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煉
摘要:指出了隨著林業的長期發展,科學合理地運用營林技術能夠對林業病蟲害予以有效地治理,而營林技術的更新與完善能夠使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提高,與此同時還能夠對森林資源予以全面保護。基于此,以營林技術作為研究重點,闡述了其在林業病蟲害治理方面的具體應用及措施,希望不斷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的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營林技術;林業病蟲害;治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19302
1 引言
對于林業建設而言,病蟲害會導致營林建設遭受極大的損失且林木生長也會受到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增強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效果,就必須要加大人力與物力方面的投入力度。但是在對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后發現,營林技術與病蟲害發生存在緊密聯系。對于營林技術的有效運用能夠更合理地預防林業病蟲害。本文將針對與林業病蟲害相關的問題展開深入地研究與探討,以期提供參考。
2 林業病蟲害概述
林業病蟲害,具體指的就是林木生長過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破壞而對其正常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林業的產量會隨之下降,獲得的經濟效益也會降低。與此同時,林木儲存同樣會出現昆蟲迫害等問題,最終導致林木性質有所改變[1]。現階段,我國在各個行業與領域中的發展速度都不斷加快,特別是建設行業,對土地占據的數量不斷增加,為此,林業產地面積也不斷下降,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由于森林在維護生態平衡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水土流失改善的同時還能夠凈化空氣,對氣候予以合理地調節。因而也逐漸成為生產企業主要的儲備資源,由此可見,林木用途與作用極大,促進了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林地資源的生產量緊張,同樣受到病蟲害的侵害,導致損失程度不斷增加,甚至會導致林區的損壞,最終制約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林業病蟲害方面,可以將其劃分成兩種類型:其一,病害;其二,蟲害。所謂的病害指的就是林木在生長過程中所引發的病征,致使林木生長處于異常狀態。而林木病害發生的階段并不固定,特別是在夏季期間,屬于病害的高發期。而蟲害則指的就是鼠類或者是蟲類對林木帶來的危害。一般情況下將此兩種情況稱之為病蟲害[2]。不管是哪一種危害的發生,都會嚴重威脅林木生長,一旦發生就會增加控制的難度,嚴重阻礙林業生產。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會對林業生產帶來負面影響,同樣還會抑制林木的正常生長,使得林木生產的質量下降,影響林業的經濟效益,甚至會對生態平衡狀態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地采用營林技術,進而增強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而在防治的時候,可以采取很多方法,如生物防治、人工捕殺亦或是物理機械防治等方式的效果都十分理想。為了從根本上防治林業病蟲害,最關鍵的就是要增強營林技術的水平。在營林生產的過程中應始終貫穿營林技術,全面推廣使用優良樹種增強防治的效果[3]。其中,對于植樹方面,特別是選擇樹種與栽植密度方面,一定要充分考慮立地條件,積極倡導混交林的營造,規避樹種的單一化問題,進一步推動育林工作的有效發展。在營林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大幼齡林的管理力度,選擇使用不存在病蟲害的壯苗,并采用施肥、灌水以及除草和中耕等多種方式為植物正常生長提供保障。一旦病蟲害發生,應當立即改進生態條件,確保及時將病蟲害清除。
基于此,林業病蟲害防治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預防方針,以保證對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正確地指導。為此,在林業病蟲害治理方面一定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理念,并且在實踐過程中踐行科學發展觀,將病蟲害防治工作融入到林業生產各環節當中,對傳統理念進行改變,增強預防工作的效果,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科學防控病蟲害必須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并且有效地把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與防控的規律。
3 加強營林技術應用,實現病蟲害防治
3.1 更新傳統觀念,創新防治方法
在治理林業病蟲害的過程中,應摒棄錯誤觀念,不能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要積極培養綠色生態與健康森林的理念,對于林業病蟲害治理策略需予以創新變革[4]。對于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來講,應當由以治理轉變為以預防為主的方式,將預防作為重點,輔之以治理的方式,對病蟲害進行防治。而在防治病蟲害組織管理中,應當由一般治理上升為工程治理層次,實現策略的有效轉變,以保證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成為具有實際意義的工程項目。同時,積極轉變原有的錯誤觀念,轉變為標本兼治觀念,從化學物理防治角度向著健康環保的生物防治方向發展。
3.2 選用具有抵抗林業病蟲害能力的樹種
樹木本身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與其種類存在緊密的聯系,而樹種之間生理特性、環境適應力和形態結構等多個方面都存在不同。所以,樹種不同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也有所差異。為此,在樹種選擇方面應盡可能地選擇高產且具有較強的抵抗病蟲害能力的樹種[5]。
3.3 營造混交林
在人工種植林方面,應當采用混交的種植方式。第一,針對混交林當中的枯枝落葉而言,會使腐質層的分解幾率不斷提高。而腐質層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林業病蟲數量不多的情況下能夠為病蟲天敵提供寄主,對于森林環境的構造具有積極的作用。第二,混交造林這種形式能夠使森林系統內部樹種之間的關系更具豐富性與穩定性特征。因此,在選擇過程中,最好能選擇灌木-喬木、針葉-針葉、灌木-灌木、闊葉-針葉4種模式。表現在混交方式方面,則能夠選擇帶狀與塊狀2種。
3.4 完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監測與治理工作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樹木生長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6]。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實現預防作為重點,輔之以治理這一理念的踐行。現階段,國內林業病蟲害治理工作始終沿用在發現病蟲害后使用藥物進行治理這一傳統性的手段,實際效果始終差強人意。為此,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一定要由預防入手,但并非是以治理為終點。
本文以桉樹為例,闡述病蟲害防治的相關問題:對于青枯病的防治,應當選擇使用抗病品系,給予苗木出圃檢疫工作高度重視,最好不要將病害帶到山上,同時也最好不要在易攜帶青枯極毛桿菌的林地中營造桉樹林,而且也不能夠施加沒有腐熟的有機肥。而在防治焦枯病的過程中,應當選擇具有良好排水性能的土地造林,對于低洼地必須要積極構建排水溝,確保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對于小地老虎蟲害的防治,可以在成蟲的盛發時期使用黑光燈亦或是糖酒醋及進行誘殺。如果是初齡幼蟲時期,應當使用質量分數為90%的敵百蟲500倍液進行防治。
3.5 加強林區衛生管理
要想為樹木的生長提供理想的環境,就必須要求護林工作人員對林區內部進行定期地清理。其中,林區生長的雜草與其他污染物都會嚴重損害生態環境,導致樹木生長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如果林區環境不衛生同樣會為寄生蟲的生長提供場所以及所需的養分,這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中具有不良的影響。
林區衛生清理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雜草與多余灌木的全面清除。雜草的清除與松土條件不僅可以實現林木生長環境得以全面優化,同樣可以對樹木根系的發育進行有效地制止,使得樹根發病的幾率得以降低[7]。通過林區衛生的清理可以使樹木本身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與環境適應能力得以全面增強。
3.6 建立森林監控體系
雖然人工檢測與防治這一途徑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卻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森林監控體系的完善性不僅表現在人力與物力節省方面,同時還表現在病蟲害檢測準確程度與及時性增強方面。建立并健全森林監控體系的明顯優點就是確保監控系統可以在最佳預防與治理階段獲取最具價值的林業病蟲害信息內容,進一步增強防治的效果[8]。而構建森林監控系統不僅能夠對林業病蟲害傳播與蔓延予以合理地抑制,同時還能夠減少實際的經濟損失,這對于林業領域而言是一種創新,同樣也是該領域統一的重要表現途徑。
4 結語
在林業生產管理過程中,病蟲害的問題始終存在,因而嚴重影響了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在這種情況下,林業部門應當提高重視程度,從多個方面與多個角度展開綜合性考慮與分析,以保證從根本上防治病蟲害,實現森林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在此過程中,營林技術已經成為林業發展核心內容,而林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也被納入到國家未來發展戰略中。為此,必須有效地推動營林技術發展,確保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更加科學化。
參考文獻:
[1]王 鵬,王洪彬.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3(4):98.
[2]宮希成.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6(11):176.
[3]陳 斌.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271.
[4]劉金鑫,徐正德.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4(20):118.
[5]楊 宇,趙雪松,楊國方,等.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探討[J].現代園藝,2016(4):49.
[6]緱棟棟.試論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影響[J].農民致富之友,2015(10):126.
[7]豐慶義.論營林技術對于治理林業病蟲害的重要性[J].科技展望,2014(7):59.
[8]蔣運輝.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探討[J].現代農業研究,2016(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