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初二的表妹將一本語文書放在我面前:“下周一老師要抽背詩詞,姐,你看看我是不是背熟了?”我翻開語文書,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表妹已經搖晃著腦袋背誦起來,但背到“相看兩不厭”時,小表妹卻突然忘了下一句,她的兩顆葡萄眼兒盯著我轉,顯得非常無助。我也瞅著她,笑問:“你知道‘相看兩不厭是什么意思嗎?”
看著表妹困惑的表情,我恍惚間覺得,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在追問很多年前的自己。那時的我,完全不能理解為何要去誦默詩詞。尤其是在我盡全力睜開那幾乎快要合上的眼睛,背誦那些記了下句就忘了上句的詩詞時,這種不理解甚至轉化為強烈的逆反心理。“反復抄寫,反復背誦,這有什么意義?”我的內心不斷抱怨著,當時我手邊在抄寫的正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高二的時候,學校組織班級春游爬山。由于經常不運動,我氣喘吁吁,落在了后頭。“喂,怎么爬山把帽子都給丟了呀?”我轉過頭,見到同班的男生嘉鑫將一頂粉白色的寬檐草帽遞了過來。“呀,剛才休息的時候忘在石階上了。”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我們兩個邊走邊聊。不知怎地,我開始抱怨起了詩詞默寫。“下周又要默寫了,你說整天默寫這些詩詞是不是很無聊?”嘉鑫笑了笑,他是我們班里的才子,詩詞歌賦信手拈來。他問:“你有沒有看過《射雕英雄傳》?”“當然看過啊。”“洪七公明明知道以郭靖的才智根本無法領悟降龍十八掌,但他還是要求郭靖將之全部背下。郭靖一開始也懵懵懂懂,但有一天當他在練拳時,他突然就真的領悟到了降龍十八掌的真諦。”嘉鑫提醒我注意腳下的臺階:“其實背誦古詩詞和練降龍十八掌一樣,剛開始時你肯定也只是單純記憶,無法掌握其中精髓,但或許有一天,你看到了獨特的事物景象,你就能更深刻地懂得那些曾經讓你痛苦的詩詞所具有的魅力。比如現在……”我順著他指的方向一看,哇,原來不知不覺間已經到山頂了。“考考你,假如用一句詩來描述你現在看到的景象,你會用哪句?”嘉鑫壞壞地把問題拋給我。我看了看山間的景色,又看了看嘉鑫。一句曾經被我常默寫錯,現在卻心有所感的詩句脫口而出:“相看兩不厭。”
高考結束后,我畢業旅行,獨自一人前往西南。我在路邊租了輛單車,自由穿梭于重巒疊嶂之間。山風“呼啦啦”地吹,我的心情如旗幟飄揚,樂得我脫口而出:“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不記得何時背過,但當時當地,我腦海中就浮現出這段文句。我曾經不理解“借景抒情”的美妙,但現在卻能脫口而出。這正是因為我們接受過正規的古詩詞教育,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多年的背誦積累,已將某種情懷融進了我的血液、身軀之中,潛移默化影響著我的感官、眼界、思想,甚至整個人生軌跡。
事實上,你對生命領悟得越多,對詩詞的觀念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太多藏在詩詞中的“密碼”,逐漸浮出水面。那些曾在你大腦深處的詩詞條,會被一一點亮。16歲時,與心儀的男生漫步山間,有情者看不厭;26歲時,騎著單車浪跡于山野,有景者看不厭;66歲時,盤膝獨坐古卷青燈前,有心者看不厭。你會發現,千百年過去,最為永恒不變的是人類的情感。與那些優美的古詩文街頭相遇,陌間相逢,你才會感受到它的“春風無限瀟湘意”,體驗到古今之人,心意相通,在這一刻,穿越了時空。唯有念念不忘,才能心有回響;只有默念于心,才能莫逆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