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雨欣
摘 要: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關鍵是師資隊伍國際化,師資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則是公派留學。文章通過分析高校教師公派留學的現狀及特點,發現問題,提出對策,以期更好地服務、管理高校教師公派出國留學,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提升高校教育國際化水平。
關鍵詞:高校教師;公派出國;師資隊伍;管理
隨著經濟一體化和人才流動全球化進程加快,教育國際化已成為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潮流。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關鍵是師資隊伍國際化,而師資國際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則是公派留學。做好高校教師公派出國工作,將有效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出適應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國際化高水平師資隊伍,為高校更快更好發展提供力量。
一、當前高校教師公派出國的特點
1.高校教師公派出國留學日趨常態化。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和各高校的鼓勵支持下,國內外高校交流與合作愈加頻繁,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其中,國家留學基金委及地方支持的每年多批次的高校教師公派出國留學占有重要地位,日趨常態化。
2.選派出國留學教師的學科多樣但分布不均。總體來看,公派出國的理工科教師人數高于文科類教師,此現象在理工類高校更為明顯。一方面,國家留學基金委出國項目大多要求教師有項目,文科教師手頭項目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學校出國項目名額有限,更傾向于選拔亟需重點學科的教師出國。
3.選派出國留學教師的層次結構多樣但分布不均。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通過多種項目選派不同層次的教師出國留學,如高級研究學者、訪問學者、博士后等,鼓勵不同層次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出國。但經了解,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占比較高。一方面,這是由于部分高校要求評聘教授時需具備一年及以上出國留學經歷;另一方面是由于青年教師初入學校時各方面任務較多,較難抽出時間出國。
二、公派教師出國存在的問題
1.選派計劃性欠缺。公派出國是高校培養國際化師資隊伍的重要渠道,高校應當結合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劃,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出國,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切實有效。現在很多高校尚處在臨時性申報的狀態。若單純組織教師個人申報,不從學校、院系層面制定一定期限的校內出國計劃,不合理分配,可能會導致申報人學科、年齡、職稱分布不均,且留給申報人的準備時間較短。如此盲目性申報,不利于高校長遠發展。
2.在外管理不嚴。第一,留學計劃與實際研修內容可能不一致。教師在申請公派出國項目時須填寫留學計劃,在外期間按照留學計劃執行,并按照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要求每季度向駐外使領館提交階段性研修報告。但實際執行過程并不嚴格,且是否一致也無從審查。若不一致,可能會使高校失去派出該教師的目的。第二,對研修教師在外期間的管理不夠。目前,公派教師出國期間主要由駐外使領館對其管理,而國內高校對其在外情況知之甚少,不能對出國教師的工作、生活動態及時追蹤、了解,這也會使出國效果打折扣。
3.歸國考核不夠。目前,在考核方面,國家留學基金委僅要求公派教師回國后提交一份留學總結,學校統計其留學期間取得的成果并匯總至基金委即可,并無硬性考核要求。對于部分出國教師來說,這有可能會導致其在外不夠努力,沒有豐厚收獲。
三、對策
1.制定選拔計劃。高校應結合自身需求,根據學校學科發展和師資培養規劃,制定一定階段內的出國選拔計劃,校、院兩級協同,按不同結構層次,共同選拔出最急需出國研修的教師,同時,也會給被列入計劃的教師預留出較長準備時間。這樣,公派出國研修選拔將會更有針對性、更高效,學科不平衡現象會得到緩解,留學效果也會更有保證。
2.加強在外管理與考核。為保證公派人員在外留學收獲豐厚,學校應建立相應考核制度來督促公派出國教師的在外研修工作,如要求公派出國教師定期向學校反饋研修動態;在外做學術講座、發表論文、調研專題、宣傳學校、引進人才;回國后邀請國外教授來校訪問、做匯報講座、引進精品課程等等。若能對以上方面合理考核,則能大大促進公派教師在外期間的工作,為其回國后更好地為校工作奠定基礎。
3.提升服務水平。第一,高校相關職能部門及院系工作人員要提升服務意識,優化申報程序,協助基金委為教師出國提供盡可能多的便利。第二,利用多種形式,加強對在外公派出國教師的關心。高校可通過新媒體等形式向公派教師傳遞最新學校資訊,傳達學校問候,公派教師在外有問題也能及時溝通。
參考文獻:
[1]楊湘清.加強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管理促進高校師資隊伍國際化.企業家天地(下旬刊).[J]2011, 7:98-99.
[2]潘廣賢.我國公派出國留學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6.
[3]何田田.關于高校公派出國留學工作的幾點思考.科學咨詢(決策管理).[J].2008(6):36-37.
[4]穆睿,闞麗景.高校教師公派出國的問題及對策分析.江蘇科技信息.[J] 2015(2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