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剛(丹東市中心醫院檢驗科,遼寧 丹東 118002)
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其臨床價值研究
趙劍剛
(丹東市中心醫院檢驗科,遼寧 丹東 118002)
目的 探討在實施糖尿病診斷過程中,分析生化檢驗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糖尿病患者105例作為研究對象。對于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疾病診斷,主要通過分組對比研究的形式展開。研究依據主要根據對糖尿病患者采取的不同檢驗方法;對于53例觀察組糖尿病患者,臨床接受的檢測方法為選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展開生化檢驗;對于52例對照組糖尿病患者,臨床接受的檢測方法為常規尿液檢驗;通過對比兩組糖尿病患者的檢驗有效率以突出生化檢驗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 觀察組糖尿病患者檢驗有效率為98.11%,對照組為75.00%,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糖尿病患者極為明顯(P<0.05)。結論 同常規尿液檢驗結果進行比較,針對糖尿病患者在實施臨床檢驗的過程中選擇生化檢驗法,可以將針對糖尿病疾病臨床診斷的準確性顯著提高,為糖尿病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有利依據。
生化檢驗;糖尿病;臨床價值
糖尿病主要因為患者自身機體出現了胰島素分泌缺陷的情況后,導致患者表現出以高血糖作為主要疾病特征的一種代謝性疾病[1]。如果患者表現出長時間高血糖癥狀,會造成患者出現了代謝紊亂的現象,使得患者自身組織器官以及相關系統體現為不同程度的損害,最終導致患者表現出程度有所不同的功能障礙現象,如果患者的疾病情況極為嚴重,最終會導致患者表現出失水的現象,導致患者出現了機體電解質紊亂的現象以及出現了酸堿失衡的現象,最終表現出酮癥酸中毒的現象以及出現高滲昏迷的現象[2]。為了探討采用生化檢驗方法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檢驗后獲得的效果,本文主要將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展開分組研究,采用生化檢驗的方法對觀察組53例糖尿病患者展開疾病檢驗,最終獲得的檢驗有效率較高,具體分析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丹東市中心醫院2014年4月~2016 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5例作為研究對象。對于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疾病診斷,主要通過分組對比研究的形式展開。研究依據主要根據對糖尿病患者采取的不同檢驗方法;觀察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齡28~79歲,平均年齡(53.82±9.27)歲;病程0.6~20年,平均病程(10.5±7.5)年;對照組(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齡29~31歲,平均年齡(53.85±9.29)歲;病程0.7~21年,平均病程(10.9± 7.9)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觀察組方法 對于觀察組患者,臨床對其實施空腹血糖檢查以及實施糖耐量檢測等,具體為。
(1)對患者實施空腹血糖檢查。在準備對所有糖尿病患者實施空腹血糖檢查前10 h,要求患者需要禁止飲食,在飲水方面未做出任何要求。對患者檢查當日早7點,對患者的靜脈血(2 mL)實施抽取,準備對患者實施空腹血糖檢測。主要選擇常規氧化酶法有效進行[3]。
(2)對患者實施糖耐量檢查。在準備對患者實施糖耐量檢查之前,確?;颊叩娘嬍痴#刻炜刂铺穷愂澄锏臄z入量在150~300 g之間。在準備對患者實施臨床檢查的前一天晚間10點,要求患者需要禁食[4]。在對患者檢查當日早7點,對患者的靜脈血(2 mL)實施抽取,準備對患者展開空腹血糖檢測。在準備對患者實施檢查前,禁止選擇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胰島素對患者進行相關干預。在3分鐘內,要求患者喝下自制葡萄糖水,之后在30、60、120及180 min,分別對患者的靜脈血實施抽取,劑量均為2 mL。之后對患者的尿液進行收集,對患者的尿糖進行檢測[5]。
1.2.2 對照組方法 對于對照組患者,臨床按照常規單純實施尿液檢驗[6]。
1.3 判斷標準 最終對糖尿病患者實施臨床檢驗結果同對患者實施臨床診斷結果相同,表示檢驗有效,否則即為檢測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對于所有糖尿病患者數據的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展開,采用%形式完成所有糖尿病患者臨床檢驗有效率的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糖尿病患者檢驗有效率為98.11%,對照組為75.00%,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糖尿病患者極為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糖尿病患者檢驗有效率臨床對比
對于糖尿病疾病,其表現出慢性、普遍性以及終生性的特點。分析導致患有糖尿病疾病患者例數增加的原因同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具有密切的關系。糖尿病疾病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遺傳因素以及環境因素均會造成。此類患者臨床癥狀集中于多飲多尿癥狀、消瘦癥狀以及煩躁等系列癥狀,如果未經及時治療,患者存在較大概率最終出現尿酮酸中毒的現象。對此臨床對于糖尿病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7]。
在對患者實施空腹血漿葡萄糖檢查過程中,主要通過對患者的空腹葡萄糖含量進行檢查,分析患者是否表現出低血糖癥狀或者表現出高血糖癥狀。對于高血糖癥狀,其主要指的是患者血漿葡萄糖濃度在7.0 mmol/L以上,如果患者表現出高血糖癥狀,患者體內水分會表現為一定程度的降低,患者的血滲透壓體現為一定程度的升高,從而對患者的中樞產生影響,導致患者表現出口渴癥狀以及多飲癥狀等[8]。主要因為患者自身體內胰島素分泌表現為一定程度的減少,針對葡萄糖無法進行有效吸收,從而導致蛋白質消耗體現為一定程度的嚴重,進而導致患者表現出消瘦癥狀以及表現出乏力等系列癥狀。此外,當患者靜脈血漿中含有的葡萄糖濃度在2.8 mmol/L以下時,患者會表現出低血糖癥狀。對于此類患者會表現出多汗癥狀以及虛弱等系列癥狀,注意力無法進行有效集中。對于疾病情況嚴重的患者,會表現出昏迷癥狀,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死亡。針對患者的空腹血漿葡萄糖在實施測定的過程中,可以對患者的血糖情況進行準確監測,從而可以確保采用有效方法對患者展開臨床治療,從而有效避免患者出現死亡的現象。此外針對患者實施甘油三酯檢測,針對患者的糖尿病疾病也可以進行準確判斷,如果最終測定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超過正常水平,表明患者患有糖尿病疾病。
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生化檢驗,可以對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進行準確測定,可以將檢驗人員的工作任務有效減少,將臨床對患者實施相關檢驗的時間成功縮短,通過對本次臨床檢查效果進行分析發現,觀察組糖尿病患者檢驗有效率為98.11%,對照組為75.00%,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糖尿病患者極為明顯(P<0.05)。有效證明對糖尿病患者開展生化檢驗的臨床價值,其針對患者的血糖濃度等可以進行準確反映,可以有效判斷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疾病,進而為臨床糖尿病疾病的治療方法研究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臨床在開展糖尿病檢驗的過程中有效選擇生化檢驗法,不但能夠將糖尿病疾病臨床診斷準確率顯著提高,而且可以確保患者所患疾病獲得有效控制,顯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以及預后質量。
[1] 盧玖世.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及其價值分析[J].北方藥學,2012,9(9):30-31.
[2] 楊曉曼.生化檢驗指標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9(21):76,78.
[3] 胡洪蘭.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在臨床糖尿病診斷中的價值比較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7(3):81.
[4] 孫占江.血液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療中的臨床應用和價值[J].醫學信息,2016,29(2):210.
[5] 周婷.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在臨床糖尿病診斷中的價值對比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8):251-252.
[6] 顧冉.糖尿病診斷中生化檢驗的應用研究[J].醫學信息, 2015(16):186.
[7] 付鴻玉,唐海燕,金雪花.磷酸西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40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6):136-137.
[8] 王學通,劉禮樂,蔡奕斌.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診治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醫學,2012(12):16-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