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興
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質量與作文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必須認真選材。
一、新穎生動,推陳出新
俗話說:“隔夜好茶不好喝。”新穎的材料往往能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特別是考場作文,閱卷老師一天要批閱很多的文章,如果遇到的文章都一個樣,打的分數自然不高,如果有新穎生動的文章,閱卷老師自然會“手下留情”。
材料要新穎,選材者需有一雙慧眼,發現新生活、新事物。要做到獨辟蹊徑。這“蹊徑”往往表現為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角”。如一位同學寫的一篇《記一次家務勞動》的文章,作者并未具體寫自己洗碗、掃地、擦地板,而是通過寫自己在家務勞動中笨拙、慌亂、沒有條理性,反映出自己缺乏鍛煉。通過在家里嬌慣的事實,對自己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反省。瞧,換個角度看材料,材料會令人耳目一新。
二、底蘊豐厚,體現內涵
在寫作中如能恰當引用名言警句或詩詞典故,必能收到“畫龍點睛”“文采飛揚”之效。如果你有豐富的詩詞積累,還可從詩詞方面選材。運用這類材料要注意寫人所未知,以知出新。如寫景,不妨引用“一年湖上春如夢,二月江南似水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寫勤奮,可以引用“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寫自信,可以引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等。值得注意的是,要盡量少用陳舊句子,力爭以精取勝,以新引人。
三、避生就熟,得心應手
選材時要有“自知之明”,避開不清楚來龍去脈的材料,選取自己熟悉的材料(親耳所聞的、親眼所見的、親身經歷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這樣才能得心應手。我們所學的課文中,有許多是非常有哲理的小故事,寫議論文時完全可以將其作為論據使用。另外,將許多思想感情相近或相關的東西串起來,就是一篇出色的散文。還可以將課文材料作為“反面材料”,也可以將其當作引出論題的“由頭”。“運用之妙,在乎一心”,課文中許多閃光的東西是我們在考場上可以借用的。考生在平時寫作或考試作文中感到材料匱乏或思路滯澀時,不妨從課文中去尋找材料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