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博物館里的中國
李 瑩
在眾多類型的博物館中,最具有時代特征的一類就是革命博物館。這是一個滌蕩人類靈魂的地方,它記錄著苦難,回蕩著憤怒的吶喊,卻也同樣充斥著勝利的喜悅。血與火的詩篇在這里交織,紅色的希望亦在這里冉冉升起。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我們不妨一起走進革命博物館,在這個氤氳著紅色記憶的地方,祭奠那些用火熱的鮮血換來我們美好今天的先烈們。
血染衣衫終不悔
這是一件毛呢面兒、緞子里兒的藍色上衣。衣服的主人黃禎祥是四川雅安人,同盟會會員。1911年10月27日、28日,革命軍與前來鎮壓辛亥革命的北洋清軍在漢口劉家廟展開激烈戰斗,黃禎祥當時擔任革命軍敢死隊隊長。戰斗中,黃禎祥兩次負傷,血染征衣。戰后,黃禎祥在這件血衣上繡字以作紀念。左臂上繡的字是:“九月初六(1911年10月27日),敵人攻劉家廟,槍傷左肩之紀念。”右臂上繡的是:“初七日(10月28日)與敵大戰,槍炮三尊,敵炮如雨,打斷右膀,今共和國成立,以作紀念。”1980年,黃禎祥的長孫將這件血衣捐獻給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黃禎祥血衣
精神永存刀常在
照片中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叫楊云峰,他曾是“七七事變”中打響抗戰第一槍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的一員。他手中的大刀現在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收藏,成為記錄二十九軍浴血抗戰歷史的實證。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成立后長期駐扎在中國西北地區,裝備較差,但官兵大多有武術基礎,日常訓練比較重視肉搏技術。結合這些特點,軍長宋哲元提出了建立大刀隊的設想,自造大刀,全軍習武。負責訓練的副軍長佟麟閣,親自到北平(今北京市)聘請具有民族氣節的武術名家李堯臣擔任武術教官。李堯臣深為二十九軍抗日救國的精神所感動,欣然前往。他結合自己的拿手技藝,為二十九軍創編了一套“無極刀法”。這種刀法既可作刀劈,又可當劍刺,套路簡單易學,實戰性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二十九軍官兵奮起反擊。據當年7月12日《世界日報》報道:“日軍二百余名……被宋部大刀隊迎頭痛擊……被斬首者占三分之一。”日軍傷亡慘重,二十九軍大獲全勝。

1995年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時,88歲的楊云峰先生在宛平城頭舞動著象征二十九軍輝煌歷史的大刀
二十九軍的勝利捷報和大刀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當時年僅23歲的作曲家麥新奮筆疾書,編寫了一首慷慨激昂的抗日歌曲《大刀進行曲》。這首威武雄壯的抗日歌曲至今仍被人們傳唱。
如今,這把追隨楊云峰參加了無數次戰斗的大刀靜靜地躺在展柜中,刀身的鋒芒依舊……
至死不屈英雄志
1945年8月16日,旅順日俄監獄管理者田子仁郎接到了一項任務:處死兩名“至今無任何反省悔改表示”的中共黨員。沒有法庭,沒有宣判,共產黨員劉逢川、何漢清在旅順日俄監獄的絞刑架下英勇就義。那年,劉逢川37歲,何漢清年僅24歲。
劉逢川原是張學良東北軍騎兵第三師的一名軍官。1938年被八路軍俘虜后,他的人生發生了轉折,走上了革命道路。1942年,劉逢川與助手何漢清組成大連情報組,分頭潛入大連,設立秘密電臺,開展情報工作。
劉逢川、何漢清在大連期間,傳送了許多寶貴的情報,內容涉及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1944年12月3日午夜,剛剛結束工作的何漢清正要關閉無線電發報機,忽然聽見門外響起一陣刺耳的哨音,緊接著就是“咚咚咚”的砸門聲。何漢清知道事情不妙,立即打開后窗準備撤離,可是已經來不及,日本軍警、特務將何漢清的住所團團包圍。原來,日軍早已確定了秘密電臺的位置,并提前布置了逮捕行動。同一天,劉逢川也遭日軍逮捕。
1945年5月21日,日本在“量刑”意見報告中寫道:“劉逢川、何漢清均系中共黨員。他們斷定,中國民族革命之完成……必須從中國領土上趕走日本帝國,進而消滅日本帝國,此外別無他途……而且,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至今尚無任何反省悔改的表示。對待此等對我采取敵視活動的分子,按其情理則毫無減刑的余地,判處極刑則是最為適當的。”
1945年8月16日,就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第二天,一輛小汽車將劉逢川、何漢清押送到旅順日俄監獄絞刑室。兇殘的敵人在當天下午兩點左右將二人秘密殺害。他們犧牲后,僅留下劉逢川烈士的一首詩:“新舊年過在獄中,艱苦常羨烈士風。至死不屈英雄志,革命氣質旋鮮明。”
革命博物館中的每一件藏品都蘊含一段記憶,千萬段記憶匯聚成同一主題,那就是近代以來的中華兒女在尋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中的夢想、實踐和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中國夢的偉大理想正是革命記憶的現代延續。讓我們一起在革命博物館里深入而直觀地去了解中國的革命歷史,以史為鑒,警鐘長鳴,在感動和震撼中,不忘國殤、不忘先烈,從小立志,堅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選編自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博物館里的中國》之《追尋紅色記憶》,魯鑫編著。)
帶著“?”走進博物館
問題:怎樣在博物館里參觀學習呢?
步驟一:了解你要走進的博物館
先在課下了解將要參觀的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列出你最想看的展品;參觀時在自由提問環節(若無此環節設置,可在參觀結束后詢問輔導員或講解員老師)提出你最疑惑的問題。
步驟二:認真跟隨老師的引導
要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把打動你的地方認真地記錄下來,并寫下自己的發現和思考。
步驟三:做好參觀后的回顧學習
可以為自己留下一份珍貴的游記,也可以把有趣的內容分享給身邊的人,或者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以后的閱讀中。
(欄目特邀編輯 張 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