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
北京市西城區六鋪炕經濟技術研究院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5-000-02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世界全球化經濟的不斷提升與繁榮,企業進行跨國經營并購的頻率越來越高。進而,文化因素對現在企業的發展及影響越來越重要。同時,在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中,文化還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素,容易給企業帶來消極的影響。基于此,需要針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文化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與研究,找出更好的解決與管理的方法。
關鍵詞 企業經營 文化風險 管理
自從我國加入到世界經濟與貿易組織之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促使我國的跨國企業數量逐漸增多,跨國經營與并購活動的頻率也在不斷的提升,進而造成我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的外部的競爭壓力,以及多元化的企業文化沖突,致使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轉變了原本經營與管理的理念。因此,現代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管理的效果也成為了影響發展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基于此,需要企業在日常的經營與管理的過程中重視文化差異及風險,并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一、文化風險的成因
(一)跨國經營活動引發的文化風險
我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進行跨國經營的時候需要面臨東道國文化與母國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性將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整個管理與發展,造成企業經營中的文化風險。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快,全球各個國家、企業之間的交流、活動活動逐漸的頻繁起來,進而促使一個企業內部的跨文化經營管理活動的范圍也在不斷的增加與擴大。但是由于不同國家文化至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而在實際的管理與經營活動中就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會,阻礙了整個企業的前進與發展。例如,肯德基在首次進入到香港的時候,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進而肯德基通過利用當地的文化,進行地區之間的文化結合,以此來提升自身的產品與服務,使其與當地的文化因素相適應,逐漸的得到了廣大人們的認可。通過這個例子可以十分明確的認識到文化因素是各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十分強大的挑戰,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識別與處理文化風險的能力,由此才能更好的發展。
(二)企業并購活動引發的文化風險
企業之間在進行并購活動的時候是各自文化進行直接的碰撞與交流,隨著企業并購活動的發展,企業不僅對本國的企業實施并購,同時還能夠進行跨國,對國外的企業進行并購。例如,海爾集團在1995年的時候就并購了青島紅星電器,而到1998年的時候就已經成功的兼并了18家企業。企業進行并購是對社會經濟資源進行一個較好配置的過程,同時并購效果取決于很多的因素。通常情況下,企業的進行并購的時候對于金融財務以及法律方面關注的內容較多,進而忽略了相關文化方面的因素。通過具體的實踐可得,企業在進行并購的時候,文化因素往往是整個并購過程中最難完成的任務。特別是在進行跨國并購的時候,不僅需要有效的解決企業之間的組織文化,同時還需要關注到相關的民族文化。其中的組織文化是企業內部所有成員的共同行為模式,是組織目標中的某種思想體系。因此需要有效的識別組織目標,并在努力達成組織目標的同時針對不同的情景及時的給出不同的反應。因此,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需要對所面臨的文化差異基本特征及風險,采取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組織內部因素引發的文化風險
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其組織內部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變革,組織員工隊伍的多元化會造成個人層面的文化風險。因此,在跨國跨的確的經濟合作過程中,組織內部的價值觀念、經營思想等等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更新與發展,進而在組織內部發生多種文化的交流與碰撞,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影響。
二、企業文化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文化整合
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進行文化整個是企業開展并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能夠促使企業進行有效的變革與發展。其文化整合就是要是企業組織與外部的文化相適應,能夠融于當前的文化氛圍,順應組織文化的變化,由此來將組織文化的異質文化要素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其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因此,在企業的并購互動之間,通常采用的文化整個策略有注入型、融合型、促進型以及隔離型這四種文化整合的方式。每一種文化整合的方式都有與之相對性的企業并購的情況,需要針對企業實際的發展情況來采取不同的文化整合方式,提升文化功能,使其更加適應的企業的經營與發展。
(二)跨文化培訓
當前,我國的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會通過應用跨文化培訓的方式來開展相關的業務活動,進而有效的規避文化風險的形成與影響。對此,企業需要通過對員工進行跨文化培訓來加強員工們對于不同文化、風俗的適應能力,進而促進不同背景下的員工們能夠彼此更好的交流與溝通。其中跨文化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對對方民族文化及組織文化的認識與了解、文化敏感性適應性的培訓、對方國家的語言培訓、跨文化溝通以及沖突處理能力的培訓等等。企業通過開展跨文化培訓能夠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正確的規避文化風險,提升整個工作的效率,加強信息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以此來促使企業更好的發展。
(三)文化審慎法
文化審慎法的應用能夠有效的對企業并購過程中存在的文化風險進行評估,其中包括了五個步驟,即收購前篩選;收購后的綜合性文化測評;認識沖突、風險、機會及成本;設計并實施合并后的行動計劃,以及合并后對所發現事實的監控和證實。其中認知沖突、風險、機會及成本就是依據所收集到的綜合信息,對這兩家企業的文化差異進行測量,進而來確定與之相關的文化風險及成本。而設計并實施合并后的行動計劃則是選擇并實施文化整合的具體策略。而在進行文化審驗的過程中需要對企業中出現的文化問題進行及時的排除與解決,保證整個并購過程有效的持續、進行。
(四)建設學習型組織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順應當前的發展形勢,進行有效的管理與規避,同時還需要通過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共同愿景,以此來規定企業發展的方向,促使企業管理者對未來的發展業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增加其激勵價值作用。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能夠幫助企業人員增加自我更新能力,更好的適應周圍的環境,提升企業人員的創新能力與技術,進而有效的幫助企業化解相關的文化風險,增加企業的抗風險以及文化適應的能力。
三、結語
經濟全球化在我國的發展程度不斷增加,促使我國的企業形態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在跨國企業及并購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針對其中的文化因素及問題展開切實有效的分析,以此來引導企業更好的識別文化風險,對其進行更好的管理,促使企業的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清.國際化經營:企業面對的文化風險[J].經營與管理,2013(14):25-26.
[2] 張辰韜.企業跨國經營的文化風險防范與控制機制建立[J].經營管理者,2013(47):125.
[3] 李旭巍.跨國經營中的文化風險與規避[J].武漢理工大學.2014(23):59-61.
[4] 茍思.企業風險管理文化關系[J].西南財經大學,2014(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