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當下盛行的幾大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量子衛星、人工智能迅猛發展,與人類生活的關聯前所未有。這段話的含義細細品味起來有點深奧,為什么呢?既然是前所未有,那么技術與應用的結合就應該是到了一個開啟全新階段的時刻了。事實上,眼下的情況也正是如此。目前,無論是技術本身,還是應用的延伸都需要進展到下一個階段中,甚至是對技術和應用上升到重新定義的層面上。這對技術提供者和用戶來說,都是一個時間線上的新節點,那么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點上,各方都需要做哪些準備?又該如何實現重新定義呢?在2017中國開源云計算用戶大會的圓桌討論中,或許能夠獲得一些啟發。
云途騰產品與解決方案副總裁王鷙分析,對于云計算發展的宏觀趨勢,一些主流的技術服務商早就作出了趨勢判斷和預測。比如用戶會將自己的應用部署在多種云上,所采用技術也是不一樣的。基于容器的平臺和產品也會更多落地于企業,云計算服務商會越來越多的支持AI,且更多是公有云服務商。站在云圖騰的角度,立足中國市場對未來云計算發展進行預測的話,從行業性客戶的應用需求會具有越來越強的行業屬性和反饋來看,個人認為云計算未來在中國的落地,行業屬性會越來越強。比如金融、鐵路、保險等等,每一朵云建設底層都基于開源技術,但是每個屬性又完全不一樣。因此對于廠商和合作伙伴而言,應該把自己的專注力聚焦在某幾個行業中,結合用戶的業務整合行業里面合作伙伴的能力,加上自己基于開源基礎設施的能力,為客戶提供完整的基于行業業務需求的解決方案。
SUSE 行業創新總監、OpenStack基金會主席Alan Clark對于這種分析表示贊同,他說:AI會改變云,所以不僅僅是應用層面的改變,就連云計算技術本身也會發生變化。


SUSE副總裁,亞太區及日本總經理江永清

云途騰產品與解決方案副總裁王鷙
而在大家更為關注的安全領域,中國網絡安全產業促進聯盟秘書長陳興躍分享了兩個新概念:一個是網絡安全的責任;另一個是網絡安全的生態體系。他進一步解釋,2017年 6月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云平臺服務商同樣承擔了安全責任。在云計算的環境里,安全責任的落實可能會更加復雜,比如一種情況是云基礎平臺服務商有云租戶,還有云租戶的客戶,這個客戶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機構。當出現安全事件的時候責任怎么界定?比如用戶的數據發生了丟失,如果平臺服務商表示不知道用戶的內容,那是不是說平臺服務商就沒有責任?而從用戶角度來說,發生安全事故,應該向誰追溯?因此安全是很難區分明確的邊界的。這都需要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明確、落實。而在安全生態領域,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說過,網絡安全的五個特點,是整體的、動態的、開放的,共同的、相對的,這幾個同樣也適用在云的安全運維中。因此,在這一體系中,各方如何參與?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與方,應是獨立的網絡安全廠商,以網絡安全服務為主業,為社會、企業、機構提供安全服務。因此,我個人認為企業和機構的云化之后將是提升安全能力。這需要統一規劃、管理、和統一運維的保障。除了政府的合規要求之外,產業這部分不能缺失。目前從現實來講,中國云安全的生態還不太完備,而好的安全
生態,應該是系統的,專業化的,具備全方位
的體系。同時還要讓各參與方在生態中都能獲得價值,得到足夠的發展,這樣才是一個比較良性的生態。

中國網絡安全產業促進聯盟秘書長陳興躍
《中國信息化》持續關注開源云技術發展,并在此領域開展了連續四年的調研。通過走訪上百家的企業和機構發現,除了對安全問題的擔憂,大家還關心自己的技術團隊應該如何參與到創新中來。
SUSE副總裁,亞太區及日本總經理江永清表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問題,無論用戶所在的行業有何種特性,業務最終都是由用戶自己來完成的,用戶提出需求的同時就是在與技術發生關聯,這本身對技術來說就是一種創新的參與。現在OpenStack的個體成員已經有八萬個了,廠商需要提供整套的跟OpenStack有關的培訓程序,并且幾乎都是免費的,用戶可以通過參與培訓的方式了解技術,學習技術,這也是參與創新的另外一個途徑。目前我們還把類似免費的培訓擴大到高校系統中,讓更多對技術感興趣的人可以有機會參與到創新中來。
微軟全球黑帶黃河燕表示,微軟非常重視在云計算這一領域的研發方向,重點包括:提高效率、如何把云能力擴展到企業的數據中心、以及對于安全的考慮和與人工智能的結合等。這既是云技術未來的趨勢,也是值得各方技術團隊研究、參與的創新點。
《中國信息化》雜志執行社長熊偉最后總結,云計算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技術,擁有蓬勃的生命力;云計算的發展需要生態,需要和用戶充分緊密的結合,同時云計算也面臨安全方面的挑戰和巨大的機會,云計算為安全帶來了更多的手段,這將是一個新挑戰,但同時也為像SUSE、微軟、云圖騰這樣的技術供應商帶來了機會,更為安全廠商創造了更多價值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