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田
摘要:本文介紹了混凝土工程與工程裂縫,分析了導致裂縫出現的原因,強調了預防與控制裂縫的重要性,重點給出了具體的裂縫預防與控制策略,目的在于進一步降低裂縫發生幾率,提高混凝土工程質量。
關鍵詞:混凝土工程;裂縫;預防;控制要點
引言
混凝土工程以混凝土作為主要建筑材料,受自然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裂縫較容易產生,如不采取相應預防與控制措施,對建筑質量的保證以及建筑穩定性與安全性的增強極為不利,因此,工程中必須對裂縫的預防與控制要點加以重視。
1.混凝土工程裂縫
混凝土工程裂縫,指的是在混凝土工程中,建筑受自然因素等的影響,所出現的裂縫。混凝土工程裂縫形式不一,大小不同,是影響建筑穩定性與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調查顯示,大部分建筑坍塌等問題的發生,均與裂縫的形成存在顯著聯系。隨著社會對混凝土工程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對裂縫的控制,也逐漸成為了當前建筑工程領域所關注的主要問題。
2.混凝土工程裂縫產生原因
混凝土工程裂縫產生的原因較多,排除受建筑長期風吹日曬所導致的裂縫,由施工質量問題所帶來的裂縫占據絕大部分比例。總的來說,導致混凝土工程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2.1混凝土配合比問題。混凝土為工程施工所應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其主要由水泥及砂石等構成。混凝土質量如何,既與上述材料的質量有關,同時也與材料之間配合比的控制存在聯系。如各項材料配比不合理,最終所形成的混凝土的質量必定無法滿足施工需求,裂縫出現的幾率也會增加。可見,加強對其配合比的調整以及控制極為必要。
2.2混凝土養護問題。混凝土養護措施落實不到位,同樣容易引發裂縫問題。從混凝土調配完成,到將其應用于建筑施工過程中,需經歷一段放置、待使用的過程,這一過程是混凝土養護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等質量問題的主要階段。混凝土在放置過程中,其中所含的水份容易蒸發,由此導致的混凝土裂縫十分常見,如未采取合理的養護措施,必定會對施工質量產生影響。
2.3混凝土澆筑問題。混凝土工程施工過程中,建筑框架的穩定性,通常決定著整個建筑的穩定性。建筑框架以鋼筋框架為主。由混凝土澆筑問題所導致的混凝土裂縫,與鋼筋框架的穩定性存在極大聯系。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需經過捆綁,進而形成框架,混凝土需于該框架內進行澆筑,如框架本身不穩定,混凝土的穩定性也會受到影響。由上述原因所導致的混凝土裂縫具有潛伏性的特點,即不會立即顯現,無法及時處理,由此也就為建筑質量買下了隱患。
3.混凝土工程裂縫的預防與控制要點
加強對混凝土工程裂縫的預防與控制,是提高建筑穩定性、安全性的關鍵,同時也是當前社會對建筑工程的主要要求,具體而言,可采取以下預防及控制措施,將裂縫的發生幾率降到最低,切實提高建筑質量:
3.1調整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是導致裂縫出現的主要原因,對其配合比加以控制,可有效預防裂縫問題發生。混凝土調配人員,應在參考國家以及地方具體施工標準和混凝土配比標準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施工環境等對混凝土質量的要求,以此為基礎,對混凝土配合比加以控制,將水泥與砂石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避免混凝土裂縫發生。通常情況下,根據混凝土強度的不同,其對配比的要求也存在差異。以強度等級為C20的混凝土為例,其配比通常如下:水:水泥:砂:石=0.51:1:1.18:3.68。配比過程中,一定要對上述問題加以重視。
3.2混凝土養護。混凝土的養護應注重溫度以及濕度等多方面內容。以混凝土溫度為例,如施工地點較寒冷,導致混凝土外部氣溫過低,內部氣溫過高,溫度裂縫便會產生,為避免上述問題發生,在養護階段,需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做好保溫措施。另外,為避免混凝土脫水,導致裂縫出現,應在適當時間向混凝土表面灑水,降低裂縫發生幾率。
3.3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所產生的裂縫,與鋼筋框架不穩定存在聯系,因此,為避免裂縫發生,則應重視鋼筋框架的穩定性問題。在鋼筋捆綁形成框架的過程中,需保證其牢固,以降低混凝土裂縫發生的幾率。
3.4裂縫問題的解決。如混凝土工程裂縫已經產生,則應實施相應的措施,對質量問題加以彌補:(1)發現裂縫后,應觀察裂縫的深度與大小,在此基礎上,判斷裂縫對建筑的影響,與此同時,實施具體的治理措施,以降低裂縫對建筑質量問題的影響。(2)可采用水泥或混凝土,填補裂縫,避免裂縫擴大化,降低裂縫對建筑穩定性與安全性所造成的影響。(3)在裂縫治理完成之后,需檢查其質量,保證治理措施的實施,可發揮作用。
4.結論
綜上所述,受種種原因影響,混凝土工程裂縫較容易出現,對建筑工程質量不良影響較大。應在裂縫未出現之前,提出具體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避免裂縫發生。如裂縫已經發生,則需要采取措施,對其加以治理,將其填補起來,避免裂縫影響范圍擴大,切實保證建筑的穩定與安全,使工程質量可達到更高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