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us
餐飲人有不少是喜歡哈雷摩托的。哈雷所具有的充滿冒險的挑戰精神,是人類的隱性的原始基因,是流淌在人們血液當中的永恒動力。秉持“哈雷”精神的冰城串吧創始人張利,在餐飲業的13年,一路沖鋒陷陣,創新燒烤串吧業態、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打造食品加工廠、未來目標瞄向新三板。
北京“沙漠”的仙人掌,潛龍勿用
常言道: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去北京,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去北京。時光回望1990年代,從東北開出的列車載滿希望的雙眼,張利就是之一。
黑龍江曾是沒落的俄羅斯貴族、潰敗的哥薩克騎兵、流離的猶太人心目中的“天堂”。數百年的時間里,這片原始荒原風云變幻,承載著史詩般的傳奇。在中國工業發展史的歷史軌跡上,東北老工業基地作為共和國長子,一度風光無限。但是到了1990年代,卻有著“幕光之城”的憂傷。張利的父母向像很多人一樣,離開了崗位。張利說:“我家一共八口人。上要贍養兩個老人、下要撫育四個男孩。父母的壓力可想而知。”高考落榜的張利,沒有選擇復讀。
身為長子的張利決定到北京闖蕩一番。兒行千里母擔憂,第一次離家時,父母塞給他700元,并且再三叮囑注意安全。張利不習慣北京服務行業的生活,很快又回到家鄉。次年,他再次選擇赴京。父母已經沒有積蓄,他只有20元的路費。張利說:“我在火車上舍不得買盒飯,就吃3元一碗康師傅牛肉面。”到了北京站,遇到一位四肢皆殘的乞討者,張利把余下的“10元大票”送給乞討者,好在有朋友來接他。回憶這段故事,張利說:“人從心底發現的善意是無聲的力量。”事實上,這份“來自內心的善意”,讓張利在每次人生的轉折點處都做了正確的選擇。
在北京最初的生活,這里就像一片沙漠,他和朋友就像兩棵相鄰的仙人掌。生活讓他們渾身帶刺,卻無以相依。張利說:“按照周易的說法,叫潛龍勿用(指在潛伏期不能發揮作用)。年輕時像匹野馬一樣,桀驁不馴。有性格、有脾氣,希望擁有很多。但是沒有想過付出。”
東北大哥的責任
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張利敲開一家餐廳的大門。從此,步入餐飲行業。張利亦是一個有恒心的人,他一直服務這家餐廳。甚至“非典”時,老板都不出現在店面,他依舊堅守著。直至2004年,老板決定徹底放棄餐廳。
張利在北京落腳后,把二弟和四弟也帶來了,而且主動挑起給三弟大學期間生活費的擔子。張利自己的薪水才450元,他業余時間就給鄰居的燒烤店“小趙羊肉串”幫忙。燒烤店老板也是東北人,很豪氣、有擔當。大家脾氣相投、互相敬重。老板有一個面包車,沒事就帶著好兄弟一起在北京城轉。“吃不起,但是我們看得起。我們觀察著餐飲市場的變化。”張利說:“我很幸運,在21歲人生觀樹立的時候,遇到了趙大哥。他沒什么學問,但是他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他做人做事充滿感恩心。而且他也教會我,男人是要有擔當的。”做餐飲先做人,并且做個好人,這個樸素的理念張利一直堅守著。
2004年,餐廳倒閉,人員解散。生命的平衡狀態被打破,反而激發了張利骨子里“愛拼才會贏”的豪氣。他在重新擇業和自主創業二者之間選擇了后者。那一年,京城最火的燒烤店是管氏翅吧、西單翅酷、西門烤翅、池記串吧等,張利沒打算做烤翅,而是堅持做自己老家的東北燒烤。冰城串吧的第一家店位于北京朝陽區松榆里,至今仍在營業,而張利的燒烤品牌已經發展到近百家直營和加盟店,成為華北地區燒烤連鎖企業最有力的競爭品牌之一。
冰城串吧,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
冰城串吧第一個店在松榆里,雖然店小,但是夢想不小。張利希望未來有一天能成為麥當勞一樣的連鎖店。他說:“那會兒我的門店還是玻璃門,人家做裝飾,我就寫字:冰城串吧,烤翅專家。”很多人為了這句話,來這里吃烤翅。
萬事開頭難,第一年幾乎賠錢。但是從2005年開始,生意迅速火爆。從2005年到2011年是冰城串吧野蠻生長的6年,當時冰城串吧的主要擴張模式是加盟。因為管理得科學到位,所以冰城串吧的加盟店品質精良。2009年,冰城串吧正式成立公司并進入天津,一口氣在天津開了20多家店。而今,張利已經把目光瞄向中原市場,他認為占領中原市場后,能更加快速發展。
冰城串吧的驚人之舉,莫過于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2014年7月15日黑龍江綏芬河人用112.374米的烤串拿下了“世界最長烤串”吉尼斯世界紀錄,2014年10月19日本栃木縣用121.24米的烤串將這項紀錄奪走。冰城串吧為國人把這項紀錄奪了回來。不僅在長度上用壓倒性的優勢完勝,更是在味道上做到了極致,打造了世界最長194.5米長且好吃的烤串。張利說:“之所以是194.5米長,是因為當時恰逢抗戰勝70周年,所以希望比日本栃木縣的紀錄長出70米。”為了這一榮譽,冰城串吧花費了近120萬元的人民幣。張利說:“我們練習了三次,光羊肉就用了1.5噸。” 當年,具有10年以上燒烤經驗,并活躍在燒烤界的108名國內頂級專業烤師前來助陣。他們在統一指令下,以哨令、旗語、鼓陣,為統一口號,在火候、調味上全方面保證烤串的味道。
快人一步的食品加工廠
張利的信念是,要做就做到極致,所以他不僅注重菜品的品質、品牌的擴張,而且更加注重長遠的發展,2015年張利在燕郊建立了食品加工廠。
2015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通州正式成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2016年6月,通州區規劃再次上升到國家戰略,通州從之前規劃的“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定位上升到目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初確定的6平方公里的行政副中心,到目前通州區域范圍內906平方公里已全部被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范圍,相當于在通州重新建造一個北京城區的面積。張利河北燕郊的食品加工廠緊臨北京的行政副中心通州。提及加工廠的黃金位址,張利笑著說:“這次真是幸運。”
作家錢鐘書說:“天下沒有偶然,偶然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張利認為:“做品牌一定要有領先精神,時間不用多,領先兩年即可。”張利最初做冰城串吧時就領先了品類,而當餐飲業界審視中央廚房時,張利已經決定快人一步做食品加工廠。食品加工廠位于河北燕郊,占地15畝,廠房面積10000平方米,目前投資超2000萬元,據悉是全國第二家SC企業。食品加工廠分為4條生產線,固態、液態、半固態調味品、速凍肉食品。工廠可以提供門店所需90%以上的物資。而對于少數無法在這個系統上實現的,則在中央廚房中操作。食品加工廠,不僅保證冰城串吧門店的需求,同時也為很多知名品牌服務。張利下一個目標,希望將自身的烤串產品分銷到超市中,并可以在京東、天貓等渠道開啟銷售,由此作為食品工廠自身的營收渠道。目前,食品加工廠是冰城串吧的一個重要盈利點。
當然,食品加工廠的道路十分曲折。張利說:“有些時候就得熬,熬過去就好了。”因為他也在建立中央工廠和中央廚房的道路上摔過跟頭。張利建立過兩次中央廚房,第一個中央廚房是按照100家門店的規模建立的。它在正常運作了3年(2012-2015)之后,因為地理偏遠、證照問題等原因被迫放棄了。張利說:“做企業就是逐漸少犯錯誤的過程,我們都在躲坑。當時我找到這個方向,在中央廚房和中央工廠的認知上有點模糊。我找了一塊地租了,在通州馬駒橋,但后來發現無法辦證照,因為沒有房屋證明,土地的屬性也不對。產量方面,也沒有關于未來三五年的規劃。另外,工廠動線設計不好的話,就不能實現工廠功能性的轉化,還會增加人力成本。我們當時在這些地方都不夠熟悉,花了上千萬元的學費。到2014年年末,我到燕郊重新開始籌備新工廠,2015年12月搬遷、投產,當時請了很多教授、專業人員過來,打造了一個耗資2000多萬元的高質量現代化工廠。”張利對成于成功和失敗看得很淡,他認為做實業就要交學費,跌倒了爬起來就好。
目標新三板
回顧冰城串吧成長的13年。張利說:“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布局,布局又決定了結局。的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在最初取得成功的幾年里,張利很滿足現狀。但是,互聯網的沖擊讓他警醒,餐飲事業不進則退。所以,他時刻思考著發展。面對互聯網的沖擊,他很迅速學會利用互聯網來發展自己,不僅利用互聯網輔助實體銷售,而且不惜重金策劃了“挑戰世界最長烤串”的熱點新聞事件,讓冰城串吧迅速進入消費者視線。隨后,快人一步打造食品加工廠。張利說:“希望三年內食品加工廠能夠登陸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