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吉 鐘本高
螺內酯與特拉唑嗪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臨床觀察
陳永吉 鐘本高
目的探討螺內酯與特拉唑嗪治療頑固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53例頑固性高血壓患者, 隨機分為參照組(30例)和研究組(23例)。參照組采用一般降壓治療方案聯合螺內酯治療, 研究組采用一般降壓治療方案聯合特拉唑嗪治療。治療4周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壓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但研究組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3例(10.00%)出現頭暈、頭痛等不良現象, 參照組患者有6例(26.09%)出現血鈉降低、血鉀升高等不良反應, 但都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特拉唑嗪或螺內酯都可以降低患者血壓, 但特拉唑嗪舒張壓降幅更好, 而螺內酯收縮壓降幅更優, 特拉唑嗪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更小。
頑固性高血壓;螺內酯;特拉唑嗪
頑固性高血壓(Resistant hypertension, RH)是臨床常見的高血壓病, 由于影響因素眾多, 患者常預后不良, 血壓難以控制達標, 并因合并其他多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而成為難以治愈的疾病[1]。頑固性高血壓患者較血壓控制良好者更易發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死亡等不良事件, 因此, 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療頑固性高血壓臨床意義重大[2]。特拉唑嗪具有明確的降壓效果, 臨床廣泛采用此藥治療頑固性高血壓。近期, 由歐洲心臟病協會年會(ESC)及Lancet發布的Pathway試驗(2015年9月)首次明確了螺內酯對頑固性高血壓的顯著效果, 并確立了螺內酯在治療頑固性高血壓時的優先選擇地位[3]。本次研究通過對兩組患者在一般治療的基礎上分別聯合螺內酯及特拉唑嗪用藥, 探討兩種藥物在治療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時的臨床效果并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40例頑固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 未用過醛固酮拮抗劑(如螺內酯、依普利酮), 無電解質紊亂、血葉琳癥、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無繼發性或假性高血壓、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精神異常等病患病史, 對試驗藥物不過敏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30例)和研究組(23例)。研究組女17例, 男13例, 平均年齡(56.65±8.87)歲,平均病程(8.33±3.84)年。參照組女13例, 男10例, 平均年齡(64.54±8.65)歲, 平均病程(8.65±3.76)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對所有患者測量血壓值后采用一般降壓方案進行治療, 即采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ARB)+鈣離子拮抗劑(CCB) +噻嗪類利尿劑治療。參照組患者在一般降壓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螺內酯, 20 mg/次, 1次/d。研究組患者在一般降壓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特拉唑嗪, lmg/次, 2次/d, 3 d后測量患者的血壓, 對血壓無明顯下降的患者追加藥物使用劑量至2 mg/d, 血壓值降至160/90 mm Hg( 1mm Hg=0.133 kPa )以下時停止用藥。
1. 3 觀察指標 4周后于上午9:00~10:00時間段用水銀柱式血壓儀測量兩組患者右側舷動脈血壓值, 收縮壓及舒張壓均測量3次取平均值進行比較;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但研究組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3例(10.00%)出現頭暈、頭痛等不良現象, 參照組患者有6例(26.09%)出現血鈉降低、血鉀升高等不良反應,但都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mm Hg)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比較(mm Hg)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參照組比較,bP>0.05
?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
頑固性高血壓是一種在聯合應用≥3種不同作用機制的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治療后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仍難達到目標值(140/90 mm Hg)的臨床常見病[4]。發生頑固性高血壓病情后若不及時采取措施控制患者的病情, 很容易加重患者的心腦血管等損害, 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因此, 必須采用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以控制患者的血壓, 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特拉唑嗪是α1腎上腺素受體的高選擇性阻斷劑, 不僅能對抗去甲腎上腺素(NA)引起的動脈和靜脈血管收縮, 松弛外周血管平滑肌、降低血管阻力, 而且其不會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加快, 能減少患者的回心血量, 減少心臟的前后負荷,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顯著的改善作用[5-7]。特拉唑嗪不會影響到糖代謝, 還能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 對血脂也有一定改善作用[8]。特拉唑嗪的主要不良反應是在最初的幾次用藥過程中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螺內酯是醛固酮受體拮抗劑, 能夠抑制醛固酮的合成, 對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有顯著的降低作用[9-12]。在頑固性高血壓患者中, 由于容量負荷的加重, 利尿劑的使用量常常不足, 而螺內酯的利尿作用則可以減輕患者的水鈉儲留, 達到利尿的作用[13]。螺內酯的主要不良反應是高血鉀、乳腺增生等。
本研究中,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但研究組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于頑固性高血壓患者, 在一般降壓方案后追加特拉唑嗪或螺內酯皆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壓值, 穩定患者的病情。兩種藥物的療效比較發現, 特拉唑嗪對舒張壓的降幅更好, 而螺內酯對收縮的壓降幅更優, 對于血鉀偏低患者是首選[1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藥物的不良反應尚在可控制的發生范圍內,特拉唑嗪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更小[16]。
綜上所述, 特拉唑嗪或螺內酯都可以降低患者血壓, 但特拉唑嗪舒張壓降幅更好, 而螺內酯收縮壓降幅更優, 特拉唑嗪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更小。本次結果可以作為臨床為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指導。
[1] 王翔凌, 劉德平.難治性高血壓.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5, 20(6): 414-419.
[2] 梅維德.螺內酯與特拉唑嗪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療效比較.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25):69-70.
[3] 曾瀟, 周寧, 曹少雄.小劑量螺內酯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江西醫藥, 2016, 51(8):742-745.
[4] 馬寶新, 李宗清, 李花. 小劑量螺內酯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系統評價. 中國老年學, 2013, 33(23):5801-5803.
[5] 李靖, 舒勇, 孫丹寧.特拉唑嗪治療血透患者頑固性高血壓的療效分析.西南國防醫藥, 2013, 23(2):173-175.
[6] 宋玲莉, 劉海光.特拉唑嗪在治療老年頑固性高血壓中的療效觀察.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3, 34(9):665-667.
[7] 李可. 螺內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44-45.
[8] 張福榮, 鄭立娜. 硝苯地平聯合特拉唑嗪治療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療效觀察. 醫學信息, 2014, 13(32):92.
[9] 馬志媛, 唐尚中. 特拉唑嗪治療頑固性舒張期高血壓36例. 河北醫藥, 2001, 23(11):845.
[10] 郭守玉. 螺內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中國醫學創新, 2012, 9(7):49-50.
[11] 趙華頭, 史云桃, 王用. 卡維地洛聯合螺內酯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療效觀察.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0, 14(23):56-57.
[12] 莊英鴻, 馬愛群. 螺內酯聯合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療效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8):74-75.
[13] 潘琳. 螺內酯聯合卡維地洛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療效觀察. 中國衛生產業, 2011, 8(28):28.
[14] 信麗麗, 王琪. 聯合應用螺內酯治療難治性高血壓70例療效觀察.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3, 15(9):67.
[15] 薛斌. 螺內酯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評估.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22):128-129.
[16] 於華敏. 卡維地洛聯合螺內酯治療難治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14):147.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pironolactone and terazosi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CHEN Yong-ji, ZHONG Ben-gao.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Jiangxi Province Quann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Ganzhou 3418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spironolactone and terazosi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53 resistant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nd research group (2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regimen combined with spironolactone for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general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regimen combined with terazosin for treatment.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blood pressure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Results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 had low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 than before treatment, but the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unhealthy phenomena of dizziness and headache in 3 cases (10.00%),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adverse reactions of reduced serum sodium and increased serum potassium in 6 cases (26.09%), but they all in controllable range.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P>0.05).ConclusionTerazosin or spironolactone both can reduce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 and terazosin has better decreasing amplitude i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hile spironolactone s better decreasing amplitude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terazosin have little impact on patients.
Resistant hypertension; Spironolactone; Terazosi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49
2017-03-02]
341800 江西省全南縣人民醫院內二科(陳永吉);江西省全南縣南逕中心衛生院(鐘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