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至
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深,加快企業文化建設與創新成為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必由之路。新時期下如何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創新、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依據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創新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 國有企業 文化建設與創新 觀點
一、國有企業文化的概念
國有企業文化是指國有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和確立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總和,它的本質是國有企業在長期發展進程中所采用和執行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由于國有企業性質的特殊性,國有企業文化同其他企業文化相比還具有鮮明的政治性。
二、當前國有企業文化在建設與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創新存在著天然的制度缺陷
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的國有企業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它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企業實體。目前,大多數國有企業的全部資產歸國家所有,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因此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在肩負著盈利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著解決就業等公益性任務,這就給企業文化建設帶來了困擾,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管理層和員工之間的關系。國有企業管理層和員工不屬于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因此在管理上就缺失了一定的威信力。在人員配置上,國有企業通常是只進不出,無法形成市場化的競爭淘汰機制,這就和節約勞動力成本,提高企業效率的目標相背離。對于那些持有吃大鍋飯,得過且過思想的員工來說,他們自身就缺少推動企業文化傳播的動力。
(二)國有企業的黨組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國有企業黨組織本應該在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領導作用,但是部分人認為黨組織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認為國企要政企分開、獨立經營。因此,國有企業黨組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一直沒能得到發揮。一些國有企業的黨組織被弱化,不參與企業任何重大的決策,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領導作用缺乏制度規定,在企業員工中也因此缺乏威信和吸引力。
(三)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和創新工作依然停留在表層
企業文化是一套系統的價值體系。目前,部分企業管理者對于企業文化的理解比較狹隘,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多樣性,忽略了企業文化的真正內涵。有的企業管理者甚至認為提口號,貼標語就是企業文化建設,這種膚淺的認識對于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和創新起不到任何推進作用。此外,國有企業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中通常忽略了企業的“個性”,沒能將優秀企業的管理經驗因地制宜地應用在企業發展中。很多國有企業在文化建設上采用一樣的方法,相互模仿、相互抄襲的現象比較嚴重,這種做法嚴重阻礙了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
三、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與創新的對策
(一)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完善國有企業管理機制
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產權較為單一,要完善國有企業的管理機制首先要做到股權的多元化。“一股獨大”的模式不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嚴重束縛企業的發展。適當允許多個投資實體成為國有企業的股東,通過境內外上市、中外合資等形式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此外,還需要建立健全董事會制度,按照《公司法》規定的程序進行選舉、決策和確保公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完善國有企業的管理機制,增強企業的發展活力。
(二)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正確的指導思想
國有企業文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正確思想的指導。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企業在重大原則立場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學習型企業,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將先進的企業文化納入企業的日常管理制度中,提高廣大員工的主人翁意識,維護企業的利益,為企業的改革和發展貢獻力量。
(三)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與創新理念
加強企業成員對于企業文化內涵的認知度,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杜絕那些走形式和走過場的活動。鼓勵員工積極參與企業的發展,為企業更好地發展獻言獻策,讓優秀的企業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并成為廣大企業員工的工作理念和行為方式。在學習借鑒先進企業管理經驗的工作上,國有企業要做到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在市場競爭中彰顯自己的競爭力。
四、結語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和廣泛的過程,只有培養出先進的企業文化才能增強企業的活力,實現企業的長久存續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