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升
摘 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包含集成創新課程的建設,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核心是突出“集成”與“創新”,“共享”是指資源要方便用戶使用。文章從物理課程新的教學形式、物理課程資源的共享、物理課程形式集成創新三方面,研究物理課程集成創新。
關鍵詞:物理課程;資源共享;資源集成;資源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6;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5-0003-01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當今物理領域中發現的理論成果很少能夠呈現出來,教科書中大多數知識點都屬于經典物理。去實驗室做的物理實驗也是這樣,經典物理實驗占的比重很大,那幾個經典實驗學生反反復復做了一遍又一遍,學生既感到枯燥乏味,又覺得成果少之又少。由于物理課程缺少創新性,長期受物理課程影響的學生同樣也缺少創新意識,使物理領域的研究裹足不前。
一、物理課程新的教學形式
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投入,中小學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已基本普及,這給物理課程的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物理是一門抽象、難懂的課程,以前物理概念和物理過程的理解單純靠教師的口述表達或在黑板上板書演練,學生掌握起來較為困難,并且還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和空間想象能力。但有了多媒體設備后,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便有了質的飛躍。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物理過程,教師可以在熒幕上以圖片或動畫的形式形象地展現出來,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例如,在機械運動里的速度與加速度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Flash動畫用模型車在銀幕上形象地展現出運動過程和運動軌跡,與此同時在v-t、x-t坐標軸適時地畫出軌跡,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會輕松很多,教師也不必在黑板上過多板書和花費過多口舌,大大提升了課堂效率。以前的物理課堂范圍過于狹窄,隨著網絡的普及,現在基本實現了在線教學。學生不必來到學校、來到教室才能上課,在家里甚至在任何有電腦、有網絡的地方都能上課,這為學生、為教師提供了不少便利,同時也減少了學校一些硬件設施的開支。
二、物理課程資源的共享
當前,各學校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習愈發頻繁,在物理教學上的理解、經驗的互動學習也多了,避免了教學上的狹隘和局限性。交流互動不僅僅體現在聽課、參觀的層面上,還可以進行城鄉之間的交流互動。如城市的優秀教師下鄉交流,帶動鄉下學校教學效果的提高;鄉下的某些經驗不足的新教師或處于教學瓶頸的老教師也可以去城市里教學效果優異的學校學習取經,逐漸減小城鄉之間教學效果的差距。對于物理精品課程,教師可采用錄制的形式,篩選后統一上傳到教育部網站上,有組織、有計劃地分門別類,避免出現視頻網站過多、分類不清、雜亂無章、課程資源浪費的現象。這加快了物理課程的開放性學習進度,學生對物理的學習不必局限于課堂,可以自發地去查閱感興趣或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不必按照課程標準上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按照年齡、按照學期來學習,可以根據自身能力條件有選擇性地提前學習。
三、物理課程形式集成創新
這個集成思想體現了系統集合思想的運用,但它與技術發展背景也是緊密相關的。然而在創新理論中,更高層次集成即思想創新和制度創新由離散走向融合的趨勢過程是在創新進化論提出后出現的。創新是一個系統完整的總體概念,它包括組織、教學管理、授課幾個方面的內容。教師仍然是創新的激勵者,是創新的組織者和倡導者,通常教師并不會參與創新的具體實質工作,而是通過組織管理等促進學生的創新。可以說,創新精神能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同時也是物理課程持續發展的關鍵保證。物理課程集成創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微視頻。在物理課程中嵌入的動畫和必要的公式推算,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二是電子教程。在教學內容中有機結合重點難點指導、演示程序、動畫、物理案例、自測等課程資源,支持學生通過網絡自學。三是電子教案。建設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電子教案,最大程度地方便教師參考和使用。四是備課指導。為教師備課提供模板和建議,包括每一課時的內容安排,重點難點講法,知識點相關教學資源、典型例題的選用,作業的范圍和難度等。五是案例庫。以教學基本要求中的知識點為基礎提供拓展資料,體現物理學基本原理在生產、生活各方面的應用,以支持教師開設實踐課。六是章節引言。以生動有趣的實例展示章節核心內容,幫助學習者了解相關知識,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七是演示實驗錄像。錄制與課程理論內容密切相關的演示實驗錄像,在教學中把理論講授和物理過程、物理現象的模擬及實驗演示相結合。同時,將各種網絡資源整合集成并加以利用,為物理教學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
四、結束語
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核心是突出“資源”與“共享”。微視頻、電子教案、備課指導、案例庫、章節引言、演示實驗錄像這些資源的共享實現了物理課程集成創新,完善了物理精品課程、網絡課程建設,為教師提供了教學參考與指導,改進了課程教學,更為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兵初,徐富新,周克省.創建一流大學物理教學平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J].物理與工程,2013(03).
[2]張淳民.大學物理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探索[J].大學物理,2000(03).
[3]王覓.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