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遠
我們這里談的語言表達與運用題,指的是高考語文新課標卷第Ⅱ卷的15、16和17題。其中15題為選擇題,往往考查的是句式的選擇,后兩道題是表達題。這幾道題實質上都是對考生運用修辭手法能力的考查。
修辭,分為狹義的修辭和廣義的修辭。狹義的修辭,指的是我們常說的“修辭格”;廣義的修辭指修飾語句,也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表現手法以收到更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
《2016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語文考試說明》明確了語言表達與運用題的考查內容,包括:擴展語句,壓縮語段;選用、仿用、變換句式;正確運用常用的修辭手法;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其中,“正確運用常用的修辭手法”指的是狹義的修辭,其他幾項考查的是廣義的修辭。
圖文轉述、壓縮題、補寫題和修改題四個題型,被視為語言運用的四個難點,難就難在這類題型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諸如觀察、分析、轉換,演繹、概括、整合,修辭、表達、邏輯等能力。每個考點不會單獨設題,都是和其他考點結合考查,體現出綜合性的特點。
近幾年,主要考查了壓縮語段、句式仿寫、語言表達得體、圖文轉換題;并且有這樣一個傾向,即把語言表達技巧運用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內容上提供一個話題情境,或貼近學生、校園實際,或瞄準社會現實;表達上提出一個具體要求,或句式或修辭手法。在這個原則之下,所給的話題情境是簡單明了的,所給的要求是具體明確的,然而,所設題型卻沒有相對固定的外在形式,答案較為靈活開放。
針對語言表達與運用題,筆者從以下三方面談談解題技巧。
一、掌握方法
(一)擴展語句
1.看清題目要求,讀出顯隱信息,明確重點。
2.聯想想象,巧用修辭手法,要有修辭意識。
3.層次要清楚,關系要明晰,不要含糊不清。
4.慎重組織答案,語言嚴密規范,防止語病。
(二)壓縮語段
1.在閱讀過程中勾畫出文中的主要詞句。主要詞句一般不包括具體事例或數字,也不包括闡述的內容。
2.將勾畫出的句子再進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語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3.用通順的語言把留下的語句組織起來,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問題。
(三)變換句式
1.做題原則:不變的一定不能變,該變的一定要變到位。
2.重視題型:長短句互換。
(四)仿用句式
注意明確顯性和隱性要求。
顯性要求:表達形式、表達效果、話題、仿寫數量。
隱形要求:話題是否統一、句式關系、語意關系。
(五)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
1.看準對象,把握分寸。
2.適應場合,恰當用語。
3.注意遣詞,謙敬得當。
4.用語準確,認清文體。
(六)圖文轉換類題目
首先要善于悟意(讀懂畫)。一是要理解畫面意義;二是要聯系現實生活思考,看看漫畫有哪些隱含意義。
其次要理解。抓住畫面主體,深入鉆研,以便打開思路。
(七)徽標類圖文轉換題目
第一步,抓住題干,明確回答要求。
第二步,宏觀把握徽標的外形特點。注意中英文及其藝術化的變體,注意時間、地點及徽標表現的事物等之間的內在聯系。
第三步,說明(介紹)畫面要分清說明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空間順序。
第四步,采用規范的語言說明,力求準確、簡明、平實、清晰。另外,還要力求避免遺漏內容。
二、實戰經驗
1.高考中的語用題每年有新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在高考中出現復習時從沒有遇見的題型也不必慌張,仔細審題,注重細節,規范答題,結合自己所學內容合理作答,一樣可以得到滿意的分數。
2.為了減少失誤,提高得分率,考生在解答圖文轉換題時要分清圖文的類別:記敘類漫畫可從人、事兩方面進行聯想,對人物應注意他們的言行舉止、表情神態、穿著打扮及人物間的關系,對事情應注意時間、地點、前因后果及發展趨勢;寓意類漫畫是以自然現象或景物作為創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會生活中的某類人或某一現象;圖表應該縱橫相比,找到其相同點與不同點,然后概述其趨勢、變化,或概括特點、意圖等。
3.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是語用題中量最大、新題最多、應用性最強的一種。解題時注意交際場合(時間、地點、人物、氛圍等),注意交際對象(性別、年齡、身份、經歷、文化背景等),交際目的不同,說話的角度、重點等應有所不同;同時要正確使用謙辭和敬辭。
4.擴展語句題型的主觀性強,開放度大,考生只要按要求去擴寫,答案基本符合要求,一般都能得2分;如果答案既準確地呈現了考查要求,又體現了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的特色,就可以得更高的分。
5.壓縮語段要結合文體特點。對于消息類文段要注意時效性,抓住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對于說明性文段,要抓住最能體現事物特點的句子;對于議論性文段,要抓住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等等。否則,就會概括不準確、不全面。
三、特別提示
1.語言運用題難度不大,要注意審題(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注重細節,注意規范。
2.高考語言運用題新題迭出,但無論怎么變化,都不會脫離擴展語句、壓縮語段,選用、仿用、變換句式,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以及語言表達簡明、準確、鮮明、生動、得體這些基礎題型。
比如有這樣一道題:
2013年4月,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黃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該案件發生于復旦大學楓林校區中,犯罪嫌疑人為被害人室友林森浩,投毒藥品為劇毒化學品N-二甲基亞硝胺。根據警方通報,林某是因瑣事與黃洋不和,投毒舍友。2014年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林父及律師當庭表示要求上訴。這例案件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對被告人被判死刑也有不同的看法。請同學們分別以被告人律師及原告人律師的身份,各寫一段話,發表對本案的看法。
其實,這道題雖然涉及到了法律和時事,其實更多的還是考查語言運用的準確、簡明和得體。
所以,考生一方面要關注新的題型,盡量做到復習“全面”;另一方面,又不能被新題型嚇倒。“萬變不離其宗”,考生需要在打好語言基礎這方面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備考復習時,考生首先要全面落實好“語言文字運用”專題的各個考點,具體到各種題型的命題形式;其次,不可回避上一年考查過的知識點,去年考查了,今年可能仍然考查;再次,做好重點強化,像壓縮語段、句式仿寫、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圖文轉換等考點更需加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