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瑤
摘 要:部分教師在講解語篇板塊時,往往側重于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或部分感知段落,在對語篇的深度理解方面涉及較少。為了改善這種現狀,教師可通過營造認知語境、建構思維導圖、采取復述策略,讓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從文本表面走向思維深處。
關鍵詞:語篇理解;英語;文本表面;思維深處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5-0058-01
在當下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語篇時,主要采取在整體感知文本后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發生的地點與人物的具體活動。但是對于文本中所隱含的文化因素、語篇閱讀的策略涉及較少,導致學生在語篇理解時深度不夠,閱讀理解的能力難以提升。教師可通過以下三種策略,讓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從文本表面走向思維深處。
一、積極營造認知語境,向語篇知識的深度發展
就英語語篇教學而言,語篇理解不僅僅是一種言語交際活動,更應該是一種讀者與編者之間心理交際的過程。要想使學生深度理解所學習的閱讀材料,教師就應該要求他們理解文本詞句的深層含義。整個文本是由詞、短語、句子構成的,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關聯,學生只有掌握了整個語篇的核心詞匯,才能將語言內化,才能真正實現對文本知識的深度理解。認知語境的營造對學生理解語篇的深層含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導和鼓勵學生根據創設的認知語境猜測詞句的意思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卡通板塊時,教師結合故事的掛圖提出了解故事情境與預測故事情節的問題:“What are they doing in picture 1?What happened in picture 2?What do they find in picture 4?”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信息,說說故事發生的語境,接著按照學生的認知思路幫助他們理解整個語篇。在幫助學生理解詞語“deep,reach”時,教師可呈現Sam去夠球的語境,讓學生感知詞的含義,進而理解“He brings some hot water quickly and pours it into the hole”。
二、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向語篇理解的深度發展
新版的小學英語教科書中故事板塊的語篇內容綜合呈現了每個單元的知識內容、語言信息與特定語境下的新知識,容量十分大,對學生整體分析語篇結構與理解文本內容會產生障礙。但“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的語篇內容簡單化、形象化,進而引導他們更深刻地理解語篇內容。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Unit 6“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故事板塊,在布置學生預習作業時,教師要求他們利用“思維導圖”,并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根據文本的主題提出相關的知識點。學生則提出了“What is it?Where is it?What can we find in this country”等知識點。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畫出“思維導圖”。學生在預習時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思考,再進入文本的學習,在對新知識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學習。這樣,既可以降低新知識的難度,也能增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信心。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導圖搜集了有關“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資料,了解了課堂上大概要解決哪些問題,教師則將學生所畫的思維導圖收集起來加以分析,就可以了解學生在預習時所遇到的問題。接下來教師借助大多數學生的思維導圖切入文本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對比、歸納、總結的基礎上系統地學習語篇。學生以“An interesting country”為中心,有的以地理知識為背景、有的以人文知識為背景、有的以著名景點為背景,通過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全面地描述一個有趣的國家,并通過介紹有趣的運動、有趣的動物、有趣的風俗等,進而將對國家的理解從地點、氣候的表面形式深入到人文風俗。
三、積極采取復述策略,向語篇思維的深度發展
英語屬于語言類的教學范疇,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部分教師在教完語篇內容后會采取讓學生機械背誦的策略,但是這一策略往往違背了語言學習的規律。語篇只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載體,不提倡學生照搬原文的背誦,而提倡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表達。因此,教師在關注學生對語篇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更應該關注他們思維的發展。復述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的內容進行內化,對所學的語言材料進行吸收、存儲、思考、整理與表達。教師在要求學生復述之前,可以讓他們充分朗讀文本,或對文本內容加以改編,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與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Unit 3“Asking the way”的故事板塊之后,教師利用板書列出關鍵詞:get on、 get off、go along、turn left\right等。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關鍵詞感知整個文本的大意,進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訓練他們實際運用語言運用的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想讓學生的語篇理解能力從文本表面走向思維深處,教師可以積極營造認知語境,讓學生向語篇知識的深度發展;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向語篇理解的深度發展;可以積極采取復述策略,讓學生向語篇思維的深度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容花,江桂英.多模態外語教學:圖文資源的整合——以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故事部分為例[J].基礎教育,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