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漢科技大學圖書館 湖北武漢 430081 )
摘 要:閱讀學習方式的變遷、智能終端的普及應用、通信網絡的快速發展等因素,驅動著具有靈活、便捷、實用、隨地等特點的微學習的興起與發展,也驅動著高校微學習環境的構成與完善。在高校微學習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是微內容與微資源的組織方與提供方,是最重要的支撐機構。基于用戶微學習的實際需求,高校圖書館可在圖書館聯盟、數字圖書館、機構知識庫的建設基礎上重視微資源建設,并向微學習用戶提供資源聚合與共享、內容組織與定制、平臺開發與運營等服務。
關鍵詞:微學習;微資源;微內容;高校圖書館;機構知識庫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38
在眾多的輔助學習方式中,微學習是最受關注的一種學習方式。微學習(MicroLearning)自2004年由奧地利學習研究專家Lindner首先提出以來,一直是被社會廣泛關注的主題之一,2005-2016年間,全球研究微學習的機構共舉辦了八屆微學習國際會議,會議主題從首屆的概念、時間等基礎問題發展到了能力構建、學習策略、效率評估等較高專業水平領域。重要的是,微學習不只在教育界被廣泛關注,正如2016年6月召開的微學習國際會議主題“微學習對醫學和健康領域從業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方面的實踐”[1]所折射的一樣,微學習正在引起教育界、新聞傳播學、計算機科學、信息與通信工程乃至醫療衛生界等領域或學科的廣泛關注。作為與教育界學科有最強關聯的圖情界,也表現出對微學習的濃厚研究興趣,并付諸了一定實踐。本文在調研前期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主要就高校圖書館面向用戶微學習的資源建設與創新服務進行探討。
1 高校微學習環境的組成與分析
1.1 高校微學習環境的組成與描述
什么是微學習?微學習環境模式包括哪些組成要素?不同立場或需求視角得到的結果并不一致,教育界的一些專家也給出了不同的解答。筆者根據國內外已有的研究和相關微學習平臺、媒介開發應用情況,認為微學習就是在用戶對系統知識的解構以及顆粒化知識的梳理基礎上,通過微平臺等媒介、工具、平臺的應用而實現的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機制。微學習環境的組成要素設計為微內容、微資源、微媒介、微過程和微時間[2]。具有以用戶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特征,學習可以定制,學習方式豐富多樣,如菜單式、知識檢索、資訊傳遞、互動交流等[3]。
1.2 微學習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職能與作用
在微學習環境下,微內容與微資源是微學習環境最主要的兩大構成要素。其中,微內容是微學習的知識對象,微學習主體(用戶)通過微內容與微資源進行交流互動及知識傳遞,微內容可以是一個單一的知識點,也可以是一個完整、成熟的問題解決方案,諸多的微內容構成了完整的微學習環境知識體系;微資源即支撐整個微內容的基礎資源,在一定環境下,微內容就是微資源,如通過C2C獲取的其它用戶推薦資源鏈接等。但更多環境下,微資源是指組成微內容的基本單位,比如一首歌曲、一段音頻或視頻小品等。眾所周知,高校最大的資源提供者為高校圖書館,其提供的資源建設、知識組織不僅表現在傳統的課堂輔助、課下查閱等教輔性工作方面,隨著微信、知識發現、學科咨詢等工具與平臺的應用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支撐全體師生線上線下、課堂內外的最大資源服務機構,MOOC課堂的成功實施更是讓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進一步凸顯。因此,在微學習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擔負著微資源建設、微內容組織的雙重身份,面向用戶微學習的高校圖書館必須在資源建設(資源建設)與服務(微內容組織)方面有所突破發展。
2 高校圖書館的微資源分類與建設
2.1 微資源的分類
關于微資源的定義及分類、獲取,不同的平臺及學者也有不同的定義,如百度百科將其定義為免費在移動平臺上共享的資源[4]。國內學者顧小清等[5]則從實用角度對微資源進行了分類,建立了開放立體的微資源分類框架;胡通海和汪穎[6]選擇了國內外具有較高人氣的11 個網站的一級目錄標簽進行詞頻分析,通過對大眾分類標簽的分析、整理和提煉,從五個視角提出了適合成人學習者的微資源分類框架。綜上,本文認為微資源就是支撐用戶微學習的所有信息資源。(1)從分類來看,其主要有傳統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微信等移動服務平臺提供的信息資源、微學習網絡平臺互動服務中產生的信息資源、來源于網絡或消費者的用戶個人大數據等;(2)從資源形式來看,主要有文字型、圖文型、動畫型、音頻型、視頻型、混合型等;(3)從數據結構來看,主要有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4)從來源看,有些來自網絡,有些來自學校數據庫(包括自建數據庫和商業數據庫),有些來自自媒體站點和互動平臺。
2.2 面向用戶微學習的高校圖書館微資源建設
(1)以CALIS等聯盟為基礎的微數字資源建設。CALIS、CADAL乃至一些區域圖書館聯盟的構建,為各級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共享提供了平臺基礎,這些共享、豐富、集成的資源也是高校圖書館微資源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可以根據服務群體的需求特征,將這些共享的數字資源有選擇的設計加工成適合微學習的微資源,建設特色微資源視頻庫、音頻庫等。如四川師范大學圖書館為提高信息素養教育效果,構建了信息素養微視頻案例庫[7]。
(2)以數字圖書館為基礎的微數字資源建設。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和服務應用,為豐富的文獻資源數字化及網絡化提供了可能,而當前數字圖書館的主要資源組成中,商業資源基本都提供微學習用戶需要的微資源,高校圖書館可以在網絡資源、自建數據庫資源、微信公眾號資源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標示與索引,進而通過制作資源數據庫提供給微學習用戶。宗燕燕[8]就嘗試將傳統數據庫與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號相結合,以實用單元電路特色庫為例,實現基于微信公眾號的特色數據庫建設,為在校師生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實用單元電路學習、查詢的平臺,實現個性化學習應用服務。
(3)以機構知識庫為基礎的微數字資源建設。經過十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雖然目前國內高校機構庫數量較少,但在CALIS三期機構知識庫子項目的幫助和支持下,中國高校機構知識庫的數量迅猛攀升,服務也逐漸完善。從微資源建設的角度來看,作為收集、存放全校機構創造的,可供機構內外用戶共享的學術文獻的數據庫,其資源最貼合本校師生的學術研究與科研工作需求,機構知識庫平臺提供的內容提交及編輯、檢索瀏覽、全文下載、訪問統計、下載排行榜、最新上傳內容展示、RSS推送、全文在線預覽、支持多語言、檢索框自動完成提示、全文檢索、已注冊DOI等服務也完全可以移植為微學習用戶服務導航。
2.3 面向用戶微學習的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
(1)微資源聚合與共享。微學習環境下的微資源,盡管經過了圖書館的標準化建設,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諸如元數據的描述、檢索標引等相關基礎工作,但資源是否具備一定的關聯、發布等功能,進而實現數據的聚合與深度共享還有待在服務階段及微內容組織階段進一步深化,一方面使微資源實現從服務器、云平臺到微學習用戶的多角度、可視化呈現;另一方面微學習用戶產生的微資源、微內容也能通過學習工具、學習平臺實現高度聚合與深度共享,讓用戶不但成為微資源的使用者,也成為微服務的提供者和微內容的組織者。
(2)微內容組織與定制。高校圖書館的最大專業優勢就是對資源的編類、導航、組織,進而通過用戶的需求實現知識資源的組織與定制。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及用戶個人需求信息的精準化分析也使圖書館圍繞其用戶顯性乃至潛在的個人需求進行知識服務成為了圖書館的追求目標。在微學習環境下,圖書館一方面可以根據用戶注冊的個人信息、瀏覽過的歷史痕跡等數據實現對學習用戶的需求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在對用戶提供資源服務時對微資源進行一定的篩選與整合,建立導航、定制系統,并通過與社交媒介、社交網絡相結合的方式,將微內容主動推送到學習用戶終端。
(3)微平臺開發與運營。微信、微博以及在線的網絡交互、教育平臺的應用盡管是微資源應用的主要途徑,但由于圖書館資源特別是圖書館傳統的書目資源、數據庫資源以及網絡資源等通過微信等進行便捷傳播,基于資源、服務集成的微平臺開發便成為圖書館微學習最為迫切的工作。目前的CALIS、CADAL等資源集成平臺雖然在資源的共享性、全面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與基礎,但系統間不兼容、服務供給性能差等矛盾并未得到解決,因此,高校圖書館需從自身資源組成、資源數據類型、服務提供等方面出發,開發基于獲取多家系統、數據庫資源的統一平臺,向微學習用戶提供諸如在線知識檢索、MOOC課程學習、碎片化閱讀、移動社交等創新服務。
3 結語
高校微學習環境的形成、用戶的增加和學習方式的興起,驅動著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建設與用戶服務方面有所創新與發展,而圖書館聯盟、機構知識庫和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熱潮也為微資源建設提供了便利與機遇,基于用戶專業化、碎片化、便捷化的服務需求,開展資源聚合與共享、內容組織與定制、平臺開發與運營也成為高校圖書館面向微學習用戶的創新服務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Conference 2016[EB/OL].[2017-02-13].http://www.medunigraz.at/neues/detail/news/info-microlearning/.
[2] 鄭紹紅.微學習:內涵、理念及生態結構[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1):12-18.
[3] 基于學習2.0的U-Learning2.0與微學習[EB/OL].[2017-02-13].http://arts.9first.com/info/case/2011-8-8/6618k.shtml.
[4] 微資源[EB/OL].[2017-02-1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gHEpDRmkicik42UoRzHJxTEIId-wYkk3EtjL-RrhqZsEQ4Iu
J3Cngl4_LHtbsB8MvFyZVj42qOVxCfxvpRnI4A33Gt9dRFesmA6IWK6NcBUbZMOFHSq8fUJwgdJOg_z.
[5] 顧小清,查沖平,李舒愫,等.微型移動學習資源的分類研究:終身學習的實用角度[J].中國電化教育,2009(7):41-46.
[6] 胡通海,汪穎.面向成人學習者的微型學習資源分類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1(1):36-39.
[7] 沙玉萍,周建芳,劉桂芳.高校圖書館微視頻服務研究——兼論信息素養教育微視頻案例庫[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15):68-72.
[8] 宗燕燕.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以實用單元電路數據庫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9):58-61.
作者簡介:張晨,女,武漢科技大學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