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茜
摘要:改革語文新課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高中語文等候課程的設置,介入的選修課程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入的認識到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加上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擁有豐富的內(nèi)容題材,許多課程內(nèi)容都是基于主修課程內(nèi)容的拓展,所以,學好語文選修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好主修課程知識。然而,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等候課程教學實踐也出現(xiàn)了諸多的問題,如何將專題式教學應用于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這是值得所有語文老師思考的一個話題。
關(guān)鍵詞:專題式;高中語文選修課;應用
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指出,應當依據(jù)教材選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來開展教學,而專題式教學則是其中一項比較有效的語文選修課教學辦法,專題式教學不但可以使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而且可以將高中語文教學升華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可是其在實行時卻不同于必修課教學。因此,筆者對專題式教學的概念進行了闡述,之后還對在高中語文等候課教學中實行專題式教學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最后還對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專題式教學的實際應用進行了探討。
一、專題式教學的概念
所謂的專題就是一個專門研討的問題。專題是提取于教學過程中的,而并非學習中面臨的某個問題或單純的能力點、知識點,專題是具備一定的研討價值的,其是能夠統(tǒng)領(lǐng)所有教學的[1]。換言之,專題可以從教材中選取,也可以從教材外選取,但是其必須是依據(jù)學生學習與老師教學的需求,由老師與學生共同編制的;同時,專題也并非某個能力點或知識點,其是具備研討價值的,能夠統(tǒng)領(lǐng)整個教學活動的問題。
二、在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實行專題式教學的必要性
(一)選修課教材內(nèi)容及編排的需要
針對單本教材編寫體例而言,選修教材的基本結(jié)構(gòu)單元主要是以專題為主,以主題組織單元。按照專題要求,將各類有利于探討與研究學習的材料整合起來,將各個專題分成塊狀結(jié)構(gòu),達到課程內(nèi)容整體化、課程結(jié)構(gòu)模塊化的目的。另外,選修課教材也并不需要逐一精讀,學生也無需通過選修課來學習大量的知識。在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實行專題式教學,通過制定恰當?shù)膶n},把握住各個專題的主要內(nèi)容,便可達到選修課教學的目標。
(二)實行新課程標準的必然需要
選修課的設置就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好的迎合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與興趣的需求。高中語文新課標中也提到,選修課是基于必修課的提升和延伸,選修課程的延展性及靈活性都比較強,因此,選修課教學的開展必須探尋能夠適應課程內(nèi)容的教學模式,所以,在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實行專題式教學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三、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專題式教學的實際應用
(一)在開展教學時,構(gòu)建高中語文選修課專題式教學“綜合專題”模塊
將專題式教學應用于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就是指老師與學生以專題為中心開展學術(shù)研討,此種專題研討并非不求甚解的涂描,而是深入化的探究。在選修教材中必定會存在學生無法解決的難題,把那些問題整合起來,編制成專題。此種專題是圍繞專題式教學制定的,同時再將多種語文能力的整合教學融入其中,使學生可以借助自身掌握的語文知識自主的解答專題中的問題。也就是說,設置綜合問題的專題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自主解惑的辦法。除此之外,設置綜合專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而且可以達到考核學生各種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開展“古代詩詞意象”這一專題教學時,老師可以依據(jù)語文選修課程的課本內(nèi)容,把各個朝代、背景下的詩詞融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一專題,透過古詩詞的詞語構(gòu)成來對整篇詩詞所體現(xiàn)的內(nèi)容加以理解,強化學生對古詩詞字句的認識[2]。除此之外,在選取選修課專題式教學中的“綜合專題”時,應當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讓學生選取自身喜歡的模式,之后再把那些模塊加以整合,譬如,可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小說”與“中國古代小說”整合起來實施教學,使學生不僅可以充分認識到文學人物的生活,而且還可以認識歷史浪潮對那些作者命運及其作品的影響。
(二)恰當?shù)那蟹纸滩脑械摹皩n}”
在開展“儒道互補”這一專題教學時,老師可以將課題定為“學《老子》《論語》,看儒道互補”,恰當?shù)那蟹衷鹊膶n},將其劃分為多個小專題,立足學生,力求實效。
在開展專題教學之前,老師可通過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情景,以此來闡述中國文化中的儒道互補思想,引導學生更好的認識到我國文化史上儒道思想的傳承,之后,老師可從多個角度來指引學生理解“儒道互補”思想,首先可對“互補之于人”進行研究,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本,認識到儒道在人格追求方面的不同,從而意識到:《老子》中刻畫的“圣人”不會與世人進行爭辯,能夠順應自然,不妄為;《論語》中刻畫的“君子”擁有仁德之心,能夠奮發(fā)有為、克己復禮。他們都懷揣著救世的熱情與理想,都對社會現(xiàn)實感到不滿。老子倡導做“減法”,簡言之,就是摒棄攪亂自然天性的東西;而孔子則提倡做“加法”,簡言之,就是實施仁德、強化修養(yǎng)[3]。隨后,老師可再指引學生對“互補之于文化”進行研討,借助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及《江城子·密州出獵》兩首詞來激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思考這兩首詞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道家思想,哪些地方屬于儒家思想。通過分析蘇軾的詩詞,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蘇軾的儒道互補思想。最后,老師可引導學生對“互補之于現(xiàn)實”進行研討。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儒道互補”思想對自身的啟發(fā),并讓學生即興寫作,老師再從中選出佳句,念給學生們聽,讓學生共同探討。
通過將“儒道互補”這一專題恰當?shù)膭澐殖伞盎パa之于現(xiàn)實”“互補之于文化”以及“互補之于人”這三個小專題,使“儒道互補”這一專題變得更加具體化,這樣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通過恰當?shù)那蟹郑粌H可以方便學生自主進行學習,而且也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循序漸進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由于專題式教學具備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選取空間,而且也能為更好的開展選修課教學提供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因此,對高中語文選修教學中專題式教學的應用進行分析與探討,這是值得我們不斷研究的一個課題。
【參考文獻】
[1]劉艷霞.淺談高中語文選修課中的專題教學[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07).
[2]趙冰.例談高中語文選修課“詩歌與散文”系列的教學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6(27).
[3]馮許.優(yōu)化語文專題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J].快樂閱讀,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