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愛景

[摘 要]文章以拓展的鮑莫爾兩部門非均衡增長模型為基礎,探究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與經濟增速的關系,得到經濟增速最終趨近于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并通過建立計量模型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得出,我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并不會導致經濟增速放緩。
[關鍵詞]非均衡增長;勞動生產率增長率;經濟增速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050
1 引 言
鮑莫爾在1967年提出了簡單的兩部門非均衡增長模型。他指出,由于服務業的生產率增長滯后,勞動力就會逐漸轉移到服務業部門,服務業就業份額會增加,并且最終導致整個經濟的增長速度下降。與此同時,富克斯(1968)通過對美國服務業就業分析,得到其較快增長的主因是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相對滯后。綜合來說,鮑莫爾—富克斯假說可概括為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導致服務業份額提升并最終帶來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現象。
因為現有研究中,多數學者只分析了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對其就業份額增長的影響機制,并沒有探究服務業增長滯后與經濟增速的相互關系,因此本文將系統地分析服務業增長滯后與經濟增速兩者之間的關系。
2 模型構建
我們對Baumol的兩部門非均衡增長模型進行一定拓展,假定服務業勞動生產率不恒定。在這里同樣假定經濟中只有兩個部門,進步部門(制造業部門)和停滯部門(服務業部門),兩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分別為rm、rs。在這里假定rm>rs>0,同樣假定勞動為兩部門的唯一投入要素,那么,兩部門的生產函數分別為:
由總產出的增長率公式可以得出,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總體的增長率將越來越趨近于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經濟增速放緩。
3 實證分析
由上述拓展的Baumol模型我們得出,由于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經濟增長率越來越趨近于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即隨著時間的變化,兩個增長率之間的差值會變小。因為模型中假定只有制造業和服務業這兩個部門,并且假定總勞動數量保持不變,所以模型中的經濟總體的增長率實際為非農業部門(只包含制造業和服務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因此,下面我們通過計量模型分析服務業增長滯后對非農業部門與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差值的影響來探究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與經濟增速的關系。
3.1 計量模型
由表1可以得到,模型中因變量和自變量序列本身不平穩,但兩者都是在滯后一期后平穩,都屬于1階單整序列,所以可以進行協整檢驗。我們進一步通過協整檢驗來分析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與非農業部門與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差值兩者間的關系。
3.3 協整檢驗
3.3.1 計量模型估計
計量模型的回歸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由公式的回歸結果,我們可以得到,R2值為0.63,說明模型擬合優度較好,模型能夠較好地分析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與非農業部門與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差值兩者間的關系。α的估計值顯著為正,為0.54,說明服務業增長越滯后于制造業,非農業部門與服務業勞動的生產率增長率的差值就會越大。因為在1984—2015年期間,非農業部門勞動的生產率增長率整體上要更大于服務業部門,所以,我們得到非農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并沒有趨近于服務業部門,而是相距越來越大,即非農業部門的經濟增長速度并沒有放緩。鮑莫爾—富克斯假說中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導致經濟增速放緩的效應在我國并不成立。
3.3.2 殘差序列的單位根檢驗
通過對計量模型的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殘差序列是平穩序列。我們可以得到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與非農業部門與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差值,兩者間的關系是長期穩定的。
4 結 論
本文通過拓展的鮑莫爾非均衡增長模型得到經濟增速最終趨近于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通過構建計量模型分析服務業增長滯后與經濟增速的關系,最終得到,在我國,服務業增長滯后并沒有引起經濟增速的放緩。鮑莫爾—富克斯假說中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滯后導致經濟增速放緩的效應在我國并不成立。
參考文獻:
[1]程大中.中國服務業增長的特點、原因及影響——鮑莫爾—富克斯假說及其經驗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4(2):18-32.
[2]宋建,鄭江淮.產業結構、經濟增長與服務業成本病——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產業經濟研究,2017(2):1-13.
[3]Baumol,W.J.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J].Journal of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7(57): 415-426.
[4]Fuchs,V.The Service Economy[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