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輝棠
【摘要】立教先立德,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培養的同時,應該更加重視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品德。具體工作中,我校以“竹韻文化”為主題,進行對學生德育的構建。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通過對“竹韻文化”的發揚,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講文明、重禮儀、有內涵、有責任感的小主人。
【關鍵詞】小學 竹韻文化 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078-01
我們學校是一所以“賞竹韻,育竹人”為特色的農村小學,周圍民宿林立,所在的小鎮是新崛起的旅游小鎮,所以,整合各方資源,創新德育模式,培養講文明、重禮儀、有內涵、有責任感的小主人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目標。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是從以下方面,對學生進行“竹韻文化”德育培養的。
一、依托自然環境,構建“竹韻文化”
中國自古以來被稱為禮儀之邦,我國傳統文化本身是一種德性文化,極為注重道德教育,其思想文化的核心精神既是道德精神。我校充分繼承了傳統道德教育經驗,將這些經驗投入到構建學生德育工作中。
我校座落在風景秀麗、碧波蕩漾的流溪河畔,毗鄰良口碧水新村,校園環境清雅,周邊各種竹資源充足。竹子與山區人民的生活關系密切。當地人們群眾識竹、種竹、用竹等豐富多彩,與日常生活緊密相聯。竹的文化精神與山區勞動人民的傳統品質相一致。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竹子的生物形態特征總結升華成了山區人的精神風貌,其內涵已形成中華民族品格、稟賦和美學精神的象征。竹子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正是我們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因此,我校確定以竹韻特色文化,作為構建學生德育的主題。在實踐過程中,我校依據竹韻特色文化提出了:“賞竹韻,育竹人”的特色教育理念,努力培養學生思想堅貞、行為清高、擁有氣節、虛心學習的“竹人”精神。思想堅貞,要求學生的思想要有竹子一樣的傲骨。行為清高,是指通過行為規范的教導使學生獲得“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品格。擁有節氣,著力打造學生依據道德行事的準則。虛心學習,致力于培養學生良好端正的學習心態。
二、立足于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創新方式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
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對于小學生的行為能力的養成和道德素養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和提升。如何將學生培養成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熱愛勞動、符合時代特點的新時代小主人,成了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在我校的“竹韻文化”特色德育教育中,具體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的。
第一,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學生德育工作
我校“竹韻文化”特色德育建設的持續開展,使學生們的道德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學生個別也出現了如:上課不認真聽講、聊天甚至睡覺;對待同學不友好、吵架甚至打架;生活習慣不良,不講衛生甚至抽煙等不文明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解決,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成長。因此,我們要提高對學生德育培養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學生德育工作。
第二,“竹韻文化”氛圍的創設
“竹韻文化”氛圍的創設,依托以竹為元素做好校園環境美化,搞好特色文化建設,突出校園文化特色。重點是打造“竹韻廣場”、“竹苑”兩個主要宣傳陣地,種上翠竹、放置名人畫像,使翠竹精神與名人氣節相得益彰,形成濃厚的育人氛圍。
通過在教學樓樓道懸掛竹的介紹和學生關于竹文化的作品。大力營造竹韻氛圍,展示竹韻魅力,介紹竹子類型、竹工藝和關于譽揚竹文化的詩歌圖片。以此向學生宣傳“竹韻精神”,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竹韻特色教學的成果。
利用以上手段,使學校的竹文化氛圍濃厚,對師生有較大的啟迪和強烈的感染力,起到了環境影響的作用。
第三,從多方面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
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不光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也是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構建,要從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行動進行實施。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其次要充分發揮家庭作用,密切聯系家長,使良好的家德在學生的德育構建中起到應有的作用。最后要鼓勵學生相互促進、提高,在學生中樹立典型,以點帶面進行促進,注重幫助后進學生,使之通過老師、同學的關懷而取得進步。
三、注重教學活動和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竹人”素質的培養
對于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最為直接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在教學活動中滲透進行。比如在語文課程教學中,以組織學生收集相關竹文化的詩歌頌文作為基礎,讓學生對竹韻文化產生初步認識,基于收集的文獻展開竹韻文化朗誦比賽,培養了學生朗讀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朗誦的能力。在美術課程教學上,我校以特色竹韻美術教學延伸到各年級。組織學生欣賞、臨摹有關竹子的畫作;學習傳統手工竹品工藝,創作適合兒童的有本土特色的手工竹工藝品。在實踐活動方面,學校在植樹節組織學生種植各類竹。讓學生親手種植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感染學生對竹的熱愛。
通過合理、有效的班級管理,也是促進學生德育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在自身貫徹“竹韻文化”特色德育建設的同時,盡可能多的把發揚“竹韻文化”特色德育建設的任務交給班干部,引導班干部管理學生,是培養學生素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利用品學兼優的班干部帶動學生全體進步。
另外,加強少先隊組織建設,對促進學生道德水平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少先隊員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對于所要求的愛祖國、愛人民、勤奮學習等方面都是構建學生德育的有利因素。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對少先隊的組織建設,起到了足夠的重視,依托少先隊組織進一步貫徹“竹韻文化”特色德育建設。
總之,我們通過發揚和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品德為基礎,以竹韻文化為特色,適應當代道德需求,著力于教學氛圍創建中認真實施,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德育培養。經過了長時間的培養,學生們的道德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該積極進取、更進一步,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講文明、重禮儀、有內涵、有責任感的小主人。
參考文獻:
[1]黃釗.儒家德育學說論綱[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6.
[2]王本賢.小學德育教育的研究與探索[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