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王麗,姜飛,劉雙艷,王海燕
(遼寧省遼陽市石化總醫院,遼寧 遼陽 111003)
超聲造影在頸部淋巴結疾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張潤,王麗,姜飛,劉雙艷,王海燕
(遼寧省遼陽市石化總醫院,遼寧 遼陽 111003)
目的 探討分析超聲造影在頸部淋巴結疾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方法回顧性調查分析90例頸部淋巴結腫大患者(共112枚)的病例資料,對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診斷結果和病理學檢查和(或)手術活檢進行對照研究。對比兩種方法檢查結果,并分析超聲造影的應用效果及價值。結果病理學檢查和(或)手術活檢結果顯示良性淋巴結腫大28枚,惡性84枚;常規超聲顯示良性可能性較大37枚,疑似惡性75枚;超聲造影顯示良性可能性較大32枚,疑似惡性80枚;超聲造影在惡性淋巴節腫大診斷中靈敏度、準確度均較常規超聲顯著升高,而漏診率顯著降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超聲造影特異度和誤診率均稍低于常規超聲,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超聲造影在頸部淋巴結疾病診斷中靈敏度和準確度均比較高,而漏診率和誤診率均較低,推廣應用價值較高。
超聲造影;頸部淋巴結疾病;鑒別診斷;應用分析
頸部淋巴結腫大依據不同性質可分為良性和惡性,是眾多局部和全身性疾病在頸部范圍內的臨床表現。該病常由炎癥、感染、結合、或腫瘤引起,故而采用合理有效方法對頸部淋巴結腫大性質進行鑒別診斷對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改善意義重大[1]。超聲造影檢查方法在各種疾病的診斷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研究該方法在頸部淋巴結疾病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特選取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檢查結果和常規超聲進行對比分析,情況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調查分析本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頸部淋巴結腫大患者(共112枚)的病例資料,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49例(共60枚),女41例(共52枚),年齡26~70歲,平均(45.38±12.96)歲,甲狀腺癌29例,淋巴瘤10例,喉癌18例,鼻咽癌7例,肺癌5例,未檢出惡性疾病者21例。納入標準:(1)均經病理學檢查和(或)手術活檢確診,且年齡20~70歲,性別不限;(2)治療前均行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檢查;(3)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其它嚴重系統性疾病;(2)合并心、腦、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3)合并語言、聽覺障礙者;(4)病例資料不便查閱,或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檢查方法
1.2.1 常規超聲檢查 (1)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iU22,購自飛利浦公司),探頭頻率設置為7-14 MHz,囑患者取側臥位或仰臥位,對其頸部行全面掃查,并觀察淋巴結形態、邊界、大小、縱橫比、內部回聲、以及淋巴門偏心或缺失狀況,對血流情況也應進行細致觀察;(2)鑒別診斷方法:縱橫比<2,淋巴門偏心或缺失,邊緣不規則、皮質厚,內部可見豐富血流信號、內部回聲不均勻、血流信號呈現出混合型或周邊型均表明頸部淋巴結惡性可能性較大,反之則為良性可能性較大。
1.2.2 超聲造影檢查 (1)取5 mL生理鹽水將造影劑凍干粉(型號:SonoVue,購自博萊科公司)充分溶解,利用團注法將2.5 mL造影劑溶液經肘正中靜脈注射,然后行動態造影錄像,若觀察不清,可行二次造影;(2)鑒別診斷方法:呈現快進慢退型或不均勻強化型,其中環狀強化、不均勻強化、髓質-淋巴結強化淋巴結惡性可能性較大,反之則為良性可能性較大。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種檢查方法影像學表現,并結合病理組織學和(或)手術活檢進行分析;(2)對比兩種檢查方法特異度、靈敏度、準確度、漏診率和誤診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影像學檢查結果和病理組織學和(或)手術活檢結果病理組織學和(或)手術活檢結果顯示112枚頸部淋巴結腫大中,良性淋巴結腫大有28枚,淋巴瘤12枚,轉移性淋巴結72枚;常規超聲檢查顯示:上述結果28枚良性淋巴結腫大中有13枚良性可能性較大(血流信號均勻分布,邊界不清晰,),5枚疑似惡性(淋巴結腫瘤邊界和形狀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縱橫比均<2,皮質厚和內部均可見豐富血流信號,2枚淋巴門偏心,3枚淋巴門缺失),84枚惡性淋巴結腫大中有22枚良性可能性較大(邊界清晰、形狀規則,且內部回聲均勻),62枚為疑似惡性(16枚邊緣不規則、24枚實質不均勻,另有45枚可見淋巴門偏心,12枚可見淋巴門缺失);超聲造影檢查顯示:上述結果28枚良性淋巴結腫大中有22枚良性可能性較大(邊界均清晰,18枚形狀規則,且微弱灌注,4枚血流信號回聲均勻增強),6枚為疑似惡性(4枚快進慢退型,2枚不均勻強化型,血流為周邊型,分布不均勻,內有大小不等的低灌注區或無灌注區),84枚惡性淋巴結腫大中有74枚疑似惡性(36枚快進慢退型,27枚環狀不均勻強化,11枚髓質-淋巴結強化,且強化程度均比較明顯),10枚良性可能性較大(5枚均勻強化,3枚內部回聲均勻增強,2枚強化程度較弱)。
2.2 兩種檢查方法應用價值比較 常規造影靈敏度、準確度均較超聲造影顯著降低(P<0.05),而漏診率較超聲造影顯著升高,前者特異度和誤診率稍高于后者,但是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應用價值比較(%)
淋巴結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頸部淋巴結腫大可以反應疾病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而對其良惡性的判斷對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后評估具有重大意義。相關研究資料表明[2],常規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在各種影像學檢查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已經逐漸成為對淋巴結疾病性質鑒別診斷的主要手段。但是該檢查方法在顯示良惡性邊界、內部回聲和血流形式方面存在交叉部分,再加上良惡性淋巴結微循環模式不同,但是從常規超聲檢查結果很難判斷和辨認[3]。
和常規超聲相比較,超聲造影能夠實施動態通過經造影劑增強處理后的血流信號進行觀察分析,提供更為詳細豐富的頸部淋巴結微血管灌注信息,進而提高對惡性淋巴結腫大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同時漏診率和誤診率也明顯降低[4]。若頸部淋巴結為良性,超聲造影結果顯示快退型和均勻強化型曲線特征,且在造影劑注入后迅速整體均勻強化;若頸部淋巴結未惡性,超聲造影顯示慢退型和不均勻強化型曲線特征,且在造影劑注入后,呈現不均勻彌散狀況[5]。相關研究指出[6],對頸部淋巴結疾病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進行鑒別診斷,超聲造影靈敏度和準確度均較常規超聲顯著升高,而漏診率和誤診率均顯著降低,指示超聲造影在對頸部淋巴結疾病性質進行鑒別診斷時較常規超聲更具應用價值。
本研究結果表明,超聲造影靈敏度、準確度均較常規超聲顯著升高,而漏診率顯著降低,特異度和誤診率前者稍低于后者,結合以往相關資料[7-8],分析其中原因為:(1)惡性頸部淋巴結腫大由于受到腫物壓迫、淋巴結浸潤、正常血管或組織壞死等影響導致造影劑不均勻彌散,而呈現出慢退型和不均勻強化型曲線特征,超聲造影更易判斷辨認;(2)良性頸部淋巴結腫大造影劑注入后迅速均勻強化,超聲造影對其內部回聲和血流形式判斷更加準確。但是超聲造影對于<3 mm的微轉移病灶的鑒別診斷難度較大,同時對于淋巴結內的無灌注區和低灌注區域,并不是所用的惡性淋巴結均有表現,壞死或轉移灶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因此在頸部淋巴結疾病鑒別診斷中超聲造影還存在一定的交叉,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綜上所述,對頸部淋巴結疾病鑒別診斷中,采用超聲造影方法成效更為顯著,且特異度和準確度均比較高,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1]趙丹,楊高怡,何寧,等.超聲造影模式在診斷頸部淋巴結結核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5,31(8):683-686.
[2]金虎日,車成日.膿腫型頸部淋巴結結核診治[J].當代醫學, 2013,19(4):56-57.
[3]林晰瑜,林晰敏,包國安,等.超聲造影在頸部淋巴結腫大中的應用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5):704-705.
[4]馬桂玲.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頸部腫大淋巴結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J].當代醫學,2011,17(32):78-79.
[5]孟君,楊高怡,倪衛東,等.非鈣化型頸部淋巴結結核的彈性成像聯合超聲造影表現分析[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 (12):1158-1159.
[6]吳唯,錢立元,陳學東,等.分化型甲狀腺微小癌的診斷和治療:附138例報道[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5,24(5):627-632.
[7]趙丹,楊高怡,何寧,等.超聲造影模式在診斷頸部淋巴結結核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5,31(8):683-686.
[8]曾曦,黃劍毅,邱藝瓊,等.結合超聲造影行頸部淋巴結穿刺活檢的價值研究[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5,24(3):372-3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