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國惠+張俊+梁惠敏+梁榕尹
【摘要】在中職衛(wèi)校的教育實踐中,“后進生”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并著實令人頭疼的問題,新班主任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轉化后進生工作。雖然新班主任經(jīng)驗不足,但也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新班主任可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借“自己人”矯正不良行為,善于在日常工作中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摒棄單一的評價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爭取多方配合和支持,多種形式并用,促進后進生的轉變。
【關鍵詞】新班主任 后進生 轉變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191-02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中職衛(wèi)校教育的一個難點,也是家庭、學校、社會都普遍關注的問題。當班主任是每一位教師職業(yè)生涯的一項重要工作。新班主任,一般指參加工作5年內(nèi)的年輕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轉化后進生的工作。雖然新班主任在經(jīng)驗上不足,但也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新班主任帶來了先進的班級管理新理念、新事物、新思維,滿足了學生好奇的心理和交朋友的欲望,且新班主任年輕活潑,和學生相似的生活和學習經(jīng)歷,所以比較容易和學生融合,成為學生眼中的“自己人”。這樣使師生關系更接近于同輩、朋友。師生情、友情的建立,使新班主任能更有效地對“后進生”進行教育、幫助和鼓勵。
1.對后進生的認識
1.1什么是后進生
吳學文在《新形勢下“后進生”管理工作的若干問題研究》中定義“后進生是那些在品質、知識、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guī)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和學力得不到正常開發(fā),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會考、高考中達不到學校的質量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1]
1.2后進生的主要表現(xiàn)特征
1.2.1思想覺悟低
中職衛(wèi)校后進生大多是95后,做事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淡泊,不服從管理,無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標,缺乏應有的競爭意識,抱著“三年混畢業(yè),回家種地”的思想或“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
1.2.2心理不健康
開闊性的社會交往,青春期的萌動,繁重的學習任務,給后進生脆弱的心理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導,后進生就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困惑、緊張、煩躁等不適應的不良心理,甚至還有心態(tài)失常、逆反心理重、情緒暴躁。
1.2.3行為習慣不良
后進生紀律觀念淡泊,自控能力差,只要約束了“我行我素”的隨意性行為,就會出現(xiàn)不分場合、時間、地點地頂撞父母、老師的過激行為,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1.2.4學習成績差
后進生因“生理、心理因素或學習行為習慣不良,學習方法不科學等原因造成的學習成績長期落后,跟不上班級其他同學”[2],對學習滿不在乎,對任何事都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得過且過、不思進取。
2.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育人,那么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后進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復雜和長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從源頭挖起,才能“藥到病除”。因此新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后進生,了解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人際關系、成長經(jīng)歷等,摸清其犯錯的原因和動機,才能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1受電影、電視、網(wǎng)絡、錄像游戲等社會不良信息影響
信息化時代使學生們能更為便利地溝通社會,了解社會的真實,但由于中職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強,容易受電影、電視、網(wǎng)絡、錄像游戲等娛樂媒介散發(fā)的不良信息的影響,進而危害學生們的心靈。他們滿懷好奇地窺探,又不辨真?zhèn)蔚乇灸艿厝ツ7拢0驯┝Α⒐慌c教師頂撞看成是勇敢,有個性;把打群架看成是講哥兒們義氣;把怪異的穿著打扮看成是時尚,更有甚者產(chǎn)生了讀書無用的念頭,認為讀書沒有勁頭,不如家里有“來頭”(有金錢、背景的后臺)。
2.2家庭教育失當
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點和基礎。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對孩子品德和心理的成長有著直接而重大的影響。目前,我們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兩種弊端: 一是獨生子女多,過分溺愛。其一、給孩子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其二、一切包辦代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包攬生活上的一切。其三、袒護孩子,孩子犯了錯誤不但沒有被罵,甚至還可以得到更多的“特權”,長期下去就造成了孩子思想上的偏差,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同情心,容易形成依賴、懶散和懦弱的不良個性。二是教育方式單一粗暴。有的家長過分強調自己工作忙,極少關心子女的成長,當孩子在校表現(xiàn)不佳或成績下降時,不問青紅皂白便對孩子“棍棒伺候”,甚至把責任推卸給學校,甚至不愿意與學校配合教育孩子。
2.3學校教育失誤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一般以分數(shù)高低來評價學生,忽視了其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加上醫(yī)院就業(yè)“逢進必考”的大趨勢,使得中職衛(wèi)校的教育重心依然是學生理論學習成績。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有著多方面的智力與才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優(yōu)勢。在這種單一評價標準的影響下,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在學習階段沒有自己的舞臺與空間,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強烈的自卑感,喪失前進的動力與信心。
2.4自身原因
中職衛(wèi)校后進生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目標和追求,自我管理能力差,認為自己已經(jīng)是個成年人,不需要父母老師的管教了,對父母老師的教育感到厭煩。在學業(yè)上表現(xiàn)欠佳,課堂注意力分散,缺乏應有的競爭意識,沉迷于玩手機或睡覺,一般每學期都有考試不及格的科目。在生活中,由于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一般以獨自活動為主,難以融入正常的社團活動,長此以往會無法適應學校的學習和生活。
3.中職衛(wèi)校新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變策略
3.1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借“自己人”矯正不良行為
中職衛(wèi)校新班主任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一是來自高等醫(yī)學院校,學歷高,見識廣,是學生眼中的成功者;二是正值青春年華,有干勁有激情,與學生有相似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較注重學生對自己的態(tài)度,滿足了學生交朋友的欲望;三是新班主任帶來了城市里先進的班級管理理念、新事物、新思維,引起學生新鮮好奇的心理。所以新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更接近于同輩、朋友,成為學生眼中的“自己人”。新班主任可以借“自己人”矯正后進生的不良行為,如與學生共同制定矯正目標。這個目標要注意梯度及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好高騖遠,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魏書生矯正學生不良行為時,給學生制定的目標是:第一周允許該生犯兩次錯誤,第二周允許該生犯一次錯誤,第三周開始不允許該生犯任何錯誤。這樣的目標符合矯正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寬容和大度,同時自己也有了努力的方向,體驗成功的快樂。
此外,我國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進行哪種人可以成為‘自己人的選擇時,主要考慮的個性品質因素有這樣幾條:(1)具有較好的合作性,能謙讓,懂得體諒;(2)能夠就思想觀點方面的問題敞開討論而不是主觀固執(zhí);(3)思想比較成熟,可給自己幫助;(4)熱情坦率,愿與別人談心里話;(5)性格活潑,愛好活動;(6)考慮問題經(jīng)常以大局利益為重,而不是自私自利;(7)對自己應完成的工作抱有責任感,能善始善終;(8)能正確認識自己;(9)思維活躍,有思想,有創(chuàng)新精神。”[3]新班主任想提高自己對學生的持久吸引力,強化“自己人”效應,那么就要多培養(yǎng)、努力優(yōu)化上述所列的個性品質。
3.2 善于在日常工作中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他發(fā)現(xiàn),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激勵后,其能力能發(fā)揮到80%~90%。[4]可見,在轉化后進生工作中,表揚激勵的運用非常重要。新班主任與學生年齡相差不大,沒有家庭負擔,除上課外,大部分課余時間常常與學生一起參加校內(nèi)外的各項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新班主任要善于與后進生溝通,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表現(xiàn)自己,捕捉和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當加以表揚,幫助后進生明確其在集體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其與集體的關系,從而培養(yǎng)后進生對集體的責任感、榮譽感和自豪感。
3.3摒棄單一的評價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被稱為多元理論之父,他認為“人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包括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nèi)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且每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xiàn)程度和形式又是不一樣的,有的強一些,有的弱一些。”[5] 傳統(tǒng)的考試評價只側重八種智能的前兩個,這就必然使評價在促進后進生轉化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新班主任大多是90后,信息化時代使他們的思想更為開放,相對于老一輩的班主任,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每一位學生,不會把學習成績當作是評價后進生的唯一標準,不會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淡化單一的評價方式,采用多元評價方式,積極營造每一種智能都是同等重要的良好教學氛圍,主動地探索對各類智能的評價方法,為后進生提供發(fā)展的多元途徑,讓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多種才能,并獲得自信。
3.4利用通訊技術加強與后進生家長的溝通交流
通訊技術的現(xiàn)代化不僅有助于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也為家校聯(lián)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電話家訪、網(wǎng)絡家訪、短信家訪等新的溝通方式使家校聯(lián)系的頻率和力度都大大加強了。在做后進生轉化工作中,新班主任可以用手機或數(shù)碼相機拍下與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使影像集制作起來方便簡單,省時省力,精美大方。為了給家長們提供聽、說、看、寫的機會,讓家長熱情地動起來,形成良好的互動,新班主任可以建立家長QQ群和微信群,利用課余時間制作影像冊,不定期上傳QQ空間或微信朋友圈,把家長帶回學生曾經(jīng)走過的路,有歡喜、有遺憾,有成績、也有過失,從而使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相關情況,在家校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理解、寬容、關愛的橋梁,獲得教育后進生更大的幫助。
3.5利用靈活多變的班級活動進行心理輔導,培養(yǎng)感恩情操
班級活動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認識他人與自我、適應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途徑,不僅為學生打開了了解和認識外部世界的通道,而且為學生接受教育、規(guī)范行為、鍛煉能力、表現(xiàn)才干、張揚個性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因此新班主任要多與班干部組織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幫助后進生明確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培養(yǎng)后進生,集體的責任感、榮譽感和自豪感。如注意尋找班集體課余生活的“熱點”,寓教于樂,舉辦文娛式班會,觀看愛國勵志微電影,組織體育運動,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團隊感恩情操。
參考文獻:
[1]吳學文.新形勢下“后進生”管理工作的若干問題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4).
[2]陳三軍.運用心理學效應 轉化后進生[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7,(1)
[3]張敏,徐國忠.借“自己人”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J].班主任之友,2009,(12).
[4]康肖光.“后進生”的教育轉化[J].江蘇高教,2010,(2)
[5]楊麗.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評價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2,(3)
作者簡介:
顧國惠,1990年生,女,漢族,廣西北流人,助理講師,大學本科,文學學士學位,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
張俊,1988年生,男,漢族,廣西玉林人,助理講師,大學本科,文學學士學位,從事語文、英語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梁惠敏,1989年生,女,漢族,廣西北流人,助理講師,大學本科,文學學士學位,從事德育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
梁榕尹,1984年生,女,漢族,廣西浦北人,學生,研究生在讀,文學學士學位,廣西師范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