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良
阜新銀行振興支行
【摘 要】新時期的改革發展背景下,各行業的發展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在銀行領域的改革發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下,銀行業發展中就存在中諸多風險隱患,而加強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就顯得比較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銀行業風險的主要特征體現和風險表現加以闡述,然后對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產生的原因和風險防范控制的措施詳細探究,希望能通過此次理論研究,有助于銀行業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銀行業;風險防范
引言
銀行業是我國金融領域重要機構組成,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形勢下,加強對銀行業風險的有效防范以及化解就顯得比較重要。在面對新常態環境下的銀行業改革發展,就要充分注重發展模式的創新,在風險防范的方法措施上進行優化,保障銀行整體行業的良性發展,加強對銀行業風險防范控制的研究就有著實質性意義。
1.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的主要特征體現和風險表現
1.1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的主要特征體現
第一,銀行業風險的客觀性特征。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顯示出了新的特征。在客觀性特征上比較突出,銀行業務的開展就必然會存在著風險,這一風險并不會因為人們意志轉移,所以在風險的客觀性特征上就比較突出[1]。風險的客觀性主要是由于市場經濟主體的有限理性因素下產生,以及市場經濟主體機會主義傾向因素下產生,還有事信用終結性以及對象復雜性的因素產生。故此,在風險的客觀性特征上就比較突出。
第二,銀行業風險的擴散性特征。新常態下的銀行業發展過程中,對銀行風險的控制就顯得格外重要,銀行業風險在擴散性的特征上比較鮮明。由于銀行業風險和其他經濟風險有著不同,銀行機構的風險對其在市場中的生產發展有著很大影響,會造成群眾儲蓄投資者的損失,在風險的擴散性特征上就比較突出。在風險的擴散性特征上,主要是金融機構是儲蓄以及投資信用中介組織,也是存款比較集中的機構,一旦發生風險問題就會形成連鎖反應[2]。金融機構向社會提供信用中介服務,也是創造信用,一旦發生風險隱患,就會造成信用上負面影響。
第三,銀行業風險的可控性特征。新常態下的銀行風險特征中的可控性特征也比較突出,在風險發生前以及發生后,能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控制和防范。銀行風險是可識別以及可分析和預測的,對風險性質以及產生條件明確之后,就能采取科學的管理方式,對銀行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這樣就能最大化的挽回損失。
1.2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的表現
其一,銀行業信用風險類型。新常態下的銀行業風險類型比較多,其中的信用風險是比較突出的風險類型。銀行業務中發放貸款是重要內容,例如在貸款業務方面就要求銀行對借款人信譽作出判斷,而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一判斷就存在著誤差,從借款人的信譽在未來可能會降低,從而就會面臨信用風險[3]。由于借款人沒有履行相應的業務,這就給銀行帶來了經濟損失。
其二,銀行業利率風險類型。銀行風險類型當中的利率風險也是重要風險類型,主要就是銀行的財務狀況在受到利率變動的因素影響下,所出現的風險,這對銀行盈利和資產負債等經濟價值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在銀行風險中的利率風險主要形式就是重新定價風險以及收益曲線風險和基點風險、選擇權風險等。
其三,銀行業市場風險類型。銀行風險中的市場風險是比較常見的風險類型,這是比較具體的外匯風險[4]。匯率不穩定的情況下,外匯業務當中就會隱藏著相應的風險,可能會對銀行造成很大經濟損失。在市場風險的控制方面就顯得比較重要。
2.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產生原因及防范控制
2.1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產生原因分析
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產生的原因比較多,其中受到高比例的不良貸款因素的影響,就會大大削弱銀行流動性以及支付能力。在經營管理的水平不高,也會造成利潤的下降。總的來說,銀行業風險產生的原因中體制原因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在受到傳統經濟體制慣性作用的影響下,政府對銀行的行政干預過強,這就比較容易發生經營風險。在體制因素中,國有獨資商行在銀行部門當中占有比較重要的支配地位,過分的依賴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沒有得到充分重視,以及國有企業信貸約束軟化,經營狀況不理想等,這些都是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2.2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防范控制措施
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防范控制就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實際中的風險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筆者結合實際,對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的防控提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補償應急風險控制制度建設。為能保障銀行業風險防范控制的整體效率水平提高,就要及時建立風險補償應急制度,對風險緩沖機制有效完善,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盡快的達到8%,保障措施的實施中,可把現行國有獨資商行所得稅率55%下降到其他商行33%,建立現代公司制度,構件擴股增資的有效機制。加快實施五級資產分類的方法,對銀行的財務狀況中的流動性比率以及杠桿比率和效率比率等幾個重要層面進行考察。
第二,加強對風險的宏觀控制。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防控,要從宏觀上著手實施,對貸款增速回穩的趨勢能有進一步的認識,對發展戰略實施科學的調整,對銀行貸款的期限管理層面進行強化,推進信貸資產流轉等多種手段共同實施。再有就是對社會融資的方式轉變趨勢要能有進一步的認識,加強創新驅動能力的提升,銀行業要積極探索非信貸以及表外業務的創新發展,積極的拓展業務的范圍等。還要充分認識不良貸款反彈的趨勢,對風險隱患的防范化解的措施加以落實。
第三,強化銀行風險監管機制的落實力度。在對銀行風險的防范控制過程中,從監管方面加強是比較關鍵的,要能進一步落實貫徹分業經營以及分業管理的原則,對機構的定位能明確化,讓每類金融機構在職能范圍內開展,嚴格制定銀行設立以及市場推出管理制度[5]。銀行機構要定期的向監管機構進行對風險資產的情況進行匯報,對不良資產變化以及內部稽核處理等情況進行報告,只有從監管層面得到了加強,才能真正有助于保障銀行的正常運營。
第四,對銀行業信用風險防范。具體的風險風險就要注重防范的針對性和科學性,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將產權改革作為重點,在內部控制制度方面進行強化。及時轉變政府職能,對政府的行為能嚴格規范,政府方面要減少對銀行業的行政干預,保障信貸資金的合理使用,這對降低銀行的引用風險就有著積極作用。再有就是要對財政收支體制進行深化改革,對財政和銀行的關系能理順,逐步的實現銀行經營行為企業化。只有在這些基礎層面得到了加強,才能真正有助于銀行業風險防范化解目標實現。
第五,重視對現代資產證券化的推進。保障銀行業風險的有效控制,就要從多方面著手實施,對信貸資產證券化加以推進,積極探究新型的風險控制手段并加以應用,提高資本的流動性。只有在這些層面加強實施,對銀行的風險防范效果就能良好呈現。
3.結語
總而言之,銀行業風險防范要注重方法的科學應用,對實際的風險防范找到針對性防范的措施,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銀行業的風險防范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所以在風險防范方面要能有一定超前性以及預見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實際中的風險問題。
參考文獻:
[1] 單純子. 淺析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與風險[J]. 現代商業. 2017(02).
[2] 寧宇. 對銀行業風險和前途的思考[J]. 資本市場. 2015(04).
[3] 李遼遠. 深層次結構下的歐洲銀行業風險狀況分析[J]. 國際融資. 2015(09).
[4] 呂金花,張從林. 銀行業風險案件超前防控探究[J]. 河北金融. 2016(02).
[5] 趙強. 我國銀行業風險的防范與化解[J]. 北方經濟. 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