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向華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汀流河鎮大楊莊小學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結合
晁向華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汀流河鎮大楊莊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兩者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量的增加、閱讀水平的提高都會對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促進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兩者的關系,使之相互促進,對學生有效引導,激發他們閱讀和寫作的興趣,產生對語文學科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自信感。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小學語文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傳統教學模式中是將語文閱讀和寫作分開進行分別教學,但是對于語文教學過程來說,這兩部分都是現階段教學的重點,同時這兩部分內部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將閱讀和寫作進行結合教學,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二者進行融合能達到互補教學的效果。寫作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對事物的認知的記錄來完成日常的寫作。寫作教學側重于讓學生自發的記錄和學習;而閱讀過程是對文章進行學習和分析,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語感,加強對事物的認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講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可以促進學生對于寫作的理解,了解和掌握寫作方法和閱讀技巧,從而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可以促進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掌握相關的語文寫作和閱讀技巧,了解語文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效果和質量。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教學方式的時候,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在根本上提高教學的效果,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從而全面提高語文成績。
在進行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教學中,有效閱讀是結合教學的基礎,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形成語文語感的一種方式。在進行結合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課上進行大量的閱讀,傳授學生相關的閱讀技巧,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記錄的習慣。結合教學的方式可以分為多種,例如在進行粗略的快速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到相關關鍵詞,在一定的時間內要求學生完成對一篇文章的閱讀,在規定的時間內,要求學生對所讀的內容進行復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選擇文章的時候,需要結合學生特點進行選擇,難度適宜,應該更多的采用寓言故事以及一些風趣的小故事來進行先前的引導,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問題應該及時處理,這樣才能在根本上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之前需要采用生動的教學方法,同時結合有趣的閱讀內容,來全面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感。
對于《變色龍》一課,描寫變色龍外形片段的教學我主要是這樣設計的:緊扣描寫變色龍外形這一段進行細致教學。作者端詳變色龍的外形,他看到了什么?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很快學生就能找到描寫變色龍外形的具體部位。根據學生的回答我精心設計了板書:

變色龍的身體部位有什么特點呢?作者是怎么來寫的?學生很快能夠找到形容這些身體部位的詞語,如“全身翠綠”“橢圓形的頭”“三角形的嘴”“兩眼凸起,兇相畢露”……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變色龍外形的呢?看了我精心設計的板書,學生異口同聲的說出了:從整體到部分。而且部分中也運用了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例如:描寫頭時,把頭作為整體,把眼睛和嘴作為了部分;描寫身軀時,把身軀作為整體,把背部和腹部作為了部分;描寫腹部時,把腹部作為整體,把短腳和尾巴作為了部分。真是把這種順序性的描寫外形寫絕了。學到這里,我借此契機指導學生寫的訓練,仿照課文第9自然段描寫變色龍外形的語句,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外形。通過這種形式的讀寫結合,既以本課這一片段為點教會了學生怎樣去學習類似的閱讀文章,在方法上進行了有效的指導,同時也恰到好處的把課堂教學與寫法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擁有發現生活中細小事物的眼睛,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語文閱讀是一個很重視細節的部分,在這一部分中細節描寫可以體現人物的內心活動,了解人物的性格變化,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在教學時教師也應該培養學生養成重視細節的習慣,在生活中發現細節,并對細節進行描述,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文字的描述是一種抽象的體現,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語言感知力。采用閱讀教學方式能有效引導讓學生發現文章中的細節,從而對細節描寫進行重視,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氣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時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加入寫作部分,在閱讀中鼓勵學生對有感悟的話和描述進行分析和整理,將感受寫在一旁,這樣不僅僅可以提高閱讀的效果,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養成經常寫作練習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還要對學生進行對語言邏輯進行鍛煉,培養他們良好的語言邏輯,促進學生了解小學語文的知識和技巧。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提供幾個詞語,引導學生將這些詞語進行串聯,形成一個語言邏輯通順的語段。通過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不僅僅可以加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語言知識和技巧。從而全面提高和完善教學的效果,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總之,教無定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展開針對性的教學,對閱讀和寫作過程進行融合和鍛煉。這不僅僅可以強化學生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素養和語感,進一步改善學生閱讀難和寫作難的問題,讓學生更好的接受語文,為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1]馬麗.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3(10):7-9
[2]張曉林.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2):8-9
[3]秦敏.淺談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J].小學時代:教師,201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