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晨(遼寧省鞍山市中心醫院胃腸鏡室,遼寧 鞍山 114000)
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總管復發結石的臨床分析
劉曉晨
(遼寧省鞍山市中心醫院胃腸鏡室,遼寧 鞍山 114000)
目的 分析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總管復發結石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膽總管復發結石74例,數字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7例,對照組施行常規開腹手術,實驗組接受十二指腸鏡治療。對比療效。結果 實驗組手術時間(85.33±14.15)min,住院天數(9.58±2.36)d;對照組手術時間(133.26±18.45)min,住院天數(14.26±5.26)d,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取石成功率94.59%,一次清除率88.57%;對照組取石成功率78.38%,一次清除率68.97%,實驗組患者取石成功率高和一次清除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率為5.41%,膽道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4.60%。低于對照組的13.51%和75.68%。組間比較,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膽總管復發結石采取十二指腸鏡治療,效果可靠,需予以推廣。
膽總管復發結石;十二指腸鏡;治療;效果
膽總管復發結石較為常見。對于膽總管復發結石病例,以往治療多為膽管空腸Roux-en吻合術或膽總管開腹探查術等,但再次開腹創傷較大,并發癥多,治療風險大,大部分難以接受。十二指腸鏡治療為臨床處理原發性、復發性及繼發性膽總管結石的有效方法,為治療首選。此文研究年度2014年7月~2015年7月,對象膽總管復發結石74例,總結十二指腸鏡治療方法及效果,具體見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膽總管復發結石74例,數字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7例,對照組女16例,男21例,年齡32~87歲,平均年齡(51.39±5.47)歲,24例既往實施EST及取石治療,4例既往實施開腹手術及EST取石,9例既往實施膽道手術。實驗組女15例,男22例,年齡31~86歲,平均年齡(51.23±5.25)歲,23例既往實施EST及取石治療,3例既往實施開腹手術及EST取石,11例既往實施膽道手術。兩組患者臨床比較統計學意義,有比較性。
1.2 方法 儀器選擇Olimpus GIF-Q260J型十二指腸鏡,準備愛博高頻電刀,取石網籃、斑馬導絲、造影導管、針狀切開刀、鼻膽引流管、取石球囊、弓形切開刀等。
體位選擇左側臥位,且口含牙墊,置入十二指腸鏡,待鏡進入到十二指腸的降段后,再找到十二指腸乳頭,嚴密觀察此段是否有憩室,并對乳頭的開口形狀、與十二指腸憩室關系等進行觀察。成功插管后,給予ERCP檢查,以此判斷能否進行內鏡取石,如發現既往實施EST者結石的數量較少、直徑<2 cm且膽管的遠端無狹窄,或為正常乳頭,可繼續治療;如膽總管遠端狹窄長度≤1.0 cm或無狹窄,但有相對禁忌,可先給予ENBD引流。相對禁忌為:(1)結石>2枚;(2)充滿型結石;(3)急性化膿性膽管炎;(4)EST高危;(5)伴有膽囊疾患及肝內膽管結石。針對膽總管遠端狹窄的長度超過1 cm者,由于取石禁忌,可先實施ENBD引流。若患者既往實施EST,膽管遠端狹窄,則通過柱狀氣囊擴張法對乳頭括約肌進行擴張;若患者既往未實施EST,則按照乳頭類型制定EST方法,選擇推進切開法、電針開窗法、退刀切開法及導管旁進刀切開法等。實施氣囊擴張或EST后,按照結石大小、數量、性質及EST切口大小等,選擇取石方法,將結石取出,術畢。記錄對照組與實驗組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等,觀察取石成功及一次清除情況,比較取石成功率及一次清除率。觀察兩組是否有術后胰腺炎、穿孔及出血等并發癥,對比并發癥率。治療后,評估兩組膽道功能,對比恢復優良率。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指標 對照組的手術時間(133.26±18.45)min,住院天數(14.26±5.26)d。實驗組的手術時間(85.33± 14.15)min,住院天數(9.58±2.36)d。實驗組的手術時間短,住院天數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項目手術時間住院天數實驗組(n=37)85.33±14.15 9.58±2.36對照組(n=37) 133.26±18.45 14.26±5.26
2.2 治療效果 對照組中,取石成功病例有29例,取石成功率78.38%(29/37)。實驗組中,取石成功病例有35例,取石成功率94.59%(35/37)。實驗組的取石成功率高,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取石成功29例中,20例為一次清除,一次清除率68.97%。實驗組取石成功35例中,31例為一次清除,一次清除率88.57%。實驗組的一次清除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并發癥 對照組共有5例,胰腺炎1例,穿孔2例,出血2例。實驗組共有2例,穿孔1例,出血1例,兩組并發癥率各為13.51%、5.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膽道功能 兩組分別獲得94.60%、75.68%,實驗組的膽道恢復優良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實驗組膽道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膽總管復發結石除原手術殘留結石外,復發與膽汁持續淤積及膽管再感染有極大關系。研究報道,膽管結石術中膽管探查增加膽汁黏稠度,使得細菌瘀滯,機械操作刺激引起膽總管開口黏膜受損,甚或引起膽總管充血水腫及括約肌痙攣,促使結石形成[1];膽囊切除術患者術中由于操作不當導致膽總管內落入膽囊結石,術者忽視,引起復發;探查肝膽管結石時未徹底取石,膽總管中落入小塊結石,術中膽管受損,使得管道狹窄,為結石形成提供條件。實施手術時,應徹底探查膽道,預防結石殘留,并注意動作輕柔,避免觸碰膽總管的開口部位,防止黏膜損傷。現階段,內鏡設備器械逐漸改進,技術相應提高,臨床經驗豐富,通過內鏡治療,使更多復發性病例得以痊愈,且醫生利用內鏡加強對復發原因的了解及掌握,對控制復發有特別重要的意義[2]。相比于開腹手術,十二指腸鏡具有痛苦少、創傷較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但由于病例膽道情況較為復雜,治療不適用于所有患者,又因臨床尚無規范明確的治療禁忌證及適應證,故在治療方面缺乏統一標準。總結治療禁忌證:(1)膽總管遠端的狹窄長度>1.0 cm;(2)肝內膽管并發結石;(3)EST高危者;(4)膽總管充滿結石。適應證:(1)無內鏡治療的相關禁忌;(2)膽總管遠端的狹窄長度≤1.0 cm,或者遠端無狹窄;(3)EST后切口較大;(4)復發結石的數量少,且直徑<1.5 cm,可一次取凈[3]。如患者存在相對禁忌,不能為了保證取石成功率而增加治療風險,視情況轉為腹腔鏡與內鏡聯合治療。
十二指腸鏡術中取石方法常用的有網籃取石法、氣囊導管取石法和碎石法。(1)網籃取石法:此法常用,對于結石0.5~1.5 cm、無明顯棱角、結石和膽管壁有一定空隙,取石網籃可張開的患者,可通過此法成功取石,取石后,通過造影導管將導絲插入,并沿著導絲將鼻膽引流管置入,完成ENBD。(2)氣囊導管取石法:結石呈膽固醇樣,且相互孤立,體積小,適用于此法[4]。(3)碎石法:對于較大的混合性結石或色素樣結石,1.5~2.0 cm,實施網籃取石法可使乳頭括約肌受損,導致遠期瘢痕狹窄和出血等,故可先使用網籃機械進行碎石,后取石。資料另指出,如多發結石直徑較大,>2.0 cm,亦能嘗試多次取石及碎石,但有很大風險,碎石后無法保證網籃取凈,繼續進行氣囊導管取石,膽管黏膜內易嵌頓結石殘渣,造成取石不完全,由此,建議不要一味的追求一次碎完和取凈,且在碎石時不可使用氣囊取石,結石粉碎后,實施ENBD引流沖洗,當膽道的黏膜水腫逐漸消退時,實施取石;應特別注意,網籃碎石不適用直徑>2 cm結石者、結石較硬難以粉碎者及網籃較難張開者,避免膽管黏膜受損,甚至造成膽道出血[5]。
此次研究里,實驗組治療選用十二指腸鏡,對照組選用常規開腹手術,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手術時間(85.33± 14.15)min,住院天數(9.58±2.36)d;對照組分別(133.26± 18.45)min、(14.26±5.26)d,前者較短,說明十二指腸鏡治療快速,患者住院日短。實驗組取石成功率94.59%,一次清除率88.57%;而對照組取石成功率78.38%,一次清除率68.97%;在并發癥對比方面,實驗組并發癥率5.41%,而對照組13.51%,由此表明十二指腸鏡取石成功率較高,且一次清除率高,術后并發癥少,治療較安全。在膽道功能恢復優良率比較上,實驗組內2例差,良14例,21例優,獲得優良率94.60%;而對照組內9例差,良13例,15例優,獲得優良率75.68%,實驗組高,可見患者施行十二指腸鏡治療后,膽道功能恢復快,康復迅速。
綜上所述,膽總管復發結石治療采用十二指腸鏡,療效滿意,治療安全,恢復快,可運用及推廣。
[1] 鄒尤寶,鄭達武,韋樹理,等.十二指腸鏡聯合腹腔鏡治療膽總管結石合并膽囊結石30例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 (19):97-98.
[2] 韋良宏,陳鳳坤,陳海東,等.十二指腸鏡微創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研究[J].微創醫學,2010,3(11):211-213.
[3] 錢東,秦鳴放,王慶,等.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總管復發結石440 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29):3155-3158.
[4] 鄭強,溫子龍,薛平,等.腹腔鏡十二指腸鏡聯合治療膽囊膽總管結石的兩種術式臨床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2014, 8(5):381-385.
[5] 范震,張嘯,張筱鳳,等.十二指腸鏡治療膽總管結石583例療效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6,12(3):167-1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