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英
[摘 要]文章以農村電子商務為切入點,總結了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指出當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所需解決的問題有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村電商專業人才缺乏、農村地區物流發展滯后影響農村電商發展,提出推動我國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信息平臺;農村物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288
1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1.1 互聯網的普及,推動農村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期
近年來,伴隨電腦、智能手機在農村的普及,村民開始利用互聯網在網上實現購物、農產品通過網上銷售出去。當前,我國農村網民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人數規模達到2.01億人,比2015年增加600萬人。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為33.1%,比2015年的31.6%上升了1.5%。隨著網絡技術的成熟,在政府政策引導及市場的驅動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將推動農村電商進入快速發展期。
1.2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在信息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國政府快速推進城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在農村地區,伴隨著網絡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有效地推動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在電信運營商下調業務費用的驅動下,農村移動互聯網的滲透速度加快,農村村民能夠低成本接入并使用高速互聯網。如移動運營商加大對農村地區整體網絡設施的覆蓋力度,深入挖掘農村用戶市場,截至2015年年底,不論是移動寬帶用戶還是移動光纖用戶其滲透率都超過50%。《2016年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平均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其中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3.1%。2017年“兩會”政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加大網絡提速降費的力度,在2017年實現手機的國內長途和漫游費全部取消。只有大力發展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信息獲取條件,才能使農村電商發展有了基礎保障。[1]
1.3 “互聯網+”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呈現井噴式增長
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12月,農村網絡購物用戶以年20%的增速已達9000多萬人。以中國農村網絡購物用戶增加為基礎,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農村網購市場規模是1817億元,2015年農村網購市場創下3530億元的規模,增長了1713億元。預計2016年農村網購市場規模將會在4600億元以上。
中國農村網絡購物用戶的增加、網購規模的快速增長,促進農村電商市場快速發展。農村電商的巨大發展潛力,吸引中國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搶占農村電商市場。數據顯示,阿里平臺引入的農產品賣家數量2015年比2013年實現成倍增長,到2015年年底阿里集團建立了14000個村淘點,預計2016年要建立村淘點40000個。京東在農村電商發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如鄉村推廣員達到20萬人,已經建立縣級服務中心1400多家,京東平臺與200多家農產品企業合作。電商渠道的下沉,推動了農村電子商務呈現井噴式增長。
1.4 農村電子商務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
近年來,在發展農村電商方面,國家出臺一系列扶持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在2015年10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李克強部署要加快發展農村電商。在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的背景下,農村電商從過去主要發展生鮮電商單一產品到娛樂應用服務等的全面推廣,農村電商已經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在農村網絡設施改善的基礎上,娛樂應用服務在農村網民中購買率提高。據CNNIC統計數據,2015年農村網民中,在電商應用中網絡視頻用戶13078萬人,比上年增長20%;網絡文學用戶7354萬人,比上年增長1.3%;網絡游戲用戶10458萬人,比上年增長8.5%;網絡音樂用戶13352萬人,比上年增長7.3%。農村網民對娛樂應用服務的需求及穩步增長,使該領域成為進一步促進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新增長點。[2]
2 當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所需解決的問題
2.1 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我國不同地域經濟發展差異大,城鄉發展差異大,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也呈現地域差異。東南沿海所屬的農村由于地區經濟發達,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要高于現有全國農村的平均水平,而欠發達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在城鄉經濟共同發展的速度差異下,城鄉之間互聯網普及率的差距呈現擴大趨勢。數據顯示,2007年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7.4%,而城鎮為26%,差距為18.6%;到2015年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提高到31.6%,而城鎮為65.8%,差距為34.2%,而互聯網的普及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必備基礎條件。縣鄉級的農業信息平臺建設的參差不齊,在經濟發達地區的縣鄉開始注重建設農業信息平臺,及時發布與村民利益相關的農業信息,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縣鄉農業信息平臺還沒有建立,當地村民無法及時了解農業市場信息。總體而言,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滯后,在地域發展上嚴重失衡,從而影響農村電商的整體發展水平。
2.2 農業電商專業人才缺乏,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由于現階段從事農村電子商務的從業人員,從數量上無法滿足農村電商發展需要,從質量上其專業水平欠缺,無法快速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從而使農村電商發展遲緩。從業人員專業水平欠缺主要是由于有些從業人員是從其他行業轉型過來的,也有原先是從事非農業領域電子商務的,而農業電子商務的專業人才比較缺乏。農業電商人才缺乏有以下原因:第一,目前我國高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已經比較普遍,而開設農業電子商務專業的高校比較少,即使開設也是作為一個專業方向,在課程設置方面傾向于普通電子商務課程,而沒有體現出農業電商特色。第二,農業高校由于受師資力量的局限,人才培養質量與市場需求脫節。在師資方面,由于高校教師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在授課過程中多以理論的講解為主,無法把理論知識與農業電商實踐案例有機融合,學生缺乏對農業電商方面的系統學習,導致高校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農村電商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農村電商發展,需要從數量上解決人才不足,更加需要從質量上提高專業水平。[3]
2.3 農村地區物流發展滯后,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電子商務的發展必須依托物流為其提供后續服務。目前,農村地區物流發展相對滯后,成為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我國政府為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物流新興行業發展,各級地方政府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如加快高鐵建設、各級公路建設、物流園區建設等,但農村地區物流方面投入資金不足,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滯后,影響農村電商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在運輸方式上以公路運輸為主,僅有部分農村可以選擇鐵路運輸。農村物流整體表現為規模小、貨物運輸成本高。二是農產品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高,達到25%左右,發達國家不超過5%,因此比例相差懸殊。主要原因是農產品具有鮮活的特性,要想降低損耗,必須依靠冷鏈運輸,而我國在冷鏈技術與運輸設備方面都比較落后,導致在運輸過程中損耗率高。三是農村物流缺乏行業規范。目前,農村物流多以中小企業經營為主,尚未形成統一的物流操作標準,制度不健全。
3 推動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策略
3.1 政策引導加快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借助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的契機,加快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在互聯網普及率方面的差異。推動農村地區智能手機的普及,實現上網設備的多元化選擇。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農村網民在上網使用設備方面手機最高占到87.1%,臺式電腦占到63.4%,平板電腦占到19.9%,電視占到15%。為一步加快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國家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對村民購買電腦、電視、手機等設備給予優惠補貼,提高電腦、電視、手機的普及率。針對我國地區發展的差異性,可以通過上網設備的多元化選擇來有效解決。鼓勵運營商提高農村地區服務質量,如提高上網速度、降低收費標準,減輕村民上網負擔,倡導村民通過網絡渠道獲取信息。
3.2 積極構建“互聯網+農業”信息平臺,為村民提供信息服務
在信息化時代,村民獲取信息的滯后性,已經成為影響村民提高收入、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各級政府應重視構建“互聯網+農業”信息平臺,為村民提供全面、準確、動態的信息,提高村民決策的科學性,從而使村民能夠抓住市場機遇,推動農村電商良性發展。因此,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第一,創建微信學習平臺。政府與農業協會可以共同創建這一平臺,村民通過微信關注平臺發布的農業種植信息、農產品市場供求信息等,通過這一平臺指導村民科學生產,全面提升村民素質。第二,鼓勵引導涉農企業與農村電商相結合。農村電商的有序發展,必須鼓勵引導涉農企業加入農村電商這一鏈條中,村民與企業之間搭建共享的信息平臺,指導村民合理規劃農作物種植范圍,防止產量過剩,出現農產品價低傷農現象。第三,扎實推進農業經濟與互聯網結合。構建“互聯網+農業”信息平臺能夠有效解決產需矛盾,指導村民科學生產,拓寬農產品交易渠道。農村電商的發展從根本上要依靠農業實體經濟的推動發展,二者需要有機結合共同促進農村經濟的更快發展。
3.3 引進和鼓勵電商專業人才從事農村電商,解決農村電商專業人才不足問題
當前從事農村電商的專業人才缺乏,只有解決了專業人才不足問題才能推動農村電商發展。解決的途徑有:第一,加大引進人才的力度。地方政府加大農村電子商務方面的宣傳,通過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從事農村電商事業,包括稅收方面的優惠、技術方面的支持等;第二,留住當地人才從事農村電商。農村當地人才從事農業電商有其特有優勢,但是目前農村當地人才的留失率非常高,政府應給予政策性傾斜鼓勵當地人才回家鄉就業創業,從事農村電商事業;第三,加快推進高校在農業電商方面專門人才的培養。如通過校企聯合培養等方式為農村電商發展培養需要的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培養模式的改革,理論教學要與實踐有機結合,實現培養的人才零對接。
3.4 加快推進農村物流發展,解決農村電商發展中的“瓶頸”
當前農村物流發展滯后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問題,推進農村物流發展的措施包括:第一,加快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包括公路的修建,物流節點的建設,政府引導物流園區向交通便利的農村地區轉移等,逐步改善農村地區的物流基礎條件。第二,重點發展農村第三方物流企業,以其專業性、服務的高效性可以有效解決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第三,加快推動農村物流行業規范化建設。如加快農產品收購體系方面的標準建設,農產品物流作業環節的規范化操作標準建設,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運輸建設等。
參考文獻:
[1]張振華.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創新路徑[J].對外經貿實務,2015(12):30-33.
[2]路正佳.談電子商務對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發展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16(20):31-33.
[3]邵愛華.農村電子商務的優勢及其對經濟的促進作用[J].經營管理者,2015(8):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