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琴
現在學校都在開設課程,這些課程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開放與共享,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就目前英語課程教學來說,缺乏系統設計,教學信息資源單薄。絕大部分學校的英語課程沒有提供相關資源庫,而現有的電子教案、課件和授課錄像寬泛而不精細,內容與其它教學資源重復,之間沒有體現優勢互補;有些甚至是“書本搬家”,缺乏形象生動的高質量多媒體素材,實驗實訓環節缺乏生動的展示環境,沒有將課程的特色充分挖掘出來。主要是因為資源建設工作量大,缺乏系統設計,沒有全方位地創設和開發促進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技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
近年來我校以“靈溪文化”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實踐,開展了《基于“靈溪文化”理念下的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實踐研究》,立足于學生成長、教師成功、學校發展,將“靈溪文化”融入學科課程,以課堂文化建設為重點,積極構建“靈溪娃在行動”的“臨溪課堂”(做與學的過程),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價值追求。研究使教師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構建具有特色的英語課堂教學平臺——讓學生在興趣中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和技巧,自主獲得更廣泛的英語知識。
一、挖掘資源,靈活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英語教材中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增加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們各有所得。
如學校為學生提供一些小學英語學習的情境與氛圍,以促進學生學用英語的愿望,讓英語情境時刻出現在學生們的身邊。規定了早晨進校要對值勤的老師說“Good morning”!下午離校要說“Goodbye”!要進辦公室要說“May I come in”?見到老師要說“Hello!How are you”?等。教師和學生可以將一些動物類、樂器類、食品類等詞物相對應的英文圖片和一些課文掛圖掛在教室的墻上或壁報上,增加英語的復現率,有效地帶動學生學用英語的興趣。
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錄音、錄像、計算機、網絡等并結合其他直觀的教具為學生們創設情景,讓學生們在情景中學習并操練,加強計算機與英語教學的整合力度,進行了任務型教學的嘗試,使學生對所學感興趣,并不斷的充實自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網絡教學中可以從英語學科自身特點出發,以學生為核心主體,通過人機交互讓學生更多地去主動思考、主動探究、主動發現。
二、拓展資源,參與鞏固手段
教學中用豐富的練習手段來吸引學生參與,以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們學用英語的愿望。如利用Duty和Free talks等吸引學生參與,提高聽說能力,用扮演角色、自編對話等方法來滿足學生們學用的愿望、提高朗讀和表演能力,通過調查訪問來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利用游戲讓學生們在動中學、練知識,使學生們興趣盎然的鞏固知識。在校內張貼的宣傳畫及文明禮貌用語都用英文作了注釋,班內的黑板報設置了英語知識宣傳欄,有條件的班級適當播放水平相當的英文動畫片或影片。舉行英語歌詠比賽、英語口語童話劇的比賽,開展校內的英語興趣小組活動,每周的英語廣播,校報中的師生稿件交流展示,英語周報的閱讀,生日、節日賀卡制作和校規、班規、家規的制定,各種內容的采訪活動,工具書、電子詞典運用指導,豐富的英語活動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斷增強,拓展了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三、構建平臺,增設活動課程
為了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連貫性、系統性,提高學習效率,解決教材的銜接問題,可以對教材的使用進行了重新安排,增加實踐資源,結合地方資源開展各項課外活動,創造性的進行英語課程的實施。
如詞匯的積累是相當重要的,三、四年級在老師的指引下通過各類文獻、網絡、資料收集搜索江南水鄉特產的英語單詞,如魚類:carp 鯉魚;crucian 鯽魚;chub 鰱魚;eel 鰻魚;herring 青魚;mullet,黑魚;perch 鱸魚;salmon 鮭魚;white fish白魚等。太湖八鮮:1.crab大閘蟹;2.freshwater shrimp清水蝦;3.soft-shelled turtle甲魚;4.crucian鯽魚;5.white fish白魚;6.eel鰻魚;7.lotus root蓮藕;8.water chestnut菱角。通過搜索、交流、整理、總結不斷的豐富和完善江南水鄉特產的英語詞匯庫。
四、積累資源,形成電子資源包
“英語電子資源包”包括預習、上課、作業、輔導、評測等各個學習環節的設計與教學資源,覆蓋課前、課中、課后,支持各種有效學習方式和師生平等互動的數字化教與學。資源包中包含了學生學習需要的教材、教輔、工具書等。其內容及信息量巨大,原本只有教師和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現在變成了教師、學生、電子產品、網絡平臺相互作用的教學形式。教師將教學設計、課件、習題和答案等等所有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上傳至電子書包教學平臺。
現在學校研發、積累了小學英語三——六年級的教學資源。英語老師們首先認真研讀文本,理解教材精髓,把握主旨思想,在此基礎上修訂英語學習方案,設計科學合理的分課時教學設計,并制作與學習方案相配套的教學課件。待基礎工作全部完成后,錄制微課,每課一般至少錄兩段微視頻,一段是關于如何突破重點難點的,指導學生有效學習;另一段是關于學習方案題解講析的,努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為了實現英語課堂上的優質、高效,我們堅持精講多練原則,在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利用興趣引路、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課堂教學,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英語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