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謝珊莉,張英,楊晉蓉,唐乾坤,郭麗瓊(四川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廣元 628017)
盆底重建術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
張玲,謝珊莉,張英,楊晉蓉,唐乾坤,郭麗瓊
(四川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廣元 628017)
目的 探討盆底重建術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選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97例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檢查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9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盆底重建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差異,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手術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等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4.2%,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6.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盆底重建術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臨床效果顯著,且手術指標及復發率明顯優于傳統手術,值得臨床推廣。
盆底重建術;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治療效果;手術指標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是一種以女性患者盆腔支持結構出 現缺陷、退化、損傷以及其他功能障礙為臨床特征的疾病類型,患者臨床癥狀包括盆腔器管脫垂、女性壓力型尿失禁、生殖道損傷等多項內容,對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2]。本次研究將以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為對象,探討盆底重建術治療該病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抽選本院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97例作為研究對象,結合患者檢查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9例)。觀察組患者中年齡40~65歲,平均(55.2±4.8)歲,病程1~20年,平均(8.2±4.3)年,依據盆腔臟器脫垂定量評價系統(POP-Q)[3]評估標準,本組患者POP-QII期18例、III期18例、IV期12例,同時本組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8例、高血壓7例、冠心病8例;對照組患者中年齡41~66歲,平均(55.6±4.7)歲,病程1~21年,平均(8.5±4.2)年,本組患者POP-QII期19例、III 期18例、IV期12例,本組患者中糖尿病8例、高血壓8例、冠心病7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手術治療,患者實施陰式子宮切除術聯合陰道前后壁修補術,最后對有尿失禁患者實施陰道尿道中段無張力懸吊術。
觀察組患者實施盆底重建術治療。本次手術中使用美國AMS公司生產的盆底懸吊系統套裝材料,盆底修復網片為聚丙烯網片,依據使用說明書完成相關操作。網片形狀及規格均為固定的,手術過程中醫生首先結合患者實際陰道情況,依據其陰道前后壁長度剪切2個碟形網片,尿道中段使用長條形網片。將生理鹽水注入患者陰道黏膜形成水墊,剪開患者陰道壁,分離陰道、尿道間隙直至兩側恥骨后間隙,平尿道外口的兩側恥骨降支外側為第一穿刺孔,其外1 cm、下2 cm處為第二穿刺孔,使用穿刺椎由皮膚向陰道內穿刺,分別通過盆底筋膜鍵弓及近坐骨棘將聚丙烯網片的四角由四個穿刺孔引出固定于患者陰道內膀胱下方,并收緊,將網片的上下端分別用4號絲線縫合固定于尿道口下方及宮頸。醫生最后應該對有尿失禁患者實施經陰道尿道中段無張力懸吊術,確保盆腔器官已經懸吊至正常解剖位置,剪去外露網片并縫合切口。
兩組患者均至少隨訪1年以統計復發率。
1.3 觀察指標[4-5](1)依據《婦產科手術學》評估患者治療效果:治愈:患者解剖位置完全恢復,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婦科檢查未見異常;有效:患者解剖位置部分恢復正常,臨床癥狀相較治療前極大好轉;無效:患者解剖位置及臨床癥狀相較治療前均無明顯改善;復發:患者術后短期內解剖位置及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術后6個月后再次恢復治療前狀態;(2)測定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手術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統計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術后治愈48例,隨訪1年后復發3例,復發率6.3%;對照組患者術后治愈49例,隨訪1年后復發11例,復發率22.4%。觀察組患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導尿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等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s)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導尿管留置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組81.5±7.6 124.2±45.2 3.1±0.5 3.8±1.6對照組106.2±18.1 174.2±46.7 4.7±0.7 5.5±2.1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同時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4.2%,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6.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女性生殖器官正常位置的維持一般都依靠自身盆底多層肌肉、筋膜以及子宮韌帶組織等結構,因此一旦女性盆底結構出現損傷、缺陷或者功能障礙時都會導致女性生殖器官的支持功能不斷衰減,最終引發患者盆腔功能、結構異常,造成患者盆底器管脫垂、壓力型尿失禁等一系列臨床癥狀[6]。引發患者盆底功能障礙的原因包括妊娠、陰道分娩損傷、手術損傷、肥胖導致的腹壓增加等多項內容,而究其本質來講,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造成的盆底器官脫垂癥狀事實上是由于患者支持臟器的結構出現異常,而并非盆底器官自身功能障礙,因此恢復患者盆底器官正常解剖位置使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關鍵[7]。
以往針對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手術治療包括陰式子宮切除術聯合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其能夠將患者體內已經脫垂的子宮以及部分脫垂的陰道黏膜切除,通過患者陰道壁的修復達到恢復患者盆腔結構正常解剖位置的目的,但是醫學研究表明[8],盆底重建術的手術效果以及術后復發率與患者是否切除脫垂子宮并無直接聯系。本次研究中則使用盆底重建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通過對不同類型、規格聚乙烯網片的置入全面恢復患者已經脫垂的陰道及盆腔結構的解剖位置,其相較于以往手術能有效保留患者子宮以及宮頸結構,極大的減小了手術對患者生理造成的創傷,也能借助子宮及宮頸結構更加有效的維持盆腔結構解剖位置的穩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盆底重建術手術后患者有可能出現網片侵蝕等并發癥,因此醫生應該注意為患者涂抹雌三醇軟膏,結合患者實際自覺以及陰道恢復情況為患者修剪網片,預防患者并發癥并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復發率以及相關手術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證明盆底重建術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臨床效果顯著,且手術指標及復發率明顯優于傳統手術,值得臨床推廣。
[1] 劉曉靜,單雪,宋新玲,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治療中盆底重建術應用的價值及效果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12 (1):132-134.
[2] 米健鋒,梁桂玲,勞東玲.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聯合盆底肌肉鍛煉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220例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8):19-22.
[3] 林姬,楊妮.盆底重建術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7):1481-1482.
[4] 史楓,王志敏,李陽,等.網片修補在盆底重建術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12):50-51.
[5] 孫維偉,張萌,敬子洋.Prolift盆底重建術聯合TVT-O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5):56-58.
[6] 劉南保.采用盆底重建術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16例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9):1426-1427.
[7] 潘鎦鎦,周凱,鄭飛云.Prolift盆底重建術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療效評價[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8):1330-1332.
[8] 王慈英,郭桃英.盆底重建術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療效觀察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6):658-6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