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說“天這么一熱,似乎把故都的春夢喚醒,到處可以游玩,人人想起點事做,溫度催著花草果木與人間享樂一齊往上增長。”光明日麗的北京初夏,中國南北美食家——前任《北京晚報》美食周刊主編白瑋、盛宴雅集創始人霍權、主持人、廣東省食文化研究會會長莊臣相聚北京,契闊談宴,知交故情洗心塵。
美食家們品嘗了地道北京菜,薄酸微辣的罐燴鴨舌烏魚蛋湯、技法獨特的火燎鴨心、從出生那一天起就被“算計”的烤鴨,菜品的“不凡身世”在美食家的舌尖化做一段傳奇。白瑋先生更認為,超脫于“獲得食材的方式、烹制食材的方法,對待食材的態度”之上,飲食承載著中國的文化。《禮記》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汗尊而杯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爆粟粒、烤小豬,挖土坑盛酒,用手掬飲,再用草槌敲地取樂,這大約就是先民視為美食美酒的盛事,用自己最得意的生活方式,祭祀鬼神,表示對祖先和神靈的崇拜和祈禱,這就開始了禮儀的行為。所謂禮之初始諸飲食,揭示了文化現象是從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中發生,這是中華民族順應自然生態的創造。從美食發生諸多轉化,轉化成了功利、權力、政治等。為什么用九鼎象征九州?因為鼎是權力的象征。“天地味道”,味是外在,道是實質。道字暗藏玄機,也值得深思。
罐燴鴨舌烏魚蛋湯
莊臣:烏魚蛋湯和主席有一點淵源。建國初期,毛主席在豐澤園招待貴賓,點了“烏魚蛋湯”這道魯菜。主席晚年的時候,也念著這碗湯。
霍權:中餐是以烹飪技巧為評判標準。就像我們喝的這個湯叫罐燴鴨舌烏魚蛋湯,它不僅僅是烏魚蛋湯。燴是一個技法,燴和湯的區別是湯底不一樣,湯的內容也不一樣。
莊臣:烏魚蛋湯口感豐滿,先酸后辣,酸辣共同激蕩味蕾。
涅槃美味火燎鴨心
霍權:我前段時間陪同英國記者,采訪了全聚德、大董、四季民福三家著名的烤鴨店。在三家餐廳,除了烤鴨之外,我還另點了兩道菜,涼菜是芥茉鴨掌,熱菜是火燎鴨心。為什么是火燎鴨心?因為火燎這個技法,魯菜里用的特別少。它的技術標準是油溫到十一成熱。十一成是什么意思?就是已經起火了,邊緣已經火苗就冒起來了,拿著這個用茅臺鎮上的酒泡過的鴨心,下去的瞬間打散,立刻就撈出來,撈出來立刻就吃。加上蔥絲和香菜,吃火燎味。據資料記載,早前做這個菜的時候,廚師要用濕毛巾把胳膊給搭上,因為怕燒傷,需要特別小心。所以,這道菜從技術到表演,都是絕活菜。
莊臣:這是很難表演的一道菜。就算我們在自己家里炒菜,油溫超過240度。就會有焦的味道。但是這火燎鴨心一點焦味都沒有,還有酒的味道。
霍權:“與眾不同的烹飪技藝”是這道菜的關鍵。
從出生那一天起就被“算計”的烤鴨
莊臣:1994年家父還在世,我帶去來吃全聚德。當時每個鴨子都寫著號牌。
霍權:我們對烤鴨所關注點都是在烤鴨上。開漿、刷皮水、然后是烤。事實上我發現中國還真有一個特別牛的東西,就是對于鴨子的養殖。其實叱詫中國150年以來,從最早的北京填鴨,到現在的櫻桃谷鴨,不僅鴨子的品種變了。而且,對鴨子的研究細致到鴨子的皮和肉,就是脂肪比例。而且,不同店用的鴨子的天數都是不同的。過去是45天,而到現在的有43天的,還有40天的。這一天天的區別是什么呢?這三個餐廳的烤鴨總監我都見到了。都在說這事,就是每一天的變化,鴨子的肉和骨頭的變化都不一樣。事實上,我當時就想,如日本的牛肉一樣,事實上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表面上看很粗糙。但是實際上,在前端的研究已經特別深入了。但是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以為養鴨子,差不多到時間一宰,事實上在很多很多的細節上我們都不知道。而且包括這個鴨子,我問烤鴨總監:“這個鴨子能不能烹制別的菜?”他說“不行,鴨子只能做烤鴨,因為它的脂肪含量,專門是為烤鴨設計的。”中國的烤鴨之所這么好吃,因為鴨子從種苗開始,皮肉,肉里的含水量、脂肪含量等,都是我們在前端設計出來的。這個設計完全可媲美日本人對他們的牛肉的設計。
莊臣:北京烤鴨最先用的是北京填鴨,后來英國人對北京填鴨進行了基因改良,繁衍出櫻桃谷鴨。有資料說,全世界每年消耗25億只櫻桃谷鴨。
霍權:北京烤鴨的含金量就像日本的和牛一樣。和牛的品牌故事講述了它的前端養殖——喝啤酒、聽音樂。所有的品牌故事都為商業服務了。我們的前端做到了科學化,但是沒有故事沒有做到這種程度,是因為我們的品牌故事卻沒有宣傳到位。
白瑋:這是時光的故事,餐飲亦如春水般,不斷向前。
莊臣:烤鴨的所用的鴨子應該是43天。其實廣東的燒鵝也一樣,都是有天數的。有六十天、九十天和一百天。基本上這三個等級,六十天的燒鵝以食肉為主,因為皮下脂肪不夠,所以不夠脆。百天的燒鵝基本都是銷售至香港。
霍權:禽類的香氣都在油脂里面,這就是所謂的脂香。如果沒有油了,香氣肯定就沒有了,吃烤鴨還是要吃香的啊。全聚德烤鴨肩負著150年的傳統,肩負這一個責任。
莊臣:全聚德的鴨子是有肉香味的,它有纖維感。當然,很多年輕人喜歡大董烤鴨的“酥不膩”。
白瑋:“天地味道”,味是“道”的層面,更應該深入挖掘美食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