殷月 鄧博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伴隨而來的是部分學生缺乏社會公德觀念,沒有誠信意識且自我意識膨脹,集體主義觀念缺失。而作為“文以載道”的語文學科擔負著塑造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責?!鞍倌甏笥?,教育為本”、“讀書育人”是每一位教育者的神圣義務,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成人。基于此,文章將圍繞德育教育應積極承擔起指導學生交往的任務,培養、鍛煉和提升他們的交往能力,尊重學生、重視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借物育人,使德育教育少點教條,多點實效,對德育教育的渠道進行拓展,提高德育的凝聚力等幾點展開如下研究。
【關鍵詞】教學 德育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74-01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感也”。作為教師,要徹底摒棄急功近利的教學目的,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本文主要圍繞德育教育展開分析,探討了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徑。
一、德育教育應積極承擔起責任
“德育的本質是實踐,缺少實踐環節的德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進入新世紀以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等節奏也越來越快,加上一些學生沉迷于網上作業,人際接觸也逐漸減少,人際交往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嚴重影響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個性的發展。針對這種不健康的現象,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導者——教師有義務在教育教學中強化德育,除認真教給學生一些有關人際交往的基礎技能外,也擔負著培養和鍛煉青少年的交往能力,比如,要引導他們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愛、互幫互助以及誠實守信的良好人際關系。加強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讓學生都能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
二、尊重學生,重視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倡導要建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熱愛學生是教師工作的動力源泉,是德育滲透開展的支點;尊重是一切德育教育工作順利展開的基本,而且也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保障。作為教師,要多看學生的優點,學會賞識學生,善于運用激勵表揚等手段,激勵肯定學生,讓他們在自覺參與德育中感覺到教師對其的尊重,在尊重中感受到理解、肯定、支持和鼓勵。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平等交流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這些都能為青少年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借物育人,使德育教育少點教條,多點實效
“春草如茵,夏柳依依,秋果累累,冬雪霏霏。“學校優美的校園環境是學生安心學習的基礎保障。優美安靜的校園文化沉淀著文化的氣息,為此,教師也可借助學校優美環境來教育學生。入校第一天開啟學生美好輕松的一天:今天你們微笑了嗎?走進教學樓走廊,名人名句激勵著每一位學生向著心中的目標前進;校園的站臺上高高懸掛著的五星紅旗,時時張揚“我是中國人的自豪”;這些日常所見之物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都能夠起到 “無聲勝有聲”的境界。借物育人,使得德育教學少些教條,多些實效。這種德育教學在實物中提高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四、對德育教育的渠道進行拓展,提高德育的凝聚力
學校的德育教育既要發揮校內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各個學科間密切合作的優勢,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生制宜地開展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意識到要想在社會上立足不但要學會知識,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而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滲透是一項長期性的綜合工程,需要全社會人員的共同關注。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學也要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及時更新教育方法,結合心理輔導,齊抓共管,齊心協力,將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做好,讓他們都能在社會這個大家庭的庇護下健康成長。
五、結語
總之,教育走向生本,德育更需進入心靈。德育是教學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環節,德育在日常的教學工作學習中隨處可見,只要教師能夠恰當利用、引導,會使德育教育事半功倍,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具有高的文化素養,同時道德修養也會隨之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孟祥梅,路平.審情度勢潤物無聲——淺談中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0(6):170-171.
[2]廖振祥.中學語文教學“媚俗”現象及其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6):36-37.
[3]陸琨.淺談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J]. 基礎教育研究,2012(5):40-41.
作者簡介:
殷月(1982-),女,遼寧沈陽人,中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中學思想品德。
鄧博(1981-),男,遼寧沈陽人,中學高級,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學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