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恒 蘇健 李大剛
·臨床醫學·
409例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調查
高恒 蘇健 李大剛
目的調查了解廣東省中山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體內血清25-羥維生素 D[25(OH)D]水平, 分析維生素D缺乏狀況。方法409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 檢測血清中25(OH)D水平, 測量骨密度(BMD)。結果409例骨質疏松癥患者中, 女性患者的患病數量為男性患者患病數量的7倍。患者維生素D水平不足現象非常嚴重,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年齡、BMD T值、血清25(OH)D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1.801、1.584、1.468,P>0.05)。男性患者維生素D嚴重缺乏的百分比為9.8%, 維生素D缺乏的百分比為35.3%, 維生素D相對不足的百分比為45.1%, 維生素D充足的百分比為9.8%;女性患者分別為12.0%、31.3% 、46.1%、10.6%;總體分別為11.7%、31.8%、46.0%、10.5%。維生素D不足和缺乏總和高達89.5%。結論廣東省中山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維生素D缺乏現象比較普遍, 男性女性之間無明顯差別, 對于維生素D 缺乏的狀態應給予及時、充足的補充, 以提高抗骨質疏松治療的效果。
骨質疏松癥;25-羥維生素D;維生素D缺乏;臨床分析
骨質疏松癥主要因為骨強度下降而引起的一種存在骨折高風險的疾病類型, 維生素D水平對骨骼健康和能力維持具有重要作用, 血清25(OH)D屬于反映機體維生素D狀態的一項重要指標[1,2]。本次調查旨在對廣東省中山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體內維生素D的水平進行充分了解, 以便為臨床防治骨質疏松性骨折、骨質疏松癥提供參考數據, 更好的幫助患者維持骨健康。
1. 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雙能X線BMD儀對患者腰椎(L1~4)及股骨近端的BMD進行測量, 骨質疏松癥臨床診斷標準為T值≤-2.5 SD[3]。
1. 2 方法
1. 2. 1 測定血清25(OH)D水平于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3 ml靜脈血, 對血清進行分析, 采用電化學發光檢測儀(羅氏公司)測定血清25(OH)D水平。依據血清25(OH)D水平進行分組[4], 其中25(OH) D≥30 ng/ml為維生素D充足;25(OH) D在21~29 ng/ml范圍內者為維生素D相對不足;25(OH)D在10~20 ng/ml范圍內者為維生素D缺乏;25(OH)D<10 ng/ml為維生素D嚴重缺乏[4]。
1. 2. 2 測量BMD對患者腰椎(L1~4)、股骨近端BMD分別采用雙能X 線BMD測定儀(韓國OSTEOSYS)進行測定, BMD≤同種族、同性別峰值BMD 2.5個標準差者則可判定為骨質疏松癥[5]。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409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一般情況409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均被診斷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和絕經后骨質疏松癥, 女性患者的患病數量為男性患者患病數量的7倍。見表1。

表1 409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一般情況 [n, n(%)]
2. 2 患者年齡、BMD T值、血清25(OH)D濃度情況409例患者維生素D水平不足現象非常嚴重,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年齡、BMD T值、血清25(OH)D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1.801、1.584、1.468,P>0.05)。見表2。
2. 3 不同血清25(OH)D濃度組患者性別構成409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男性患者維生素D嚴重缺乏的百分比為9.8%,維生素D缺乏的百分比為35.3%, 維生素D相對不足的百分比為45.1%, 維生素D充足的百分比為9.8%;女性患者分別為12.0%、31.3% 、46.1%、10.6%;總體分別為11.7%、31.8%、46.0%、10.5%。維生素D不足和缺乏總和高達89.5%。見表3。
表2 患者年齡、BMD T值、血清25(OH)D濃度情況

表2 患者年齡、BMD T值、血清25(OH)D濃度情況
注:與女性患者比較,aP>0.05

表3 不同血清25(OH)D濃度組患者性別構成[n(%)]
原發性骨質疏松主要包括年齡≥70歲的老年骨質疏松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以及原發性男性骨質疏松癥和青少年特發性骨質疏松癥4種, 后兩者的發病率并不高[6-9]。所以,臨床方面主要針對老年骨質疏松癥和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進行研究。維生素D缺乏在世界各國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其中美國絕經后女性缺乏維生素D的比例高達57.1%, 嚴重缺乏維生素D的比例則占13%左右[2,3];上海統計結果顯示, 25(OH)D 缺乏和不足的人群所占比例在87.05%左右[4,10]。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409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均被診斷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和絕經后骨質疏松癥, 女性患者的患病數量為男性患者患病數量的7倍。409例患者維生素D水平不足現象非常嚴重,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年齡、BMD T值、血清25(OH)D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1.801、1.584、1.468,P>0.05)。409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男性患者維生素D嚴重缺乏的百分比為9.8%, 維生素D缺乏的百分比為35.3%, 維生素D相對不足的百分比為45.1%, 維生素D充足的百分比為9.8%;女性患者分別為12.0%、31.3% 、46.1%、10.6%;總體分別為11.7%、31.8%、46.0%、10.5%。維生素D不足和缺乏總和高達89.5%。根據本組研究得到的結果可知,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體內維生素D的水平嚴重不足的現象在廣東省中山市人群中也非常常見。氣候、地域差異、統計誤差、飲食習慣等均會對維生素D缺乏產生影響, 其中影響維生素D 含量的主要因素為日照時間的差異, 皮膚通過陽光照射合成維生素D是體內合成此類物質的主要方法, 一般情況下, 北緯40°以上地區冬天和早春這4個月期間, 人們皮膚幾乎不存在合成維生素D的現象。老年人, 特別是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戶外活動時間并不長, 這對自身皮膚維生素D 的生成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飲食習慣作為另一個主要影響因素, 老年人主要選擇的是植物性質的飲食, 對富含維生素D 的肉、蛋、魚肝油等攝入量非常少, 且消化功能下降, 導致胃腸道的吸收減少。維生素D缺乏時, 機體的鈣吸收情況就會受到影響, 血鈣下降后會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的現象出現, 這對破骨細胞成熟會產生促進作用, 使骨轉換增加, 骨丟失速度明顯加快, 進而導致骨質疏松[11-13]。維生素D 缺乏會引起肌力不平衡現象出現, 患者極易發生跌倒, 形成骨折。無論是國際學者, 還是我國原發性骨疏松癥診療指南, 都提出及時補鈣和補充維生素D可有效預防骨質疏松癥[5]。
綜上所述, 廣東省中山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維生素D缺乏現象比較普遍, 男性女性之間無明顯差別, 對于維生素D 缺乏的狀態應給予及時、充足的補充, 以提高抗骨質疏松治療的效果。
[1] Dawsonhughes B, Mithal A, Bonjour JP, et al. IOF position statement: vitamin D recommendations for older adults.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10, 21(7):1151.
[2] 李寧華, 區品中, 朱漢民, 等. 中國部分地區中老年人群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研究. 中華骨科雜志, 2001, 21(5):275-278.
[3] 朱漢民, 程群, 甘潔民, 等. 上海地區人群維生素D狀態研究.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2010, 3(3):157-163.
[4] 夏維波, 蘇華, 周學瀛.維生素D缺乏與骨質疏松.中國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2009, 2(3):145-154.
[5] Kung AW, Fan T, Xu L,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fter a fragility fracture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Asian countri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BMC Women's Health, 2013, 13(1):1-7.
[6] 曾玉紅, 潘明明, 張銀萍, 等. 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的研究.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4(11):1343-1346.
[7] 陳林斌, 王紅軍, 李廣偉. 老年骨質疏松癥合并骨折男性的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研究. 中國處方藥, 2014, 12(10):103-104.
[8] 羅琳. 成都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的臨床分析. 四川醫學, 2015, 36(12):1685-1687.
[9] 紀麗娜, 曲志剛, 劉華, 等. 哈爾濱老年患者25-羥維生素D水平調查.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24):149.
[10] 張黎, 李燕. 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清1, 25-二羥維生素D3與骨骼肌減少癥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 2016, 19(25): 3050-3054.
[11] 徐江波, 阿里木·吾布力, 袁宏, 等. 漢族與維吾爾族50歲以上人群血清25羥維生素D3水平差異及其與骨質疏松癥關系.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1, 25(10):950-952.
[12] 張紅鳳, 盧海景, 林玉芬. 泉州地區部分骨質疏松患者血清25-羥基維生素D3水平分析.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5(10): 1462-1463.
[13] 孟萍, 肖恩, 張紅. 重慶老年患者血清25-羥維生素D水平調查. 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2010, 3(2):114-116.
Investigation of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 in 409 osteoporosis patients
GAO Heng, SU Jian, LI Da-gang. Department One of Orthopaedics,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ngshan 528409,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25(OH)D] level of osteoporosis patients in Zhongsh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o analyze vitamin D deficiency status.MethodsA total of 409 primary osteoporosis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and their matinal fasting 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 to detect serum 25(OH)D level and measur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ResultsAmong 409 osteoporosis patients, female patients were 7 times as male patients. Patients had severe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BMD T value and serum 25(OH)D level (t=1.801, 1.584, 1.468,P>0.05). Male patients had proportion of severe vitamin D deficiency as 9.8%, vitamin D deficiency as 35.3%,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vitamin D as 45.1%, adequate vitamin D as 9.8%,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as 12.0%, 31.3%, 46.1% and 10.6% in female patients and 11.7%, 31.8%, 46.0% and 10.5% in total. Sum of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and deficiency was as high as 89.5%.ConclusionIt is common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phenomenon in primary osteoporosis patients of Zhongsh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imely, adequate supplement For patients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 state, timely, adequate supplement should be give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anti-osteoporosis treatment.
Osteoporosis; 25-hydroxyvitamin D; Vitamin D deficiency; Clinical analysi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15
2017-02-20]
528409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骨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