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娟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其教學內容多,涉及面廣,實驗條件又受到限制。在教學中,教師應如何通過多層次、多樣化、多途徑的教學設計,制造教學亮點,實施興趣教學,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的教學要求
1.主要內容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金屬材料的基本知識、金屬的性能、金屬學基礎知識、熱處理的基本知識、金屬材料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
2.主要目的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有關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初步了解金屬材料的應用及設計時的合理選材;初步掌握正確運用熱處理工藝、合理安排零件工藝路線的方法。
二、根據技工院校的培養目標,組織實施教學
技工院校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機械行業的技術工人從手中用的工具到加工的零件,每天都與各種各樣的金屬材料打交道。為了正確地認識和使用金屬材料,合理地確定不同金屬材料的加工方法,充分發揮材料的潛力,就必須熟悉金屬材料的牌號,了解它們的性能和變化規律。在技工院校中,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許多內容涉及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組織,學生缺少感性知識,覺得學習枯燥乏味,而且教師所講內容與社會脫節較大,理論知識講授占據大部分課時,影響了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因此,筆者認為確定教學內容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階段性實習訓練內容
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應以“夠用為度,適用為限”為原則,適當縮減理論課時,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例如,講解鋼的火花鑒別內容時,要讓每位學生動手,力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金屬材料的牌號、鋼號混雜的鋼材、碳素鋼的含碳量、鋼材表層的脫碳情況、材料中所含合金元素的類別等。
2.對本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增減
學校培養的學生是新時代的藍領,今后需要面向社會生產一線。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課時分配情況適當增刪部分教學內容。如講解鐵碳合金的基本組織與性能時,應對不同牌號的金相試樣在金相顯微鏡下觀察平衡其組織,可以采用分組、互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熟悉不同金屬材料的牌號、組織、性能和用途之間的關系。再如講解有色金屬時,教師只要求掌握其性能特點及用途即可,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技工院校的教學要求。
三、根據學生特點,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1.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但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首先,應發揚民主的教學作風,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強化自主的學習精神。如做個小實驗,將一根直徑1mm左右的鋼絲剪成兩段,放在酒精燈上同時加到赤紅色,然后分別放入水和空氣中冷卻,冷卻后用手進行彎折,結果發現放在水中冷卻的鋼絲硬而脆,很容易折斷,而放在空氣中冷卻的鋼絲較軟且有較好的塑性,可卷成圓圈而不斷裂。這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在提問中解惑,力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千萬不要一帶而過。
2.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性教學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靈活運用各類動畫、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增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一些抽象的知識更形象、更直觀。將語言敘述不清的部分內容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四、根據課程特點,改變考試模式
常規考試大多采用閉卷筆試,以卷面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通常情況下,學生都會把精力放在死記硬背上,這樣并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甚至出現理論成績較好、實際動手能力較差的現象。為了達到培養目標,筆者建議對傳統的考試模式進行改革:平時上課表現、作業及出勤占綜合考試的20%;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占綜合考試的40%;期末測試占綜合考試的40%。
總之,要提高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合理確定教學內容,更新觀念,走教學創新之路,才能把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