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珍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腐敗現象越來越嚴重,為有效地對經濟腐敗進行監督和打擊,經濟責任審計應運而生,實踐證明,經濟責任審計對經濟腐敗有著嚴厲的打擊力度。當前,經濟審計工作中的重點是要切實降低和解決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并采取有點措施進行防范。筆者立足工作實踐,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成因,以及防范措施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審計風險;打擊力度;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9.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1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與經濟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果,經濟責任審計也是當前工作的重點。所謂的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是指因為審計人員審計的局限性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審計虛假、不公平問題。審計風險,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在經濟責任審計的整個過程中,這是我們應該也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鑒于此,本文圍繞這一課題進行研究與論述,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的工作提供幫助。
一、發生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原因
1.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目前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較為復雜,涉獵范圍較廣,對審計工作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審計人員要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具有財政預算能力,另一方面,審計人員還要具有一定的管理學知識,并能夠熟練的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現代科技產品的使用方法。除此以外,審計人員還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尤其是要具有一定的職業謹慎度,若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缺乏,或是職業謹慎度較低,在其工作過程中,必然無法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
2.審計項目眾多,但審計力量不足
經濟責任審計具有突發性,對時效性有著一定的要求,經常會出現突發性審計工作,這會打亂原有的審計計劃,也會出現審計力量不足的情況,無法及時完成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同時,一項審計工作的完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審計人員在進行某項審計工作時,無法在短時間內開展新的審計工作,導致審計工作人員的數量無法滿足突發性審計工作。除上述原因外,在當前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經常會出現與資產使用、資產管理、資產保值、資產增值的環節,導致審計工作人員在審計工作中,無法對所有內容一一進行審計,然后出現漏審的情況,最終導致審計結果不夠科學、不夠完整,增加審計風險[1]。
3.審計評價不準確
對被審計對象經濟責任的履行進行評價與審核,這一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領導干部的切身利益,若是無法做到公平、公正、客觀,則必然會發生訴訟風險,筆者將訴訟風險分為四種,第一種:評價過多,即評價內容超出審計部門規定的審計范圍;第二種:過多的評價了審計內容中,沒有提及的經濟事項,或是在證據不夠充分的情況下進行盲目評價;第三種:審計那些證據尚不充足的事項,雖然具有一定的證據,但是證據不足以支撐審計評介;第四種:審計用詞、審計用語不恰當,若是在審計工作展開的后期,發現審計人員存在違規違紀行為,并且是在承擔審計工作期間,則會對審計單位的形象造成不利影響,引發審計風險。
4.經濟責任的界定難度較大
眾所周知,經濟責任的劃分較為復雜,可以分為前任責任、現任責任,以及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但是在審計過程中,想要明確責任歸屬是十分困難的,對于一些模式的經濟責任,審計人員無法將某一具體的責任劃歸為前任還是現任,也無法確認責任歸屬于個人還是集體,甚至存有更為復雜的情況,如違規違紀行為,不僅是前任負責人的行為,也是領導集體的決策,此時,無論是將責任劃分給前任負責人還是前任集體,雙方都會相互推諉,不便于審計工作的責任劃分。此外,那些因為決策失誤導致的經濟損失,在追究其責任時,其行政責任的界定也是較為中庸與模糊的。所以,審計人員在界定個人經濟責任時,也會由于雙方或是多方的推諉現象無法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進行界定,同時,還增加了審計的風險[2]。
二、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1.增強審計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職業素養
審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與職業道德對審計工作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審計工作量大、工作范圍廣,這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一定的業務能力。因此,設計部門要加強對審計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升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加強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
2.嚴格執行審前承諾制度
在審計工作開始之前,必須要求審計對象與相關財會人員簽訂審計承諾書,并簽字畫押,保證在審計過程中,所提供的材料和數據都是真實可靠的并且完整的,對于重要的審計資料,要保證其來源的合法性。同時,審計小組的組長,也需要進行書面保證,承擔由于審計工作存在問題導致的不良后果,并且承諾嚴格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操作,并將具體的工作落實到每一位審計人員,避免出現互相推諉責任的情況發生。
3.在經濟責任審計前開展全面調查
審計前期的調查工作,是增加審計工作中群眾評議環節的有效途徑,是民主監督與審計監督兩者的結合,能夠進一步預防與抵御審計風險。其中,可以邀請被審計單位中的領導和職工代表參加審計開始之前的座談會,由這些代表對單位內部領導人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作出評價,并對單位財務核算情況進行了解。審計前期的調查,能夠促使審計機構對被審計對象有充分的了解,可以保證審計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3]。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圍繞這一課題,首先分析了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發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預防和解決風險的具體措施。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也愈加復雜和繁瑣,因此,審計風險不可避免,因此,審計機構要正視審計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嚴格根據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審計操作,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月仙.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控制研究[D].云南大學,2016.
[2]梁小琴.內部經濟責任導向審計模式下審計風險的防范研究——以高校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2,3:155-156.
[3]汪立元,顧曉敏.基于現代審計風險模型的國企高管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上海經濟研究,2011,8: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