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3日,以“人工智慧芯生態,加速創新助中國”為主題的2017 OpenPOWER中國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數百名OpenPOWER基金會成員、合作伙伴代表和業內專家出席了此次峰會,以建設更完善的POWER生態圈為主題,共同探討發展方向,分享經驗,促進基于POWER架構的協作創新。 作為一家全球式的開放性研發成員組織,OpenPOWER基金會支持成員定制POWER 處理器、系統平臺、固件和中間件軟件,進行優化,滿足其業務和組織需求。OpenPOWER基金會前身為“OpenPOWER聯盟”,于2013年由IBM聯合谷歌、泰安、NVIDIA和Mellanox成立。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表示:“在這樣一個變革時期,企業要擁抱科技、不斷創新、大膽轉型、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方能在變革所帶來的挑戰中激流勇進。”正如陳黎明所說,時代在變革,企業也不應固步自封。而在尋求創新與突破的同時,同樣需要秉持開放的心態,與合作伙伴不斷交流,共同建立起一個開放、活躍的行業生態圈。 峰會現場,包括騰訊、阿里云、浪潮集團、網易云在內的多家合作伙伴與基金會成員展示了其基于OpenPOWER的創新產品及解決方案。峰會期間同時舉行了“2017年度OpenPOWER杰出貢獻獎”頒獎儀式,中太服務器、中晟宏芯、新云東方、超微、EasyStack、紅象云騰、浪潮等十三名基金會成員獲此獎項。
2017年12月5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博覽會·OID系列成果發布會在浙江省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成功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胡燕巡視員,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二部劉大山處長,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孫文龍副院長,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劉平安副主任,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詹永杰副局長,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梁薇院長,中興通訊戰略規劃部暨國際電信聯盟ITU-T SG17林兆驥副主席等領導和專家到會指導。會議由中國開放對象標識(OID)應用聯盟秘書長吳東亞主持。
在會議上,統一社會信用代碼OID分中心、國家OID湖北分中心正式成立。孫文龍副院長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OID分中心、國家OID湖北分中心授牌,胡燕巡視員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劉大山處長、林兆驥副主席共同發布了OID國際標準和OID白皮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OID分中心設立于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基于我國現有5000多萬條組織機構數據信息,提供OID自動賦碼、異構標識機制兼容、生產經營數據接入以及數據查詢統計等服務,為深化基于OID的各類組織機構數據應用服務,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會議同時發布了兩項重要成果:《OID在物聯網中的應用指南》(《guidelines for using object identifier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國際標準文件和《對象標識符(OID)白皮書(2017版)》。
《OID在物聯網中的應用指南》于2014年ITU-T SG17正式立項以來,歷經3年,在今年ITU-T國際會議上正式發布為國際標準文件,對于指導在全球范圍內采用OID技術快速建立物聯網標識體系,建設我國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標識解析體系,深化各行業應用OID標識具有重要意義。《對象標識符(OID)白皮書(2017版)》由OID應用聯盟成員單位共同編制完成,相比于歷年白皮書,增加了應用指南、應用聯盟工作以及智能制造、物聯網應用、產品質量追溯、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應用案例的亮點內容。

近日,以“聚浪思享,創新網絡”為主題的浪潮思科網絡戰略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浪潮思科總經理兼CEO張海濤、CTO周牧出席現場,并發布“創新驅動網絡”的發展戰略及基于SDN技術的研究成果。
在全球數字化大趨勢的背景下,加強網絡建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中的關鍵一環。浪潮思科網絡CEO張海濤透露,公司未來將繼續堅持本地研發、本地制造、本地服務和本地定制的四大基本原則,發展三個“100+”目標,深耕政企領域,下沉至地市級市場,努力發展合作伙伴實現共贏,希望借助網絡市場發展的新機遇,助力浪潮在IT基礎設施、云、數據中心、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等在內的領先技術服務,推動中國信息化的發展建設。
以SDN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技術是浪潮思科網絡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浪潮將基于多年來在中國市場的深耕實踐,在思科全數字化網絡架構(DNA)基礎上,以SDN研發為突破,制造出符合中國客戶要求的網絡產品和解決方案。會議現場,CTO周牧還帶來最新基于SDN技術的研究成果——浪潮智能云引擎SDN控制器。未來,浪潮將打造智能融合的網絡架構平臺,在SDN層面實現網絡資源的自動部署,為中國客戶提供高效敏捷的運維方案。
開源技術是SDN向前發展的高效推進器,越來越多基于開源技術的網絡建設正在為中國客戶所接受,浪潮在網絡架構層面也將充分利用開源的優勢,實現從計算、存儲、再到網絡的數據中心資源統一融合,進一步夯實在數據中心層面解決方案能力。
當前,高性能計算的計算能力從P級躍上E級、超級計算機的計算核心數據從幾十萬個擴展到幾百萬個,超大規模計算之下各計算單元之間的高效互連與協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美國當地時間11月13日在美國丹佛舉行的世界超算大會上,中科曙光發布了全球首款面向E級計算的Torus硅元交換機。
據了解,目前大型超級計算機,特別是科學大裝置、準E級或未來的E級系統,在系統規模、擴展性、成本、能耗、可靠性等方面仍面臨著嚴峻挑戰。本次發布的硅元交換機是全球首款采用Torus架構的高速網絡交換機產品。與傳統胖樹網絡拓撲結構相比,強調鄰近互連的Torus直接網絡在擴展性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且網絡成本和系統規模呈線性關系。另外,因為具有很多冗余數據通路和采用動態路由,Torus網絡也具有天然的容錯性優勢,這些都是超大規模系統所需要的網絡特性,也是國際主流的高速網絡技術發展方向。
而從用戶業務變化的角度來說,Torus網絡與樹狀網絡還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樹狀網絡不同的點到不同的點網絡路徑都是相近的,稍微遠一點的話可能跳數要多一點,而Torus網絡的均衡性要好很多。在做任務調度的時候,資源分配系統需要能感知到其網絡的結構。比如說當提交一個大致規模的并行計算的任務上去的時候,它要在那么多的計算機中選取一些把任務放上去,它選擇的時候就要選擇到這些節點的網絡連接關系,然后根據作業特點在網絡中就近選。這方面的成果是,作業調度系統可以在Torus網絡里面做拓撲上相鄰的節點去滿足作業。因此,這也需要用戶在頂層設計層面考慮這樣的變化。

曙光公司HPC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李斌還補充:Torus網絡的維度從3D進化到了6D,提高Torus維度能有效降低大規模系統的最長網絡跳數。在軟件層面,支持6D-Torus的無死鎖動態路由算法已經經過實際環境檢驗;在硬件層面,Torus硅元交換機是一項重要的硬件實現,通過這樣的實現也提高了Torus高速網絡技術的覆蓋范圍。一些中小規模的高性能計算系統也可以更便捷地享用這項技術。此外,在容錯方面,Torus網絡比樹狀的結構好很多。Torus網絡任何點到任何點之間的通路都比胖樹結構多,通過動態路由可以實現在網狀結構里面,如果交換芯片掉線了或者各個點之間的鏈路斷掉了,都可以繞過去,而且繞得通路也比樹狀網絡要好。也就是即便發生掉線的話,對整個系統的全局通信不會有致命的影響。
更加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第50屆全球超算TOP500榜單中,中國超算躋身全球500強的席位數由6個月前的160套升至202套,美國由169套降至143套。這也是繼2016年6月中國超算份額以微弱優勢(167:165套)超越美國后,首次以顯著優勢大幅超越美國(202:143套)。至此,美國HPC份額跌至榜單25年來最低點。曙光等3家中國廠商與2家美國廠商共同進入前五名,且占據了榜單份額的72.6%(363套),數量遙遙領先于其它廠商。
近日, CA Technologies于北京市清華大學開展主題為“CA未來程序員啟航日”的公益活動。此次公益活動是由CA與清華大學學生社團——清華創客空間合作舉辦,邀請 100名千禧一代學生在IT專業講師的帶領下展開了一段編程之旅。
CA Technologies始終支持著教育、科技等諸多領域的公益事業,也時刻關注著IT事業的人才引路與行業的蓬勃發展。此次“CA Technologies未來程序員啟航日”活動便是在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下,CA Technologies為培養更多千禧一代加入IT行列、與CA Technologies攜手迎接更加深刻的數字化變革而做出的又一次努力。人才培養與技術普及沒有界限,CA Technologies未來還將持續關注中國IT行業的人才動向,充分發揮專業資源與經驗優勢,為志向進入IT行業的年輕一代撥霧指津,提供專業的平臺指導。

CA Technologies大中華區高級總監張淞騏生表示:“我很高興CA與此次活動的合作伙伴‘清華創客空間’舉辦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可以感受到, 可視化編程讓現場的同學們體驗到了編程的樂趣。作為IT行業的工作者,我們的身上早已承擔起了一份改變世界的重任。我相信通過這次活動,一定會有更多年輕人產生對編程的興趣,與CA一起迎接偉大的數字變革,為IT改變人們的生活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