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濤
兗礦東華集團有限公司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普遍推行的形勢下,我國規模較大的煤炭企業紛紛開展轉型升級模式的探索。本文旨在分析供經側改革的產生背景及開展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意義,進而探索開展供給側改革期間煤炭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并且通過對某國有煤炭企業的轉型實踐的研究,提出煤炭企業實現轉型的路徑選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供給側改革 煤炭企業 轉型升級 問題措施
2016年,我國正式開始實施第十三個“五年計劃”在全面建成不康社會的進程中,煤炭企業需要密切結合自身實際,把握供給側改革的良好時機,從而推動企業成功實現轉型。
一、供給側改革的實施背景及重大意義
目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就是結構性矛盾,也即發展不平衡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于提升供給質量,憑借改革促進結構調整,實現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得供給結構能夠根據需求變化實現靈活調整,進而推動煤炭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實現煤炭企業的真正轉型升級。
二、國有煤炭企業在供給側改革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淘汰落后產能
要采取市場倒逼的辦法,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對開采方式落后,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煤質較差,不具備環境保護要求;成本倒掛,扭虧無望的煤礦堅決關閉淘汰,徹底封閉井口。
(二)嚴格控制煤炭總量
要強化政府調控力度,限定煤炭開采總量。國家要用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嚴格控制新建煤礦、新增產能技術改造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增項目,制定嚴格的煤炭產量限額指標,嚴格規范市場準入條件,堅決遏制地方政府和有關企業超能力生產的沖動,保證煤炭市場產銷量基本平衡,略有節余。
(三)建立煤炭企業退出機制
要研究建立煤炭企業退出機制,推動煤炭產能優化。國務院已多次下發文件,要求逐步淘汰9萬t/a及以下小煤礦,并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淘汰30萬t/a以下煤礦。目前,中央財政已準備拿出1000億元資金,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問題,安置分流下崗職工。落實以上去產能舉措,必須強化各級政府的組織協調責任,從規劃、政策的制定,到去產能全過程的落實督導,都要建立健全目標考核制。
三、調整國有煤炭企業產業結構的對策
(一)堅持穩妥的產業結構調整原則
第一,堅持有進有退、優進劣退原則。要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導向,推進資源向具有競爭優勢的主體產業領域集聚、向優強子企業集聚。清理不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缺乏競爭力的業務和子企業,退出非主體產業、低收益、缺乏增值潛力的參股投資。第二,堅持統籌安排、積極推進原則。要在全面摸清企業資源分布情況和投資現狀的基礎上,充分剖析所屬企業的特點和差異,提出產業結構調整方案,分步組織實施。第三,堅持因企制宜、實事求是原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第四,堅持規范運作、確保穩定原則。要認真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正確處理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職工隊伍穩定的關系,確保企業穩定發展。
(二)堅持明確的產業結構調整目標
一是力求形成戰略清晰、主業突出的產業結構。以擴大產業規模、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為目標,大力發展煤、電、煤化工等以煤炭為基礎的主體產業,支持發展與煤炭相關的煤礦裝備、煤炭物流、礦業工程等關聯產業,放開搞活或退出其他產業。二是力求建立管控有效、運轉協調的母子公司體制。通過調整企業資源要素,合理配置內部資源,理順產權關系,調整產權結構,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構建以產權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三是力求實現企業層級在三級以內,大幅度減少劣勢企業和低效參股投資。通過科學設置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清理現有四層級及以下企業,清理退出連續虧損、資不抵債企業,壓縮企業層級,縮短管理鏈條。
(三)堅持采取科學有效的產業結構調整方式
第一,實行吸收合并。對主營業務相同或產品相近的企業,可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將部分劣勢企業整體并入重要子企業中。第二,實行專業化重組。對經營業務與企業主營業務關聯度不大,但處在同一產業鏈上、其產品有一定市場份額的產業,重組為專業公司,實行規?;洜I。第三,實行股權上移。按照縮短管理鏈條、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則,對于產權鏈條較長但需要保留的產業,可通過無償劃轉、產權轉讓、依法變更出資主體等方式,實現股權上移,以減少管理層次,降低管理成本。
(四)堅持構建規范產業結構發展的長效機制
第一,健全企業產業結構源頭控制機制。要健全和完善企業產業投資的規范程序和控制機制,防止前調后亂,鞏固調整成果,保障企業產業發展的方向。第二,建立動態控制機制。在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中,要進一步完善產權管理辦法,健全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饋制度,建立對劣勢企業、低效參股投資的監控預警機制,對劣勢企業、低效參股投資項目及時發現、及時進行調整處置。
四、結語
隨著對落后產能的淘汰,煤炭工業發展優勢將更加凸顯。所以要認清優勢,看到前進中的困難,抓住難得的機遇,處理發展中的問題,堅定不移加大供給側的改革。加強地方協同作戰,加快改革步伐,使煤炭工業重新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曹英,劉雅卓.供給側改革升溫煤炭行業借力脫困[N].中國經濟時報,2016-02-02(007).
[2] 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6(6):32-36.
[3] 盛朝迅.美國化解產能過剩的新經驗及啟示[J].宏觀經濟管理,2013(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