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蕓 李紅霞
心理支持治療在不孕不育中的作用分析
謝蕓 李紅霞
目的探討對不孕不育患者實施心理支持治療的作用, 為日后臨床治療提供參考與指導。方法13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心理干預方法進行治療, 觀察組采用心理支持療法進行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中顯效35例, 有效28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6.9%, 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7例, 有效23例, 無效15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6.9%,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不孕不育患者實施心理支持治療后, 可增加患者心理上的自信, 有效排解生理上的應激反應, 促使患者在夫妻生活過程中更加和諧, 患者不孕不育康復的幾率更高, 建議在今后的臨床治療中, 將心理支持治療推廣應用。
心理支持;不孕;不育;作用
近年來, 不孕不育問題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醫學問題和社會問題, 且不孕不育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 患者發病率逐漸增高。據不完全統計, 在育齡夫婦當中大約有12%為不孕不育人群[1]?,F代醫療技術快速發展, 針對生理上不孕不育患者可采用一定的醫療技術和藥物共同治療。但是對心理上不孕不育患者, 并非簡單的藥物所能干預, 醫療技術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從患者自身出發, 有效開展心理支持治療[2-7]。本文對心理支持治療在不孕不育中的作用展開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將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3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5例。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29.4±2.4)歲。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28.4±2.9)歲。兩組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心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實施心理支持治療, 具體如下:①完善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針對患者的心理支持加強, 特別是對于女性患者, 減少男尊女卑的思想, 告知患者孩子的性別并沒有特別重要, 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針對女性患者的社會支持, 在于多聽取科學講座, 特別是減少迷信的思想, 讓夫妻雙方的生活表現為順其自然的情況[2]。②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不孕不育患者雖然沒有生理上的疾病, 但是未在育齡期內正常受孕。這在于很多患者缺乏正確的認知, 單純認為夫妻生活的某些原因, 產生了一定的誤解, 因此在心理壓力上表現較大, 容易對身體造成應激反應。應該與夫妻雙方積極溝通, 了解到互相的思想壓力, 達到互相傾訴的目的。醫護人員必須要與患者積極溝通、談話, 從患者的生活、工作、家庭角度出發,予以良好的勸導[3]。③對患者進行應對指導。心理支持治療在開展過程中, 需要一個有效過程, 不可能在一開始就獲得明顯的效果。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良好的指導, 特別是生活壓力的消除、夫妻壓力的消除、工作壓力的排解等, 要以一個積極的狀態備孕。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參考相關文獻[8-10]進行評價。療效判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三個等級。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顯效35例, 有效28例, 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6.9%, 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7例, 有效23例, 無效15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6.9%,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不孕不育患者不僅自身遭受到的心理影響比較嚴重, 同時對家庭和諧也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很多不孕不育患者都容易出現較為極端的情緒變化情況, 包括焦慮癥狀、抑郁癥狀等, 患者甚至因為心理壓力較大, 找不到正確的排解方式,以至于自身的心理表現為病態現象, 出現極端行為、自殘行為等[11-13]。由此可見,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支持治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心理支持治療針對不孕不育患者開展過程中, 的確可以得到較好的療效, 但是考慮到不孕不育給患者帶來的壓力較大, 應該采用合理的方法完成, 按照循序漸進原則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14-16]。如患者備孕時間較長, 但是未能夠成功受孕, 心理壓力、社會壓力、家庭壓力表現較大, 應該積極的向患者列舉一些成功的案例, 同時告知患者正確的發泄情緒方法, 讓自己保持在穩定的心態, 多多從事有益身心的活動,在飲食上保持均衡, 減少對偏方的依賴, 從而以一個良好的身體來備孕。除此之外, 患者在開展心理支持治療的過程中應做好長期的準備, 人的心理改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非短期內就可以看到明顯的效果, 這需要夫妻雙方以及家屬、親人給予更多的陪伴和幫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中顯效35例, 有效28例,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6.9%, 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7例,有效23例, 無效15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6.9%,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經過心理支持治療干預后療效比較突出。不提示孕不育患者應正視自身的問題, 積極前往權威的醫療機構進行咨詢和干預, 選擇正確的方法排解內心的苦悶, 積極享受夫妻生活。就不孕不育本身而言, 在現代社會并非無法醫治,有很多手段都可以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干預, 患者自身應增加信心。
綜上所述, 不孕不育患者實施心理支持治療后, 可增加患者心理上的自信, 有效排解生理上的應激反應, 促使患者在夫妻生活過程中更加和諧, 患者不孕不育康復的幾率更高。建議在今后的臨床治療中, 將心理支持治療推廣應用。
[1] 郭玉珍. 心理護理在治療女性不孕不育中的作用. 蛇志, 2016, 28(4):484-485.
[2] 梁阿娟. 不孕癥患者心理問題的研究進展.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3, 22(1):66-68.
[3] 于磊, 盛艷秋, 彭濤. 不孕不育夫婦的婚姻質量和性狀況的研究. 中國性科學, 2012, 21(3):43-45.
[4] 程書清, 鄭波, 王春梅, 等. 心理支持治療在不孕不育中的作用.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2009, 1(5):37-39.
[5] 于見梅. 心理支持治療在不孕不育中的作用.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5, 2(11):80-81.
[6] 陳延斌. 心理支持治療在不孕不育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當代醫學, 2016(4):123-124.
[7] 王玉, 張杰, 郭驕. 心理支持治療在不孕不育治療中的臨床運用. 養生保健指南, 2016(21):522.
[8] 馬秀麗. 觀察心理護理在治療女性不孕不育中的作用.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6):3736-3737.
[9] 陳愛華, 杜宗琪, 李偉, 等.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治療意義.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32):5285-5287.
[10] 劉鳳翔. 86例不孕不育的心理分析與護理. 醫學信息, 2013(25): 333-334.
[11] 王玲. 影響不孕不育患者生活質量的心理社會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預的研究. 濰坊醫學院, 2009.
[12] 鐘艷娟. 不孕癥婦女的心理狀況、家庭功能和社會支持的調查研究. 中山大學, 2009.
[13] 李娟, 孫慶華. 心理護理在治療女性不孕不育中的作用. 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 2003, 15(3):77-78.
[14] 陶淑貞. 不孕不育癥患者心理因素及干預措施的探討.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06, 6(5):74-75.
[15] 李明, 汪玉寶. 不孕不育心理支持治療的研究進展. 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 2005, 24(2):54-56.
[16] 曲緒琴. 不孕不育患者負性情緒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13):2696-2699.
Analysis of effect by psychological support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and sterility
XIE Yun, LI Hongxia.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Zhanlanlu Hospital, Beijing 100044,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ffect by psychological support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and sterility pati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furthe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A total of 130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and sterility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ere 35 excellent cases, 28 effective cases and 2 ineffective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as 96.9%. The control group had 27 excellent cases, 23 effective cases and 15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as 76.9%.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and sterility can enhance psychological self-confidence, effectively relieve physiological stress reaction, promote harmonious sexual life, along with high rehabilitation rate of infertility and sterility. This method is recommended fo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urther clinical treatment.
Psychological support; Infertility; Sterility;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92
2017-03-06]
100044 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