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炳華
【摘要】高新技術的引進給予了課堂教學一定的便利性,能給學生帶來更高效的課堂教學體驗,微課作為新型教學形式的一種,如今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不斷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以物理概念課堂教學為例,就關于“微課”在其課堂內外的應用進行探討和說明。
【關鍵詞】微課 物理概念課堂 課堂內外運用 課堂預習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154-02
“微課”主要是指通過利用視頻傳播來進行教學指導,“微課”作為一種視頻資源,能夠允許遠距離傳輸或者是數據共享,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安排設計出不同主要涵蓋內容的視頻,還能讓學生自己帶回家去復習和鞏固,同時這也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和技術支持。下面就“微課”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詳細說明。
1.應用“微課”提升物理概念課堂預習的效果
在關于“微課”在物理概念課堂教學內外的應用中,首先有微課能夠有效提升物理概念課堂預習效果。相比于在課堂上由老師帶領學生共同預習或者是學生自己安排預習來說,在課堂中播放一則“微課”視頻能夠簡單清晰的表明出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點,以此可有效提升物理課堂預習。尤其是針對物理學科這類自然性學科來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也十分接近于我們的日常活動。在學習具體的物理課程中,可以事先播放有關該教材章節內容中涉及到的知識說明,比如在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中的聲音和光兩者的傳播速度與傳播情況時,可以先利用“微課”播放關于打雷的視頻,在打雷中我們是先看到閃電然后聽到雷聲,由此在學生概念認識中引入進光的傳播速度比雷聲的聲音傳播要快的概念。采用這種預習形式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了解得更完整,且使相關概念闡述得更形象。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物理知識需要學生用發散思維去想象,借助微課能夠提高學生對相關內容的認識。例如學習物態變化,用視頻可進行對固態、液態、氣態等這幾種物態轉化的介紹。
2.應用“微課”收集物理概念課堂學習的素材
此外,在關于“微課”在物理概念課堂內外的應用中,還有“微課”能夠收集物理概念課堂學習內的其他素材。在物理課堂學習中也包括有很多理論常識性的知識內容,在學習這些內容時需要學生對相關概念有一個詳細的了解,能夠清楚理論所描述的內容是什么以及理論所要表達的內容是什么,采用微課這種視頻教學形式就能簡潔的將該項內容描述出來。比如在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關于慣性這一概念認識中,課本上對慣性的定義內容是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若是讓學生就以此來進行對慣性的認識,會很難達到認識的目的。反之利用“微課”這種授課方式,能夠讓學生以視頻講解這一形式具體生動的了解到什么是慣性,比如給學生播放在公交車上的乘客,乘客在公交車突然停止前進或者拐彎時身體會發生傾斜,利用這種直觀的方法讓學生更能簡單的了解得到。
3.應用“微課”強化物理概念課后研究的學習
最后,在關于“微課”在物理概念課堂內外的應用中,還包括有能夠強化之后的物理概念課后研究學習的作用。比如說利用“微課”內的教學內容以供學習之后對針對自己不熟知或者不太確定的地方反復回顧,相比課堂上對老師所指導的不了解地方,這種反復觀看的形式更能增強學生理解。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課后都能起到有效的鞏固和提升作用,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也可不用太操心。比如在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學習電路的分析和使用中,有關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移動進而改變所接連在電路中的電阻,且滑動電阻器上接下連和下接上連兩者所帶來的效果都不一樣,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就可課后反復觀看,以進一步總結出有關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使用方法。
4.總結全文
綜上所述,微課給課堂教學融入了新的技術,帶來了新的力量,一改傳統教學模式,通過信息資源整合以及多媒體內容的共享和傳播,能夠有效擴增學生知識面,十分有助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今后,我們還將繼續深入探究有關“微課”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便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用以推進教育行業的進步和發展,以及培養出更多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建華;《太上洞淵神咒經》的教學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馬艷云;西方學習動機理論的發展演變歷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李永健、李萍;“博客”建構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與公民素養論文集[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