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英+羅麗
摘要:擴大工業有效投資是工業經濟穩增長的關鍵,秀洲區工業投資總量占嘉興市比重一直未突破10%,比重偏小。在工業投資增速進入換擋器的當下,研究如何擴大秀洲區工業有效投資的發展思路尤為重要。本文圍繞秀洲區工業投資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并指出緊緊圍繞“有效”下功夫,提出秀洲區要在政策引導、園區建設、項目提質、倒逼機制、投資管理機制等方面下功夫,抓上大項目,抓要素保障,鼓勵企業“機器換人”、信息技術應用,真正實現秀洲區工業投資有效提升。
關鍵詞:秀洲區;工業有效投資;思路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3
一、引言
投資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要保持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必然需要持續不斷的有效投資。近年來,秀洲區先后實施工業強區、“項目提升年”等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機器換人”工程,工業投資規模不斷加大,增幅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在秀洲區國民生產總值保持較高增長水平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外需大幅萎縮、內需低迷以及房地產市場周期性調整等因素影響,工業投資呈現出明顯的增速下滑,工業投資增長進入換擋區已成定局。為了更好的適應經濟新常態,推進供給側改革,研究如何提高秀洲區工業投資質量尤為重要。
二、工業投資現狀
(一)工業投資總量逐步提升,拉動工業經濟穩定增長
2010年-2016年期間,見表1,秀洲區工業投資逐年增長,工業投資絕對值增加了52.98億元,年均增幅為12.6%,但增幅有回落態勢;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降低6.92個百分點,但工業投資比重仍處于高位,占嘉興市工業投資總量比重逐年提高。工業投資帶動秀洲區工業經濟平穩增長,2010年—2016年間,在整體經濟下行趨勢下,秀洲區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18%,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為7.48%,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工業投資的貢獻不容忽視。
(二)設備投資逐年提高,建筑工程比重逐年下降
隨著土地資源的緊缺,秀洲區大力推進“機器換人”等工作,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工作成效顯著。2010年-2016年期間,見表2,設備購置投資年均增長20.13%,占工業投資比重提高了21.92個百分點;建筑工程投資年均增長2.45%,占工業投資比重降低了16.6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以技術改造為主,提升發展成效顯著。
(三)新興產業增幅明顯,傳統產業仍居高位
近年來,秀洲區大力發展新型產業,先后出臺了《嘉興市秀洲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實施意見》、《秀洲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2010年到2015年間,見表3,工業投資累計完成404.3億元,從行業占比來看,紡織業、工業品及其他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占工業投資比重位列前五名,從年均增幅看,家具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及紡織業實現兩位數增幅,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等行業呈現明顯增幅。紡織業等傳統產業居高不下,主要為技改投資,行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三、存在的問題
(一)工業投資信心不足
一是市場形勢影響投資。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影響,工業生產增幅持續回落,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市場需求呈現個性化,企業投資信心不足,持觀望態度者較多。二是傳統產業轉型提升困難。秀洲區傳統產業紡織業設備、產品層次仍舊偏低,企業管理人員理念未有效提升,嘉興市對傳統紡織業的限制發展和政策配套傾斜,進一步降低了紡織業改造提升投資的信心。
(二)生產要素制約嚴重
一是土地要素制約。土地本身具有稀缺性特點,近年來,秀洲區經濟經過快速發展,土地資源日漸緊縮,對工業投資的制約越來越明顯,并且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的情況仍然存在,節約集約用地工作更加緊迫。二是能源要素制約。能源要素制約趨緊,國家、省、市政府都將能耗控制列為剛性指標,必須要控制能源消費的增長,盡管秀洲區光伏發電產業逐步發展,但接入電網的電量遠遠不夠,無法緩解用電緊張的局面,能源雙控的壓力使得一批項目被阻擋在外。三是環境容量制約。秀洲地處太湖邊特殊的地理位置,水環境較為脆弱,納污容量和新增排放指標有限。盡管污水處理設施在不斷完善,但前期引進的部分項目工業污水量較大,尤其紡織業等傳統產業密集區的生態環境有待改善,環境因素嚴重制約著新引進項目的發展。
(三)產業結構有待調整
2010年到2015年的工業投資統計數據顯示,見表3,產業結構仍不合理,產業鏈不完善,產業集群優勢不足,通用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累計投資占全區比重分別為3.81%、3.29%和2.29%,比重偏低,支撐力度不夠,傳統產業中的紡織業累計投資占全區工業投資比重約24%,比重仍居高位,產業大都以傳統制造模式為主,智能產品不多,制造智能化不高,產業結構亟待優化調整。
四、工業投資的發展思路和建議
(一)強化政策引導,提振企業家投資信心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秀洲區工業強區工作領導小組,提高對工業投資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健全區、鎮兩級工作體系,調動各主體的工作積極主動性,定期召開工作領導小組例會,協調解決項目難題。加大投資宣傳,通過對“再工業化”、“工業4.0”的宣傳,鼓勵企業推進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和產品質量的提升,提振企業投資信心。二要強化政策扶持,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相關政策推進,強化區級財政政策的杠桿效應,明晰工業投資方向,制定鼓勵與制約措施,避免重復交叉、碎片化的補助形式,重點加大對關鍵環節、關鍵技術等創新型項目的政策支持,全面提高工業投資效果。三要完善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擴大有效工業投資考核的獎勵辦法,作為投資發展的指揮棒,要避免盲目地追求大投資,注意控制總量、降低增幅、細分結構、提高效率,兼顧總量與質量的發展,形成有效投資,持續拉動產業發展。
(二)強化園區建設,發揮平臺集聚功能
一是強化園區的空間管理,以秀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為核心,以新塍、洪合、油車港等鎮級工業園區為支撐,完善園區空間整體規劃,各園區協調發展,并大力探索置換、整合閑置、分散建設用地等方式,努力拓展工業(功能)區發展空間。二是強化園區的產業規劃,立足自身主導產業,采取差異化發展戰略,進行精準定位,發展特色產業集群,鼓勵秀洲國家高新園區加快建設光伏小鎮、機器人產業園和智能網聯車產業園,王店鎮加快建設智慧物流小鎮、智能家裝產業園,王江涇鎮極力打造智能家居產業園。三是強化園區服務功能,加快兩創中心建設,堅持高標準、大投入,為工業(功能)區產業發展提供更有環境,并增強配套服務功能,以公共服務支撐平臺建設為重點,加快區域創新(行業共性)技術檢測、認證等中介服務平臺建設。
(三)強化項目提質,優化產業結構
一要強化招商引資。擴充工業投資發展源頭,圍繞秀洲區重點發展產業,編制招商地圖,緊密跟蹤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企業的投資意向、共性技術創新,向新興產業、傳統產業關鍵環節創新項目傾斜。并充分發揮重點園區平臺的招商作用,注重產業鏈招商、二次招商、以商引商。二要強化存量提質。抓住“制造業+互聯網”模式發展契機,堅持“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強勁化”兩手抓,一方面強力推進傳統產業“機器換人”等工作,引導傳統產業集群內企業的并購重組,避免地區產業結構趨同與低水平重復建,深化分類指導,深化典型示范,分層次實施“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另一方面加大產品研發投入,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最大的短板是產品質量,秀洲區要鼓勵企業創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改善原有的代加工模式,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將產品外出國外,將消費者拉回國內。三要鼓勵信息化應用。鼓勵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紡織業、智能家居家裝等領域企業,強化嵌入式系統軟件、支撐軟件、應用軟件的應用力度,在關鍵環節和關鍵工序實現信息化應用突破。引導企業應用企業資源管理計劃(ERP)、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應鏈管理(SCM)、先進制造系統(MES),鼓勵企業加強關鍵業務系統間的協同集成,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質量。
(四)強化倒逼機制,增強項目要素支撐
一要強化退低進高。完善供給端管理,堅持“關停并舉”,加快退低進高、退散進集步伐。通過關停淘汰、轉移轉產、倒逼提升、兼并重組等方式,加快落后產能淘汰,挖掘存量空間,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二要強化能源雙控。扎實推進差別化用能,通過實施“關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園一批、規范提升一批”推進“氣、水、泥”三管齊下整治,推動企業綠色發展。三要強化工業績效評價。立足現有工業企業績效綜合評價辦法,通過優化工業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做好結果分析與企業分類,對分類企業實施差異化政策,發揮綜合運用用能指標管理等要素配置的杠桿作用,引導和倒逼企業加快發展。
(五)強化投資管理機制,實現項目提質增效
一要嚴把項目準入評估關口。逐步完善工業項目準入政策,土地資源要素盡量向新興產業及傳統產業關鍵突破環節傾斜,做到“嚴把關”和“簡流程”雙管齊下,嚴格按照產業目錄、投資強度和容積率等的審核,并提高環境標準和安全標準要求,簡化流程,高速準入,做好源頭的質量管理。二要嚴把項目推進關口。按照“增量落地一批、存量提升一批、低效更新一批”進行分類管理,動態跟蹤項目進度,尤其要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重點項目的支撐作用,做好項目落地、推進、投產的“服務員”。三要嚴把項目后管理關口。建立項目長效后管理機制,一方面要嚴格驗收,嚴格控制驗收各項程序,確保企業在產業、投資、土地利用及環境等方面高質高量完成投資,另一方面要做好項目投產后的績效評價管理,指導企業重視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而真正實現工業投資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朱李鳴,施紀平,郎金煥,王一峰.借鑒成功經驗 擴大工業有效投資——基于寧波與長三角其他城市的比較[J].浙江經濟,2014(10):48-49.
[2]周旭霞.杭州市擴大工業有效投資的對策建議[J].杭州(周刊),2016(3):32-33.
[3]劉勇.擴大工業有效投資的思路與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16(10):34-36.
[4]姜昱.強化有效投資 促進資本形成——我國工業初始化地區經濟發展的策略[J].財經理論與實踐,1999(1):68-72.
[5]程興華.強化工業更新改造投資: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有效支撐點[J].財經論叢,1998(4):14-17.
作者簡介:孟小英(1982-),女,漢族,吉林榆樹人,現任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經濟信息商務局科長,先后從事工業投資、產業發展、商貿流通、信息經濟等相關管理工作。
第二作者:羅 麗(1982-),女,漢族,湖北鐘祥人,寧波市中心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