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彤 石小亮
摘要:指出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更重視休閑,養生,娛樂等,但目前在旅游中的不文明現象越來越多,游客只在乎旅游途中的享受,并沒有做到好好保護旅游資源,基于此,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此現象進行了一次文明出游的調查研究,提出了文明出游的方案,并得出了相關結論。
關鍵詞:旅游;文明素質;調查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9021404
1 引言
當前旅游業發展迅速,國民經濟水平明顯提高,人們對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成為放松的最好方式。但隨著旅游行為大眾化,也逐漸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游人隨便亂丟垃圾,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基于以上問題,研究針對在校大學生,開展了關于大學生對文明出游的認知調查。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心力量,因此希望通過調查能從大學生開始改變,讓他們意識到文明行為的重要性,進而改變身邊的人,使人們提高自身素質,養成綠色出行,文明出游的好習慣。
2 研究目的與研究內容
2.1 研究目的
大學生文明出游認知的調查研究目的包括:制止旅游目的地環境質量繼續下降,了解大學生對文明出游的看法,了解大學生對改善不文明行為的建議,分析調查結果數據,改正不文明出游行為。
2.2 研究內容
根據上述調研目的,調研的內容如下:大學生對游客不文明行為的看法;認為文明對自己有無影響;不文明的行為包括哪些;對不文明行為的看法;對倡導文明出行的看法;對不文明行為對旅游區造成什么影響;如何營造文明旅游環境;造成不文明旅游的原因。
3 數據來源與分析方法
通過網上發放問卷形式,向大學生開展調查研究,以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
3.1 問卷設計
問卷設計是調研的關鍵環節,為準確獲取數據,避免問卷產生誤差,根據項目深入了解大學生對文明出游的看法,在問卷設計時重點要求問卷結構的嚴密性及可執行性。
3.1.1 問卷結構
本問卷分三部分,每段目的不同,但各部分間都存有關聯。第一部分:個人信息及甄別。主要目的是選擇合適的被訪者以及記錄被訪者的簡單信息;第二部分:對文明的認知。主要目的是調查被訪者的文明心理;第三部分:對不文明行為的看法。主要目的是調查被訪者所期望熟悉的各方面情況,以預測未來大學生對文明出游市場的發展趨勢。
3.1.2 可執行性
為保證問卷的可執行性,需進行試訪問,以便找到問題并及時解決。
3.2 分析方法
利用SPSS 19.0軟件,對問卷獲取的調查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4 研究結果
4.1 調查者自然分布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調查樣本中共57名學生,其中女同學42人,占比73.68%,男同學15人,占比26.32%。
大一年級學生2人,占比3.15%,大二年級學生9人,占比15.79%,三年級學生32人,占比56.14%,大四年級學生14人,占比24.56%。大三年級學生占比最高。經常旅游人有10人,占比56.14%,偶爾旅游的有32人,占比56.14%,很少旅游的14人,占比24.56%,從不旅游1人,占比1.75%,偶爾旅游的占比最高。
4.2 不文明旅游行為的關注程度
從圖1可以看出,所占百分比越高,關注程度越大。選擇不文明的占75.44%,很少會注意到的占21.05%,選擇沒有注意到的占3.51%。由此可得,96.49%的人關注不文明行為。說明大部分游客會注意到他人的不文明行為,大部分人在內心在意文明行為。
4.3 不文明行為的影響大小
4.4 旅途中不文明行為的排序
圖3所示,占比數值表示人們在出游過程中最不文明的出游行為,87.72%的人在排隊時插隊,84.21%的人選擇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77.19%的人選擇在文物上亂寫亂畫,66.67%的人選擇在禁煙場所吸煙,64.1%的人選擇隨意踐踏草坪。由此看出大部分人認為排隊時插隊是最不文明行為。由上分析可得,排隊時插隊,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在文物上亂寫亂畫3種現象出現最頻繁,其中以排隊時插隊最為嚴重。
4.5 制止他人不文明行為的態度
從圖4可以看出,選擇出面制止的占7.02%,選擇不關我的事占5.26%,選擇我有時也這樣的占14.04%,選擇舉止不當,覺得反感的人占73.68%。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對他人不文明行為不會出面制止,但會反感。
4.6 倡導文明出行重要性
從圖5中可以看出,選擇非常需要的占63.16%,選擇需要的占36. 84%,沒有選擇不需要的。由此可見,100%的人覺得需要去倡導文明出行,認為文明出行是非常必要的。
4.7 不文明行為對景區的影響
從圖6可以看出,選擇會影響到其他游客的旅游質量和旅游感受占42.11%,選擇破壞景區環境,影響景區發展的占22.81%,選擇在外國人心中對中國人行為和形象大打折扣的占33.33%。由此可得,選擇會影響到其他游客的旅游質量和旅游感受的比重最大。大學生認為不文明行為對影響游客的旅游質量和旅游感受的人最多,當代人是很注重旅游質量和旅游感受,較依賴自身體驗。
4.8 營造文明旅游環境的方法
圖7所示,營造文明旅游環境的方法包括增強個人文明意識,在景區多處標識提示語,提高景區內破壞環境、文物的懲罰力度。由此可得,大部分人認為應從個人文明素質著手,重點提高個人文明素質。
4.9 造成不文明行為的原因
由圖8所示,選擇個人素質低下的占28.07%,社會缺乏文明風氣的占28.07%,監管制度不強的占10.53%,以上都有的占33.33%。由此可知,大部分人認為個人素質低下,社會缺乏文明風氣,監管制度不強,
這3種因素是造成不文明的主要原因。得出提高個人素質,加強監管制度,改善社會文明風氣是當務之急。
5 文明出游方案
對文明素質低下的游客,深感痛恨和鄙視,要引以為戒。通過調研總結提出了以下幾個文明出游方案。
5.1 強化游客意識
不僅要重復宣傳強調,更要舉例子,讓大家明白文明不只關系個人修養,更關系著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在旅游過程中,游客是文明的傳導者,始終在與自然親近,與同伴交流,與文明對話。游客間應彼此寬容,相互欣賞,同時還要認識到旅游是消遣、休閑,不是為所欲為。
5.2 打造文明旅游環境,旅行社是關鍵
作為旅行社,在組團外出前,要與游客簽訂文明旅游合約,為游客準備旅游禮儀規范說明,派發“文明禮儀手冊”。在途中,導游可利用乘車時間提醒游客文明旅游,如團中有小朋友,活動方式還可相對靈活一些,如讓小朋友出來講“文明語”或領讀,或用提問搶答等形式引導游客行為。
5.3 景區管理部門要以人為本
通過制作便于攜帶的“文明旅游提示卡”分發到各旅游景區,讓景區工作人員在游客購買門票時,免費發到每位游客手中。提示卡主要針對游客在進入景點后,經常出現的隨地吐痰、抽煙、亂寫亂畫、亂扔垃圾、不守秩序、不聽勸阻等不文明行為,采用漫畫形式提示引導游客文明旅游,愛護景觀。景區管理部門盡可能在景區內開設足夠的流動果皮箱、流動公共廁所。并加強景區懲罰措施。對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為要根據情節嚴重,給予不同處罰措施。
6 結論與討論
近年來旅游業發展迅速,人們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出游人次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凸顯出來。在現實社會中,人們素質高低各有不同,在旅游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有好有壞,大部分游客對自身管理不到位,在景區經常會看到隨意踐踏草坪,亂丟垃圾,在文物上亂寫亂畫等現象。且大部分游客雖然對他人不文明行為感到反感,但卻很少出面制止。
種種不文明出游現象的背后原因中,除游客素質較低外,旅游景區的管理不嚴謹也是問題。提升公民文明旅游素質、規范文明旅游行為已刻不容緩。在景區中,管理服務人員不足,游客出現不文明行為時,很少有景區服務人員出面制止,且有些景區服務設施不完善,在游人密集區域,垃圾桶分布不規律,在游客想要扔垃圾的時找不到垃圾桶,導致游客將垃圾扔到地上,種種現象顯示現如今在景區里不文明行為是游客素質和景區管理兩方面造成的后果。
針對大學生對文明出游的認知調查結論有:游客的文明意識不強烈。如亂丟垃圾,亂寫亂畫,隨意插隊,大聲喧嘩,踐踏草坪等;缺乏旅游教育。如游客對景區內的文物和旅游資源沒有保護意識;景區內服務人員管理意識不強烈。景區服務人員對游客不文明行為視而不見,導致游客更加肆無忌憚;景區內服務設施不完善。如警示牌不顯眼或沒有警示牌等。
參考文獻:
[1]劉為濰,烏 恩.基于兒童年齡的親子戶外休閑及旅游行為差異研究[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6(1):37~39.
[2]石小亮.吉林森工集團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及預測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5.
[3]石小亮,陳 珂,何 丹.森林蓄水量價格倒算法公式推演與實證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6(6):165~168.
[4]楊 蕾,杜 鵬.智慧旅游背景下的老年群體出游影響路徑與幫扶策略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6(6):170~176.
[5]石小亮,陳 珂,揭昌亮,等.吉林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J].水土保持通報,2016(5):312~319,325.
[6]史晉娜.我國“高校校園旅游”研究綜述——基于CNKI期刊數據庫的文獻計量分析[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6(1):46~50.
[7]石小亮,張 穎,單永娟,等.云南省高原典型森林植被涵養水源功能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5(8):1366~1372.
[8]賴思振,鄒永廣.旅游區的客源地出游力測評研究——以福建省古田旅游區為例[J].經濟地理,2016(3):194~200.
[9]石小亮,李海玲,朱洪革.森林食品需求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哈爾濱市居民消費者的調查[J].林業經濟,2013(9):83~87.
[10]黃廷艷.自駕出游,“渝”冬雪相遇[J].旅游世界,2016,(01):150~155.
[11]石小亮,張 穎.基于時空變域的森林生態系統管理研究概述[J].林業科技開發,2014(6):10~14.
[12]曹詩圖,孫天勝,蔣劍嵐.神農架中醫藥健康旅游開發探討[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6(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