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看全球海洋的當今態勢,東亞海域是一片非常敏感的水域,被一些國際防務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區”。東亞的日本和韓國又是世界造船業的龍頭,兩國雄厚的技術實力為發展大型作戰艦艇提供了有力支持。鑒于冷戰開始以來,朝鮮與韓國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韓國實施造艦計劃初期強調藍水海軍的建設。反觀38°線以北,在這二十多年里,朝鮮海軍仍然裝備一些規模較小、性能較差的老舊艦艇,雖然在近岸仍能對韓國構成一定威脅,但已遠遠落后于韓國海軍艦艇。所以,韓國近期所建造的KDX(Korean Destroyer Experimental,即韓國自制驅逐艦計劃,簡稱KDX計劃)系列驅逐艦,其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強大的藍水海軍,以達成其成為區域大國之目的。韓國嚴肅看待自身的半島地理地緣政治特征,并有心成為韓美聯盟所需的可充分信賴的合作伙伴,這已經成為韓國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說白了,就是繼續抱緊美國大腿,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中利用所掌握和拿來的先進技術,加緊成為“準超級大國”,那么海軍為配合這個戰略就必須走向大洋。

2008年6月“延坪海戰”紀念日,韓國《今日朝鮮》網站報道韓國海軍總參謀長鄭玉根在雞龍臺舉行的“海軍主要指揮官會議”上的講話,對其海軍的發展目的有著總結性表述。講話中,他要求主要指揮官要在軍事戒備態勢上做到萬無一失。他還表示:“我們應該始終做好能夠在現場立即做出對應的態勢,要成為‘戰無不勝的海軍。” 他還探討了“通過和解與團結建設精銳、先進海軍”等課題。如此,其海軍戰略竟用如此直白、如此簡練、如此世俗化的語言表達,已經有路人皆知的效果了。往往一個殖民地國家在獲得自由和解放后,會立即繼承失勢宗主國的一切,包括其野心。韓國在近20年中正朝這一方向大步邁進,代表性的就是其“防務改革2020”白皮書中的內容,海軍仍是其中重點。
韓國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軍事技術領域總是依賴于美國,此次海軍計劃也不例外。在上世紀80年代初,韓國海軍主要使用美國退役軍艦,很多軍艦還是二戰時期的舊船,被稱為“罐頭海軍”,主要指韓國軍艦都是噸位較小、武備較弱的近海戰艦。韓國在80年代以來能夠實施整軍計劃,是在本國經濟騰飛后多年的背景下展開的。該國成為東亞經濟大國和世界造船大國,這為其海軍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韓國通過引進技術和精心設計,為其海軍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裝備,重點便是自制驅逐艦的KDX計劃。海軍發展計劃中的自制驅逐艦與“孫元一”級AIP潛艇的建造,以及購買美國新型P-3C反潛機,構成了韓國海軍建設的“三板斧”,使其綜合作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其中,投入資金、人才、資源投入最多的,就是自造驅逐艦的KDX計劃。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海軍自行建造新型導彈驅逐艦,自KDX-1以來直到現在裝備3艘KDX-3,韓國已經實現了跨越性的進步。為替代服役多年的美國“基林”級和“艾倫·索姆納”級驅逐艦,該造艦計劃的第一個成果就是90年代末服役的KDX-1,即“廣開土大王”級型導彈驅逐艦。該型艦標準排水量3181噸,動力為2臺LM2500燃氣輪機,航速30節。主要武器為8枚“捕鯨叉”反艦導彈、16枚垂直發射“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1門奧托-梅萊拉127毫米艦炮、2具Mk32Z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以及2座“守門員”近防武器系統,并可搭載2架“超級山貓”直升機。然而,該型艦性能只具備了上世紀80年代的國際水平,所以剛服役就明顯落后于時代。
為了彌補差距,韓國又設計建造了KDX-2型導彈驅逐艦。該型艦噸位超過5000噸,裝備Mk41垂直發射系統,可以發射SM-2“標準”防空導彈,使韓國艦艇第一次擁有了區域防空能力。KDX-2還加裝1座“拉姆”近距防空導彈,對付近距離目標能力比KDX-1有了很大提高。在反艦能力和反潛能力方面,KDX-2也優于KDX-1。其首艦“忠武公李舜臣”號采用了隱身設計,比KDX-1型艦更簡潔流暢,全艦布局顯得緊湊合理,線條平滑流暢。艦舷采用流行的大外飄設計,主甲板以上又從外飄改為內傾,形成的折角線,可有效地降低雷達反射信號。“忠武公李舜臣”號驅逐艦是韓國海軍裝備的真正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多用途水面艦艇,能夠進行防空、反艦和反潛作戰。它裝有AN/SPS-49(V)5對空搜索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可達450千米,能夠給本艦和編隊提供及時的預警。
與KDX-1“廣開土大王”級相比,“忠武公李舜臣”號最大的改進是換裝當今艦載防空能力最強的32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美制新型SM-2 “標準”防空導彈,既可單發也可齊射,具備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和一定的抗飽和攻擊之能力。艦艉安裝有2座“守門員”近防武器系統,對艦武器為8枚美國海軍現役主力的“魚叉”反艦導彈。該型導彈飛行時彈道迂回多變,不但搜索范圍更寬,而且抗干擾能力更強,缺點是戰斗部威力不足,飛行速度較慢,易被反導武器系統攔截。艦艏裝有1座62倍口徑Mk45Mod4型127毫米艦炮,這是美國海軍最近研制成功的新一代艦炮。如果和美國配置相同,則可發射增程制導炮彈,最大射程可達117千米,命中精度為10米。
此外,艦載“超山貓”直升機在執行反艦任務時,可攜帶4枚“海上大鷗”空艦導彈。該型導彈采用半主動雷達尋的,射程25千米。反潛武器為美國生產的RUR-5“阿斯洛克”垂直反潛導彈系統,發射火箭助飛Mk46Mod5型魚雷,能自動搜索、跟蹤和攻擊鎖定的水下目標,射程數十千米,可攻擊深度為40~1000米的潛艇。該級艦艇共建造6艘,存在問題較多。
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同類驅逐艦相比,“忠武公李舜臣”號在反艦和反潛能力上與前者相當;在防空能力上該級要強于大多數日本驅逐艦,但不如“金剛”級。KDX-2級驅逐艦使韓國海軍的裝備技術水平跟上了世界先進標準,但與其2020國防規劃中的目標相差還遠。所以,韓國更加急切地開始了KDX-3的建造,具體設計在“忠武公李舜臣”號建造時就開始了。

“廣開土大王”號導彈驅逐艦
最終版本的KDX-3可以說是高大全形象的代表,韓國軍方一直試圖得到 “宙斯盾”系統用于其防空艦。于是,我們看到的KDX-3型“宙斯盾”導彈驅逐艦——“世宗大王”號橫空出世。除“世宗大王”號(舷號991)外,還有“栗谷李珥”號(舷號992)和“西崖柳成龍”號(舷號993)。這些艦艇服役后,韓國海軍的海上區域防空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因此,韓國打算再造3艘同級軍艦以進一步加強其海軍實力。
(編輯/弓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