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寧
【摘要】本文從客觀上闡述我國部分高校長期以來在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上比較注重理論知識,而在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方面則不夠重視。平面設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判斷一件平面設計的作品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其創新的程度。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進行平面設計教育工作的核心。所以,以寧德師范學院平面設計課程為例,探討用于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的建設研究。
【關鍵詞】創新能力 多維實踐平臺 平面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度寧德師院教學改革一般項目“面向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平面設計課程校內實習基地“(編號:20141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237-01
一、創新型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存在的問題及培養的重要性
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除了需要學習平面構成、素描基礎和色彩構成等基礎課程,還需要學習Photoshop、AutoCad以及CorelDraw等專業課程,這些課程不僅需要精確制作圖形圖像,更需要使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創造出用來表達想法或信息的視覺表現。然而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1.學生自身創新知識薄弱,缺乏創新意識。2.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在大學生實踐教學方面重視不夠,仍然采用先講解后練習的方式完成實踐課程的教學,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3.雖然高校教師有機會申請與企業合作的機會,但與企業的合作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企業實踐相關的具體事項。4.學校在課程設計、實驗教學、生產實習和產學研等都有各自的部門,獨立發展,互不協作。
基于我國高校在創新教育方面的現狀和發達國家在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取得的成功以及先進的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基于本校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的研究。該實踐平臺的建設包含了教師實踐教學體系、校內實踐創新體系和校外實踐創新體系共同組成,從多個層面服務學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提升平面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多維實踐平臺的建設
由于本校目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校內實踐體系,校外實踐基地和校企產學研等,因此將多維實踐平臺的總體目標定為: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師實踐教學體系,根據教師的研究方向和特長組建一支精干的教師隊伍,完善平面設計課程的實驗實習環境;建立校內實踐創新體系,可以分成四個階段來建設,依次為:認識階段實習基地建設、提高階段實習基地建設、深入實踐基地建設和學生科研及競賽立項,每一階段均由1~2名專業教師帶隊,學生根據個人情況選擇相應專業及指導教師進入不同的實習基地;建立校外實踐創新體系,包含大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校企聯合共建實踐基地、實現設備與資源共享以及進行學術交流。
通過基于平面設計專業大學生多維實踐平臺的建設,不僅提高了該專業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利用了學校現有教學設施,同時也提高了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從而成為一名真正的雙師型教師。建設多維實踐平臺所需完成的主要內容:
1.工作室成員由平面設計課程負責人、專業教師、實驗室老師共同參加,從教學、技術、系統運行等保證開展實踐教學改革。
2.規范課程,制定每門課程各階段實習目的與任務、實習內容與時間安排、實習方式與場所、實習考核內容與考核方法、實習要求等。
3.建設教師工作室。利用學校現有條件,將教師辦公室、學校機房等設施和設備建設教師工作室。
4.利用現有機房和實驗室設備建立認識實習、提高性實習、深入性實習和畢業實習四個階段實習基地并確定帶隊教師。
5.組織教師到校外實踐、到企業中學習,為多維平臺建設打下基礎。
6.帶領學生到校外參觀學習,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符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人才需求,而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實踐來實現。通過多維實踐平臺的建設,改變了現有人才的培養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大學生實踐水平及創新能力。通過對本校14級、15級和16級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在多維實踐平臺培養下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作品在創新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自愿報名進入教室工作室,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學生在就業后普遍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率。
參考文獻:
[1]李尚生.我國高等院校實踐教學研究之評述[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23(3):12-15.
[2]卓挺亞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