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萬龍 謝亮
摘 要: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沒有科學嚴格的管理就沒有成功的企業。隨著企業的發展,市場規模的擴大,企業內部管理日趨復雜,同時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又要求企業作出快速反應。而管理薄弱一直是當前許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競爭力低下,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如何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有效避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管理滑坡”現象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內部管理;競爭
一、推進標準化管理,讓標準的執行成為習慣
在公司的管理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現象,每年一到各種檢查,總有一些單位忙的不可開交,從外部環境的整治,到內部各項工作的梳理,都在搞突擊,類似這樣的現象,成為與公司發展不相和諧的一景。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覺得不外乎兩個。一個是我們的管理標準還有欠缺,另一個是缺乏強有力的監督標準執行的機制。我們許多人都到過麥當勞去消費,但大家是否注意到,麥當勞的一根薯條,標準到在幾度的油溫里炸,炸多少分鐘。如果按這樣的方式去管理自己的團隊時,你的管理和你的團隊就會優于別人,這就是標準的效應。當然,僅有成文的標準和制度也是不夠的,再好的制度和標準必須有人去監督執行才行,都得有人去盯著,去考核,并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才能讓標準變成所有管理者以及員工自覺執行的習慣。
二、及時進行有效溝通,促進績效考核的自動運轉
公司從實施績效考核以來,在我們身邊,許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整天忙得焦頭爛額,但又難以忙出個所以然來,整體效率不高。至于績效考核,只有到月底用到的時候才忙著做表格,填寫數據,一通忙碌下來,工作沒有少做,時間用了不少。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在進行績效考核時,考慮不充分,管理者與被考核人員缺乏有效的溝通,使得績效考核可操作性不強,員工不愿意認同,考核起來對立情緒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求我們進行績效考核時,將企業的整體目標分解成為每個人的目標,把個人目標和整體目標連接在一起,并及時與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使他們明白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要求。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通過溝通,幫助員工提高績效,實際上,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對管理者及員工本人,都是一個不斷循環提高的過程。因此,溝通是貫穿于績效考核的整個始終的,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
三、構建良好的內部市場客戶關系
對客戶一詞,每個人都不會覺得陌生,但如何建立內部客戶關系,對從老國有企業轉變而來的馳宏人而言,我們卻仍然還難以做到把自己人當做客戶一詞來理解。在實際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部門抱怨別的部門的配合不力的現象。
對該現象的一個解決之道,就是內部市場化,把外部客戶關系原理引用到內部客戶關系的建立上,并進而通過內部客戶的滿意度來增進外部客戶的滿意度。當然,在實踐中我們也應該看到,內部市場客戶關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多年的歷史傳承及習慣性的思維定勢,使得管理變革的艱巨性也是難以想象的,還需要我們作出長期的艱巨的努力。
四、建立公平、合理的內部人才流動機制
良好的內部人才流動機制,可以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人崗的最佳匹配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但現實中,一些單位人崗匹配做的不盡理想,造成部分員工在崗位上積極性欠佳,作用發揮不好。這就要求我們問問自己,內部人才機制是否建立起來了,員工的發展通道在那里。如果沒有這些,人員流不出,也進不來,我們所謂的人崗匹配就不能落到實處。如何建立合理的內部人才流動機制,具體來講,應該從以下兩個層面去加以考慮:
第一,從員工層面上,一是對空缺崗位實行競爭上崗,以此增強在崗人員的危機感和壓力感。企業應該每年根據崗位的定員情況,拿出一定的比例的崗位定員來進行公開選拔招考。二是在內部實行定期職位輪換,讓更多的人員得到多職位鍛煉,提高其綜合素質。三是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對那些能力低、態度差、績效平平、不符合職位要求、不勝任本職工作的人員按一定比例將其淘汰到單位的內部人才市場,由單位進行統一分配。
第二,從干部層面來看,公司每年都對中層管理人員進行年度述職考評,根據考評結果對排在末位的干部按一定比例進行二次述職,二次述職后再按一定比例進行降職免職校。這就為一些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開辟了新的成才發展通道。但從科學的角度看,這項機制還存在著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容易造成所謂的“末位不末”以及“首位不首”的現象。所以,公司應逐步完善干部的述職評價制度,從縱向及橫向上多進行比對,使評價更加合理、公平。同時,因為每個人都是具有不同差異的個體,都或多或少在某一方面相對比較強勢,而在另一方面則相對處于劣勢。因此大家都有可能誤認為,淘汰下來的人員都是不行的。其實不然,原因是我們沒有為其提供發揮其優勢個性的機制。只有在機制完善和通道暢通的情況下,才容易在團隊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使大家在尊重與理解中共同競爭,共同提高,最終形成一個優秀的團隊。
總之,企業的內部管理,要創新管理,要虛心學習,苦練內功,打牢基礎。只有這樣,公司的整個體制才能運轉正常,核心競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實現“馳騁天下,宏圖高遠”的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