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君 孫貝容
·臨床護理·
濕性愈合治療壓瘡患者的效果與護理分析
李曉君 孫貝容
目的 對濕性愈合治療壓瘡患者的效果與護理進行分析。方法 44例腦卒中Ⅲ期壓瘡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2例。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原發病腦卒中的基礎上采用傳統壓瘡治療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濕性愈合療法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壓瘡的換藥次數、瘡面愈合時間以及換藥間隔時間等,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和臨床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換藥次數為(10.1±0.8)次, 少于對照組的(18.1±1.3)次;瘡面愈合時間為(19.5±1.6)d, 短于對照組的(30.5±2.3)d;換藥間隔時間為(4.3±0.5)d, 長于對照組的(1.3±0.2)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45%,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總滿意率為100.0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8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濕性愈合治療壓瘡的效果理想, 可促進壓瘡快速愈合, 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 可在臨床實踐中加以推廣。
壓瘡;濕性愈合;臨床療效;護理
腦卒中患者Ⅲ期壓瘡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療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該病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 加重病情, 延長康復時間, 嚴重時也可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1],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同時也為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2-4]。基于傳統的治療方法療效不甚理想, 而又有研究表示濕潤環境更有利于創面上皮細胞形成,創面不經過一般的結痂過程而自然愈合, 而且愈合速度要比干性環境快1倍[5,6]。為分析濕性愈合治療腦卒中壓瘡患者的效果以及護理價值, 本研究中以2016年1~6月本院收治的44例腦卒中Ⅲ期壓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經隨機分組處理后比較常規壓瘡愈合治療方法與濕性愈合治療方法的干預價值差異, 將研究結果比較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1~6月本院收治的44例腦卒中Ⅲ期壓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選患者均需獲得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參與研究, 排除患有其他嚴重疾病以及不配合者。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2例。對照組男12例, 女10例, 年齡32~75歲, 平均年齡(60.8±9.6)歲;觀察組男11例, 女11例, 年齡33~74歲, 平均年齡(59.9±8.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原發病腦卒中的基礎上采用傳統壓瘡治療法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氣墊床, 正確擺放體位, 根據病情隔段時間翻身, 長期受壓部位給予2%紅花酊皮膚護理, 局部水墊減壓等, 并且給予傳統的局部清創、涂以黃連素油劑后紗布覆蓋包扎固定。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給予濕性愈合療法進行治療。首先應用美國國家壓瘡咨詢工作組(NPUAP)2007年所頒布壓瘡診斷標準對患者壓瘡分期及面積進行評估, 本組所有患者均為Ⅲ期壓瘡。采用0.9%濃度的生理鹽水清洗, 有感染的創面用雙氧水消毒后, 再用0.9%濃度的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并根據創面不同時期情況選用合適的美皮康系列敷料, 開始時每1~3天更換1次, 以后視情況5~7 d更換1次。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7]觀察兩組患者壓瘡的換藥次數、瘡面愈合時間以及換藥間隔時間等,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和臨床滿意率。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局部組織完全修復, 瘡面閉合, 上皮組織覆蓋完整;有效:壞死組織基本清除, 瘡面干凈, 滲液減少, 肉芽組織生長良好, 瘡面面積減小;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滿意率判斷標準:以自擬調查問卷為護理滿意度評價指標, 評分區間為0~10分。以≥9分為非常滿意, 6~8分為基本滿意, <6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壓瘡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換藥次數少于對照組, 瘡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 換藥間隔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45%,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滿意率為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8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壓瘡治療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壓瘡治療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換藥次數(次) 瘡面愈合時間(d) 換藥間隔時間(d)對照組 22 18.1±1.3 30.5±2.3 1.3±0.2觀察組 22 10.1±0.8a 19.5±1.6a 4.3±0.5a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總滿意率比較(n, %)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 CVA), 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 其主要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8,9]。腦卒中患者長期處于被動體位臥床狀態下, 自身免疫能力低下, 身體機能逐漸減退, 加之機體營養供應嚴重不足, 進而導致患者自主活動能力處于受限狀態下。上述因素共同作用, 導致腦卒中患者成為合并壓瘡的高危人群[10-13]。
壓瘡又叫褥瘡, 是指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 血液循環障礙, 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 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 也稱壓力性潰瘍, 是神經內科常見并發癥[14-16]。根據NPUAP2007年所頒布壓瘡診斷標準,可將壓瘡劃分為四期, 其中Ⅲ期壓瘡即淺度潰瘍期壓瘡在腦卒中人群中最為常見, 臨床特征以患者全層皮膚組織缺失為主, 可見皮下脂肪暴露, 但骨頭、肌腱、肌肉未外露, 有腐肉存在, 但組織缺失的深度不明確, 可能包含有潛行和隧道。腦卒中患者一旦發生壓瘡, 不僅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增加護理難度, 延長住院時間, 而且還明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 影響疾病的康復, 目前已引起了臨床的廣泛關注[17, 18]。
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應用濕性愈合方法治療壓瘡, 結果顯示:觀察組換藥次數為(10.1±0.8)次, 少于對照組的(18.1±1.3)次;瘡面愈合時間為(19.5±1.6)d, 短于對照組的(30.5±2.3)d;換藥間隔時間為(4.3±0.5)d, 顯著長于對照組的(1.3±0.2)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45%,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總滿意率為100.0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8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腦卒中壓瘡患者應用濕性愈合治療方法干預, 對減少換藥次數, 縮短瘡面愈合時間, 延長換藥間隔時間, 提高治療療效以及護理滿意率等均有確切價值。分析濕性愈合治療壓瘡的優勢在于:濕性愈合療法中濕性敷料能夠使患者壓瘡瘡面保持低氧張力狀態, 促進毛細血管生長, 加速瘡面纖維蛋白以及壞死組織的溶解與吸收, 具有典型的自溶清潔作用。同時有關研究指出[6], 濕性愈合敷料所提供的濕性環境與人體環境非常接近, 有利于保持細胞活性水平, 加速瘡面多種生長因子的釋放, 使瘡面滲液濃縮形成纖維蛋白凝膠, 為上皮細胞組織的生長提供動力, 同時起到抑制細菌繁殖效果。
綜上所述, 濕性愈合治療壓瘡的效果理想, 可促進壓瘡快速愈合, 并對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有確切價值, 可供臨床實踐中加以推廣。
[1] 王英, 雷英, 郝利, 等.德濕威治療難治性壓瘡的體會.重慶醫學, 2014, 43(23):3117-3118.
[2] 田蓓, 劉薇群, 湯培鳳, 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系統性濕性療法治療Ⅳ期壓瘡的效果.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4, 31(10): 71-73.
[3] 黃永霞, 沙莎, 王娜, 等.濕性療法聯合路徑式護理干預在社區壓瘡患者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4, 20(9):1-3.
[4] 黃永霞, 盛偉燕, 沙莎, 等.壓瘡傷口的護理進展.當代護士(專科版), 2014(1):24-26.
[5] 石含英, 王瑾.新型濕性敷料在脊髓損傷患者壓瘡創面護理中的應用.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5, 21(7):857-860.
[6] 陳小燕, 楊婷, 戎健, 等.酸化電位水聯合濕性敷料治療高齡患者Ⅳ期壓瘡伴竇道1例.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5, 24(2):232-233.
[7] 葛家芳.濕性愈合護理干預法治療褥瘡患者的療效觀察.醫療裝備, 2016, 29(24):159-160.
[8] 尚倩倩, 岳濤, 李媛, 等.濕性傷口愈合治療壓瘡的護理體會.醫藥衛生:引文版, 2016(4):00026.
[9] 張紅妹, 陳育群.濕性愈合療法在壓瘡居家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2, 29(6):53-55.
[10] 王玲.濕性愈合理論在壓瘡治療與護理中的運用.當代護士旬刊, 2009(6):69-70.
[11] 宋崢.濕性愈合在壓瘡治療過程中的效果觀察.中國醫藥導報, 2008, 5(19):166.
[12] 寧曉榮.濕性愈合療法治療及預防壓瘡的效果與護理.全科護理, 2010, 8(11):993-993.
[13] 張曉琳, 蔡鑫, 丁秀紅.濕性愈合治療壓瘡患者的療效觀察與護理體會.中國醫藥指南, 2014(27):300-301.
[14] 張杰, 王加梅, 魏凌云.濕性愈合在壓瘡患者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21):83-84.
[15] 楊靜.濕性愈合治療壓瘡患者的療效觀察與護理體會.延邊醫學, 2015(8):111-112.
[16] 鄭喜蘭, 胡汝均, 周愛婷, 等.運用濕性愈合理論治療壓瘡的Meta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16):14-16.
[17] 鐘蕾.濕性愈合理論在高位截癱多處壓瘡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10):2379-2381.
[18] 祝啟蘭.濕性愈合理論在壓瘡護理中的實踐分析.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22):128-129.
Analysis of effect and nursing by moist hea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essure sore
LI Xiaojun, SUN Bei-rong.
Ward Three of Internal Medicine, Shantou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tou 515031,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effect and nursing by moist hea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essure sore.Methods A total of 44 stroke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pressures so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herapy for pressure sore on the basis of primary strok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moist healing treatment to conventional therapy.Observation was made on dressing change times of sore, healing time of sore and interval time of dressing change in the two groups.Clin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satisfaction degre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ess dressing change times as (10.1±0.8) times than (18.1±1.3) times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had shorter healing time of sore as (19.5±1.6) d than (30.5±2.3) d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had longer interval time of dressing change as (4.3±0.5) d than (1.3±0.2) d.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linical treatment as 95.45% than 72.7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higher total clinical satisfaction degree as 100.00% than 81.8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Moist healing shows ideal effect in treating pressures sore.It can accelerate quick rehabilitation of sore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This method can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Pressure sore; Moist healing; Clinical effect; Nursing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9.076
2017-03-13]
廣東省中醫藥局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607060748)
515031 汕頭市中醫醫院內三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