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集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2月18日舉辦的“國研智庫論壇·新年論壇2017”上表示——
2017年我國經濟可以實現所預測平穩區間的增長,并為邁入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積累更多條件,以推進早日實現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從三大需求看,2017年我國經濟有望呈現投資增速小幅回落、消費增長平穩和出口由負轉正的局面。L型增長態勢有望從“一豎”過渡到相對平穩的“一橫”。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2月19日表示——
近兩年來出現了一些特別值得關注的、趨勢性變化。即使這些變化是一些苗頭,也需要在今年和今后幾年引起高度重視,并妥善應對。第一個趨勢性變化是,糧食生產在連續12年增產以后,第一次面臨減產;第二個是,在投資增速跌入15年最低點之際,民間投資第一次大幅度下滑;第三個是,在流動性連續近20年急于增長的條件下,廣義貨幣與狹義貨幣第一次出現了比較大的剪刀差;第四個是,在進出口連續三年下滑的情況下,對外投資第一次超過了國內利用外資;第五個是,在經濟增速連續7年下行的大背景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第一次低于GDP的增長速度。

經濟學家李迅雷近日在其公眾號上發布文章認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這應該是今年房地產政策的核心目標,因為抑制泡沫的意思是不讓它再漲了,“防止大起大落”的重心是在后面,即不要大跌,就是不要刺破泡沫,故今年房價要跌非常難。不過,這樣調控的難度會隨著時間推移會越來越大,因為全球沒有一個只漲不跌的市場。只是當你希望房價跌的時候,即便加息也未必會跌;當你希望房價漲的時候,即便將利率降為負也不會漲。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2月21日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上撰文指出——
回顧過去一年,國際金融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多個資產類別的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大幅波動。預計2017年仍將是大幅波動和不確定的一年。如何在進行境外資產配置的同時有效控制好風險,是當前很多市場主體在復雜多變的海外市場進行資產配置時重點關注的。隨著更多的保險資金進入到國際市場進行資產配置,市場對風險對沖工具和風險管理工具的關注和需求增加,如何積極主動管理風險,使存在的風險可測、可識、可控,將成為保險資金在境外資產配置的重要制約。同時,也可以預見市場主體對于境外市場各類風險對沖工具的需求將顯著增加。
中國銀監會特邀顧問楊凱生2月15日指出——
企業杠桿率過高問題的本質是企業資本金不足,企業所有者或出資人缺乏對企業的資本注入責任。國有企業的出資部門、行使國有資本管理職能的部門,應對所管理的企業分行業、分規模確定負債率標準,一旦企業臨近或超過負債率標準,就要以適當形式向企業注入資本。降低國企杠桿率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有限的國有資本只能投入應該持有以及必須持有的企業。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1月19日在達沃斯接受采訪時表示——
一旦經濟擴張出現過大幅度減速的苗頭,央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增加流動性,并增加地方債發行。除了控制人民幣外流,穩定中間價,人民銀行還將采取更多綜合性舉措遏制資本外流,包括打擊虛假貿易。中國外匯儲備2016年下降了3200億美元,人民幣則創下20多年來的最大年跌幅。隨著房地產市場放緩,中國經濟今年將面臨更多挑戰,可能需要投資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更多支持。
經濟學家吳敬璉2月15日表示——
過去一年中,改革相關文件已大部分齊備了。問題是執行上,還不夠得力。我們大概從2億噸產能的時候就開始提去剩余產能,到現在11億噸。另外產量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五年實現壓縮粗鋼產能1.5億噸,2016年壓縮指標4500萬噸,實際上鋼鐵產能是增加了,粗鋼產量不降反增,2016年粗鋼產量增加了1.2%。另外,這種壓縮產能和降低產量的過程,往往不是優勝劣汰。要按照指標來壓縮,往往變成壓縮的是有更高效率的企業,而低效的企業并沒有壓縮,這種情況用行政指標是難以解決的。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2月15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7年年會”發言——
未來要考慮要釋放風險點,這是保持長期穩定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過去政府兜底的一個直接好處,就是看不到有企業破產,看不到有債務違約。但是實際上所有的問題政府都兜在后面,總有兜不住的一天。特別是僵尸企業能不能以比較快的速度平穩的出清。這個問題不解決,金融風險問題解決不了,金融資源提高效率也幾乎不可能。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2月15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7年年會”上指出——
應該拿出當年發展鄉鎮企業那種勁頭,大力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和返鄉創業。近年來返鄉下鄉創業熱潮悄然興起,但是農村合理用地需求得不到滿足,激活要素需要破解農村建設用地不好好用的難題。經調研,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將釋放巨大紅利。要改變農村土地一征了之的簡單做法,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符合規劃前提下直接參與土地開發,或者采取聯營聯建、合作入股等多種形式開發利用,讓農民集體更多分享土地增值帶來的收益。同時,結合產業轉型和新型城鎮化,使集體土地的建筑形態及其附著產業加快高端化。

易憲容近日在其搜狐博客撰文表示——
對于中國央行一個小小動作,市場解讀一片,或基本上是過度解讀。說什么這些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利率是中國央行貨幣政策收緊的信號,是中國過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結束。不過,從中央經濟會議以來,中國央行一直在強調今年的貨幣政策是穩健中性。如中國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指出的那樣,所謂的“穩”主要體現在貨幣信貸總量要穩,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在“穩”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防止“脫實向虛”,著力解決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失衡問題。

浙商總會會長馬云1月25日在浙商總會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
全球經濟在未來3到5年內未必會好,而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恰恰是考驗優秀企業家精神的關鍵時刻。當一個企業感覺到經濟形勢發生變化、供應鏈條發生變化、客戶發生變化,如果遭遇到市場的重大沖擊,寧可停一兩個月,思考一下,重新再來。所以一個企業家如果讓某個部門空兩個月,甚至是關掉一個部門,那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擊倒就想馬上站起來,那可能就會立刻被再擊倒。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體系和制度的重新設計,需要考慮清楚。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1月17日在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
中國的網絡支付已經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發展最為成熟的行業,并為金融科技未來廣泛應用于各行業提供了一個場景介入基礎,在這一點上內地發展非常領先。在中國內地的城市可以很長時間,比如幾天,甚至幾個星期不帶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