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煒
(甘肅省定西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 743000)
尿液檢驗中試紙法及鏡檢法的效果研究
孫煒
(甘肅省定西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 743000)
目的 探討試紙法與鏡檢法應用在尿液檢驗中的效果,以便為臨床檢驗提供參考。方法選取常規尿液檢驗的患者200例進行研究,200例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均接受試紙法與鏡檢法檢測尿液。觀察記錄兩種檢測方法結果,并對比分析。結果兩種檢測方法均能檢出白細胞與紅細胞含量,且兩種檢測方法所得陽性率、陰性率、假陽性率、假陰性率比較無明顯差異。結論尿液常規檢查中試紙法與鏡檢法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但若能結合二者檢驗,則可提高檢驗準確性。
尿液檢驗;試紙法;鏡檢法;效果
腎臟疾病屬于臨床常見疾病,病情較重時不僅會影響患者身體健康,而且還能導致心理疾病等,比如腎衰、腎功能障礙等,會造成男性“心理陰影面積”增加,加重疾病[1]。尿液常規檢驗是診斷腎臟疾病最為基本的檢查項目,臨床上常用的尿液檢驗方法主要為鏡檢法與試紙法,其中試紙法操作簡單方便且準確度高,但極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擾;鏡檢法雖然檢驗準確,但極易受到主觀因素干擾[2]。為了探討試紙法與鏡檢法應用在尿液檢驗中的效果,以便為臨床檢驗提供依據,本院針對接診的200例常規尿液檢驗患者進行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共有對象200例入選,均為本院接診的常規尿液檢查患者,入選時間2013年5月~2015年5月。入選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121例,女79例;年齡23~64歲,平均(45.2±3.9)歲。
1.2 方法
1.2.1 試紙法:收集患者尿液標本,標本上需清楚記錄患者實際情況(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從尿液樣本中取出10 mL尿液樣品,利用尿液分析儀將備好的載玻片與雙目顯微鏡處理,將試紙條放入被檢測標本中,然后利用醫用紗布將多余尿液擦除,而被檢測尿液則放入尿液分析儀,根據尿液分析儀操作規范實施檢測操作,檢驗完畢后將尿液分析儀檢驗結果打印出來。
1.2.2 鏡檢法:準備好尿液離心管與載玻片及雙目顯微鏡等工具,抽取患者尿液標本10 mL作為檢驗樣品;將樣品放入尿液離心管中進行5 min(1 500 r)離心處理,將上層清液清理后將0.2 mL左右的殘渣混合后放入載玻片,利用吸管將沉淀物懸濁液吸出,之后實施圖片鏡檢;雙目顯微鏡下方將載玻片放入,對視野范圍中的白細胞數目進行觀察,多次觀察后取平均值并記錄在EXCEL表格中;檢驗期間需注意的是患者尿液標本需用一次性尿杯與尿試管盛裝,確保容器干燥與清潔,取出尿液標本后應及時送檢,避免長時間放置而導致葡萄糖被分解,以及細胞溶解等導致檢驗誤差。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種檢驗方法所得陰性率、陽性率,以及假陽性率與假陰性率,并進行對比分析。
1.4 假陽性率與假陰性率計算方法 假陽性率計算方法為(試紙法陽性例數-鏡檢法陽性例數)/試紙法陰性例數或鏡檢法陰性例數;假陽性率計算方法為(試紙法陰性例數-鏡檢法陽性例數)/試紙法陰性隸屬或者鏡檢法陰性例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種檢測方法均能檢出白細胞與紅細胞含量,且兩種檢測方法所得陽性率、陰性率、假陽性率、假陰性率比較無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兩種檢驗方法所得尿液標本結果對比(%)
尿液常規檢驗中主要是針對尿液白細胞與紅細胞含量進行檢驗,通過檢測這兩種細胞含量,確定尿液檢測結果。在進行尿液檢查時,主要對患者腎臟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分析尿液中紅細胞與白細胞水平,進而評估患者腎臟損傷情況[3]。尿液常規檢查方式以試紙法與鏡檢法為主,其中試紙法操作比較簡單方便,且檢驗準確性較高,但這種檢驗方式會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從而導致檢驗準確性有偏倚。鏡檢法也叫做離心法,即離心被檢驗標本,將沉淀層放到載玻片上顯微鏡下對白細胞與紅細胞進行觀察測定。鏡檢法對儀器有很高的精度要求,為此其檢驗準確性主要受到檢驗儀器的影響。
本院針對接診的200例尿液常規檢驗患者進行研究,均采取鏡檢法與試紙法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鏡檢法陽性率、陰性率分別為41.00%、59.00%,試紙法則為46.00%、54.00%,組間經統計學分析可知無明顯差異;假陽性率與假陰性率組間比較也無明顯差異。本研究結果與同類研究相似[4],米寶華[5]針對50例尿液檢驗患者進行研究,均采取試紙法與鏡檢法進行尿常規檢測,結果顯示試紙法陽性率為32.0%,鏡檢法則為28.0%,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高瑩[6]針對100例尿常規檢驗患者進行研究,均采取試紙法與鏡檢法處理,結果顯示試紙法白細胞、紅細胞陰性率與陽性率和鏡檢法比較基本一致,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通過這些研究可以看出,鏡檢法與試紙法應用在尿液常規檢驗中取得的結果基本一致,為此認為兩種檢驗方式均可靈活應用。
尿液常規檢驗中,主要檢驗的是白細胞與紅細胞水平,其中試紙法檢測主要是針對紅細胞或破損紅細胞釋放出的血紅蛋白進行測定,經氧化后呈現出顏色,進而可確定尿液中紅細胞,而尿液中肌紅蛋白分子含有血紅素集團,有一定活性,此時便可判定結果為陽性,反之則為陰性[5]。鏡檢法主要是在顯微鏡下對患者尿液白細胞與紅細胞實施檢測,但顯微鏡下只能對尿液中未破損紅細胞進行檢測,而無法檢測出破損紅細胞,從而無法有效判斷患者及其損傷情況,只能根據白細胞與紅細胞水平來分析患者的腎臟功能。此外,試紙法陰性檢測結果在一定程度要稍微低于鏡檢法,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尿液在膀胱中儲存時間較長,導致尿液白細胞受到破壞,從而無法檢測完成的白細胞,導致紅細胞檢出率升高[6]。基于此,對于尿液檢驗結果而言我們不能完全根據試紙法結果進行評判,還應根據鏡檢法結果進行聯合診斷,甚至還要根據醫生對患者的病情評估進一步確定。
當然,我們檢測尿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患者腎臟功能情況,若尿液檢驗中出現蛋白,則表明患者腎臟功能受到一定損傷,而不同嚴重程度的腎病可呈現出不同的尿檢結果,當然不同的病變部位也會有不同管型[7]。尿液檢驗內容涉及紅細胞管型、白細胞管型、蠟樣管型、上皮細胞管型、細顆粒管型等。在女性尿液檢測中,大部分患者因有陰道炎,為此尿液中會存在很多細胞與分泌物,容易造成尿液檢驗假陽性偏高;尿液在膀胱中停留時間較長,或者為未能及時送檢等,以及尿液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等,都可能造成內部白細胞受到破壞,就會使得尿檢結果呈現假陽性。從相關研究中可知,試紙法還可能出現漏檢情況,且有10%誤診率與高達50%的漏診率[8]。本研究中盡管試紙法與鏡檢法存在一定對應關系,但可看出試紙法出現漏診時不能反應尿液實際情況,則對白細胞與紅細胞檢驗結果準確度不夠,此時就要分析原因,以及結合鏡檢法結果進行聯合評估。
綜上所述,尿液常規檢查中試紙法與鏡檢法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但若能結合二者檢驗,則可提高檢驗準確性。
[1]胡嬌麗.尿液干化學分析法與尿沉渣鏡檢兩種方法的比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204-205.
[2]王宇峰.對比試紙法與鏡檢法進行尿液檢驗差異性[J].醫藥前沿,2014,11(33):267-268.
[3]鄧小鳳.干化學試紙法與顯微鏡檢對尿液潛血的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281-282.
[4]匡祖國.尿液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探討[J].當代醫學,2012, 18(2):29-30.
[5]米寶華.探析應用試紙法與鏡檢法進行尿液檢驗的差別[J].當代醫藥論叢,2014,16(4):187.
[6]高瑩.尿液檢驗中試紙法與鏡檢法的對比探討[J].健康必讀,2013,19(3):287.
[7]蔡月華,詹桂芬,溫婉顏等.臨床尿液檢驗結果異常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20):48-49.
[8]劉勛.比較尿液檢驗中試紙法與鏡檢法的臨床效果[J].醫學信息,2014,14(21):370-371.
[9]閆偉.臨床尿液常規檢驗不合格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13):47-48.
[10]劉濱,方愛英.尿液潛血的臨床檢驗結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9):48-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