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橄欖油的秘密
□張珠容
蒲建新是甘肅隴南一名房地產商人。公司的員工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當地農民,每到收獲季節,他們就返鄉摘隴南特有的一種果子——油橄欖。油橄欖原本只生長在地中海一帶,1964年,周恩來總理把橄欖樹引進中國,隴南適宜生長,所以成為了我國主產區,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油橄欖果子難以下咽,主要用作冷榨橄欖油。2009年11月收獲季剛過,就有一些工人跟蒲建新抱怨說家里的橄欖果雖然大豐收,卻沒人收購。
原來,隴南當地的橄欖油加工企業太少,設備又小,農戶的果子一多,他們就消化不了。蒲建新通過了解得知橄欖油的營養其實非常豐富,在西方甚至被譽為“液體黃金”,并且,橄欖樹壽命很長,能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于是,蒲建新想到了辦一個橄欖油加工廠。
第二年,蒲建新就停掉房地產生意,回籠資金,興建橄欖油廠。他花了一千多萬元從意大利購買來世界頂尖的橄欖油生產設備。這種設備直接將新鮮油橄欖果冷榨,經過油水分離后獲得橄欖油。隴南的油橄欖在十一月前后成熟,采摘期一個月,只有這段時間才能生產橄欖油,100斤鮮果大約出油15斤左右。這種油相當于鮮榨果汁,因此是可以直接喝的。
剛生產出橄欖油時蒲建新很有信心。他在北京四個高檔繁華商圈開設了專賣店,專賣橄欖油。然而,第一年的銷售就以慘敗收官——那四家店加起來的銷售額不足一百萬元,運營成本卻高達一千多萬元。
蒲建新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實實在在加工出來的橄欖油為什么賣不出去。他專程到北京走訪,很快,他獲得了一個重要信息。
蒲建新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北京很多市民都愛吃橄欖油,但他們只信賴國外的品牌。橄欖油本就屬于舶來品,所以絕大多數消費者認為橄欖油還是國外的好。最糟糕的是,蒲建新加工出來的橄欖油在價格上不占優勢,比進口的要貴。
蒲建新了解到這些后感到很好奇:國外的橄欖油在本國都要賣到接近100元一斤,怎么到國內反倒只賣幾十元一斤?他們不用花運費嗎?經銷商不用賺利潤嗎?
蒲建新專門去了一趟歐洲,終于弄清楚了橄欖油的價格秘密。原來,中國進口的大部分橄欖油都是中檔品質。橄欖油主要分為初榨橄欖油、精煉橄欖油和果渣油三類。初榨橄欖油是用鮮果榨取的頭道橄欖油,品質最好;榨過第一遍的果渣加入一定溶劑浸出,從中提取出來的為精煉橄欖油,品質次之;經過所有壓榨提取后,剩余部分再進行溶解得到的則是果渣油,品質最差。這三種油營養差別大,但人們用肉眼難以分辨,因此一些經銷商經常進口精煉橄欖油或果渣油到中國市場銷售,價格自然比較低。
蒲建新加工出來的都是初榨橄欖油,屬于最高品質。有了這個底氣,蒲建新開始轉移銷售市場,把橄欖油的銷售從一線城市轉移到了甘肅省內和西北地區。隴南人有吃火鍋的習慣,火鍋店遍布大街小巷。為了讓更多人品嘗到自己的橄欖油,蒲建新開發了小罐裝的火鍋橄欖油,免費送給火鍋店使用。與此同時,他還經常舉辦類似于喝橄欖油大賽的推廣活動,目的在于向消費者普及橄欖油等級區分的知識。
消費者試吃多了,參加的活動多了,反饋也就來了。大家普遍反映蒲建新的橄欖油更清香。正因如此,蒲建新的橄欖油在甘肅、四川、陜西等地逐漸打開市場。2016年,蒲建新的橄欖油銷售額突破了2800萬元。
老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蒲建新的工廠生產有最優質的橄欖油,可消費者們并不知道。他巧妙地先細分市場,再通過各種推廣活動的方式,終于讓許多人知道了中國也生產優質橄欖油。
編輯 吳忞忞mwumin@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