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彥,劉瑤,朱婷婷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 100007)
益清飲對糖尿病復雜性尿路感染的臨床研究
王麗彥,劉瑤,朱婷婷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 100007)
目的:探討益清飲治療糖尿病復雜性尿路感染的臨床療效。方法:符合納入標準的69例糖尿病復雜性尿路感染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給予抗生素+益清飲治療,對照組給予抗生素+安慰劑治療,治療8周后,觀察總有效率、中醫證候積分、細菌清除率、復發率和血清IgA、IgG水平。結果: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總有效率、細菌清除率、血清IgA、IgG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部分中醫證候積分、中醫證候總有效率、復發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益清飲對糖尿病復雜性尿路感染有明確的療效且長療程治療更加有益。
益清飲;糖尿病;復雜性尿路感染
復雜性尿路感染是指尿路感染同時伴有獲得感染或者治療失敗風險的合并疾病[1],如泌尿生殖道的結構或功能異常,或其他潛在疾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白細胞游走、吞噬、調理、趨化和殺菌能力明顯減低,機體抵抗力下降。同時尿道局部免疫力下降。加之高血糖、高尿糖環境更利于細菌生長繁殖,治療上多采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給予敏感抗生素治療,但是會病情遷延,耐藥菌感染逐漸增多,成為加重糖尿病進展的危險因素。近年來,中醫藥治療糖尿病復雜性尿路感染療效顯著,筆者以糖尿病患者復雜性尿路感染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益清飲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015年北京市第六醫院門診糖尿病患者69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通過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尿路感染診斷標準
參照1985年第二屆全國腎臟病學術會議尿路感染的診斷標準。1)正規清潔中段尿細菌定量培養,菌落數≥105/ml。2)清潔離心中段尿沉渣白細胞數>10個/HP,有尿路感染癥狀。兩者均具備可以確診,如無第2項,則需再做尿細菌計數復查,如仍≥105/ml,且兩次細菌相同者,可以確診。3)行膀胱穿刺尿培養,細菌陽性(不論菌數少),亦可確診。4)作尿培養檢查有困難者,可用治療前晨起清潔中段尿,正規方法的離心尿沉渣革蘭氏染色尋找細菌,如細菌>1/油鏡視野,結合臨床尿感癥狀,亦可確診。5)尿細菌數在104~105/ml之間者,應復查,如仍在104~105/ml之間,需結合臨床表現做診斷或行膀化穿刺尿培養確診。
1.2.2 中醫證型診斷標準
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采用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氣陰兩虛、膀胱濕熱證。病程遷延,小便澀痛,小便淋瀝,小便頻急,遇感冒、勞累、房事等加重,倦怠乏力,腰膝酸軟,小腹墜脹,五心煩熱,口干舌燥,舌尖紅,舌苔薄白少津,脈沉弱。
1.3 納入標準
1)糖尿病確診病例并符合復雜性尿路感染的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氣陰兩虛、膀胱濕熱證型診斷標準;2)年齡18~70歲之間成年男女;3)糖尿病、慢性腎實質損害或其他全身疾病等得到控制。
1.4 排除標準
1)尿路綜合征(尿頻-排尿困難綜合征);2)泌尿系結核、泌尿系統解剖畸形、梗阻性病變如腎孟、輸尿管積水、結石等;3)婦女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4)氟喹諾酮類抗生素過敏及不宜使用者;5)已接受相關治療,可能影響診斷或療效判定者;6)對中藥過敏者;7)患者依從性差,無法判斷療效和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和安全性的判斷者。
1.5 治療方案
在糖尿病基礎治療上,治療組采用抗生素+益清飲治療,對照組采用抗生素+安慰劑治療。
抗生素治療:左氧氟沙星500 mg口服,每日1次,后期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及時調整抗生素應用[2],2周后兩組均停抗生素。
益清飲組方:黃芪、太子參、麥門冬、地骨皮、柴胡、石蓮子、茯苓、車前子、萹蓄、蒲公英、橘核、牛膝、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劑。益清飲和安慰劑繼續服用到8周。
1.6 觀察指標
1.6.1 中醫證候評分
觀察患者用藥前后小便頻急、尿道澀痛、小便淋瀝、倦怠乏力、腰膝酸軟、小腹墜脹、五心煩熱、口干咽燥癥狀變化情況,按癥狀輕重程度記分,記分標準分為無(0分),輕(1分),中(2分),重(3分)4個等級。
1.6.2 血清IgA、IgG
分別在0、2、4、8周時記錄。
1.6.3 細菌清除率
根據治療后尿細菌清除的病例數計算細菌清除率。分別在10、14周(停藥后2、6周)測定。
1.6.4 復發率
治療后停藥6周對臨床痊愈患者進行隨訪,統計臨床癥狀復發例數,根據病例數計算復發率。
1.7 療效判定標準
1.7.1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199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制定如下。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尿常規2次恢復正常,尿菌陰性,并于第2周復查尿菌1次,均為陰性。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常規正常或接近正常,尿菌陰性。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減輕,尿常規顯著改善,尿培養偶有陽性。無效:癥狀及尿檢改善不明顯,尿菌定量檢查仍陽性,或于第2、6周復查時尿菌為陽性,且為同一菌種。
1.7.2 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199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制定如下。痊愈:中醫證候評分較前下降>95%;顯效:中醫證候評分較前下降≥70%且≤94%;有效:中醫證候評分較前下降≥30%且≤69%;無效:中醫證候評分較前下降<30%。
1.7.3 細菌學療效判定標準
參考200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制定。
1.8 統計學處理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2.3 兩組患者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癥狀總積分、小便淋瀝、小腹墜脹在8周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倦怠乏力、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口干咽燥在4周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8周時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血清IgA、IgG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8周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同一時間比較,*P<0.05,#P<0.01。

表4 兩組患者血清IgA、IgG比較
注:與對照組同一時間比較,*P<0.05。
2.5 兩組患者細菌清除率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停藥后2周、6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細菌清除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6 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尿路感染屬于中醫的“淋證”范疇,糖尿病屬于中醫的“消渴”范疇[3-4],二病相因相合,病因病機更加復雜。多數醫家認同[5-6]其多屬正虛邪戀、虛實夾雜,演變過程多為實邪日久,損傷正氣,正氣虛損,且實邪未除,常以氣陰兩虛、膀胱濕熱多見,因此概括“消渴”和“淋證”的特點,糖尿病的復雜性尿路感染可歸入“勞淋”范疇,其特點是病情遷延難愈,每因勞累、感冒、情志不遂而反復發作,因此治療上就更加困難,不僅要解決耐藥菌帶來的抗生素無效的膀胱濕熱的尿路刺激癥,更要著眼于機體的長期獲益,即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減少疾病的復發[7-9]。
益清飲系國醫大師張琪在《和劑局方》清心蓮子飲的基礎上加味化裁而成,其組成是黃芪、太子參、麥門冬、地骨皮、柴胡、石蓮子、茯苓、車前子、萹蓄、蒲公英、橘核、牛膝、生甘草,有補氣養陰、清熱利濕的功效。本方治療的重點不僅是清熱利濕,遏制急性癥狀,更要扶正養陰,以達“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因此黃芪、太子參、麥門冬為君藥,作用為益氣養陰;石蓮子、茯苓、車前子、萹蓄、蒲公英為臣藥組,作用是清熱利濕、通利小便,臨證時需根據正需和邪實的輕重取兩組藥物的用量。地骨皮、柴胡、生甘草為佐藥協助清熱,橘核為佐藥行氣助膀胱的氣化功能、牛膝亦為佐藥利尿通淋、引藥下行。諸藥合用,既可以扶助正氣、養護陰液,又不助熱留邪,清利除邪而不傷正,兼顧局部和整體,適合長期服用,以改善機體的正虛邪實,達到治本求本、標本兼治的目的。
試驗結果顯示,治療組的小便頻急、尿道澀痛、小便淋瀝3個癥狀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顯著的統計學意義,但是總有效率、癥狀總積分上優于對照組,在復發率和倦怠乏力、腰膝酸軟、口五心煩、口干咽燥等慢性癥狀上療效更加突出,以上癥狀的積分下降和時間有明顯的相關性,提示長療程的治療更加有益。同時,治療組的免疫指標血清IgA、IgG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可見益清飲治療糖尿病復雜性尿路感染療效明顯,尤其是慢性癥狀和機體免疫力的改善比對急性癥狀的療效更顯著,這與相關文獻報道[10]中藥治療優勢為減輕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復發次數,降低復發率的結論一致。
[1] Wang A,Nizran P,Malone MA,et al.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Prim Care Clin office Pract,2013,40:687-706.
[2] 尿路感染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編寫組.尿路感染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5版)——復雜尿路感染[J].中國泌尿外科雜志,2015,36(4):241-244.
[3] 金麗霞,金麗軍,宋立群,等.基于三焦氣化理論辨治糖尿病腎病[J].中醫藥信息,2017,34(1):44-46.
[4] 陳會君,穆雪,趙菲,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醫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16,33(2):115-117.
[5] 王曉燕.李小娟教授治療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經驗總結[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11.
[6] 金春花.張佩青.尿感湯治療復雜性尿路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1,12(3):249-251.
[7] 許建梅,宋芊,靳冰,等.高普教授從腎論治老年糖尿病[J].中醫藥學報,2015,43(1):89-91.
[8] 陳金銘,趙麗薇,莊鵬宇,等.銀杏種子中胰蛋白酶抑制劑對2型糖尿病大鼠細胞與體液免疫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15,43(4):40-42.
[9] 王亞威,王鑑威.養陰健脾湯對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16,44(2):87-88.
[10] 王偉明,王磊,蘇全新,等.淺議中醫藥治療反復尿路感染的優勢和對策[J].世界中醫藥,2016,11(3):539-545.
Clin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Yiqing Yin on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Diabetes in TCM Syndrome Score and Recurrence Rate
WANG Li-yan,LIU Yao,ZHU Ting-ting
(The No. 6 Hospital of Beijing,Beijing 100007,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Yiqing Yin on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diabetes. Methods:A total of 69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treatment group. The protoco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ntibiotics and Yiqing Yin, while the antibiotics and placebo were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icient rate, symptom score,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recurrence rate and serum immune globulin leve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and serum immune globulin level (P<0.05),and the difference also exsited in TCM syndrome scor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CM syndrome and recurrence rate (P<0.01). Conclusion: Yiqing Yin has a definitely curative effect on 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diabetes, and the long course of treatment may be more beneficial.
Yiqing Yin;Diabetic mellitus;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王麗彥(1968-),女,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中醫內科(腎病方向)臨床工作。
2016-11-17
R285.6
B
1002-2406(2017)03-0095-03
修回日期: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