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盼盼
安徽工程技術學校
【摘 要】本文通過對電工儀表的使用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分析,對《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困難進行歸納總結,研究探索出《電工儀表與測量》教學中能夠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方法與措施,從而使《電工儀表與測量》的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目的,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電工儀表與測量;教學改革;興趣;教學方法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科學技術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高精生產技術等廣泛應用 , 最為經典的電磁感應測量技術已逐步成熟。當今電工測量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計算機、數字化、模塊化、高速化、集成化、智能自動化的測量技術方法,電工儀表與測量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也主要集中在這幾方面。目前,《電工儀表與測量》是電工電子、電氣自動化等專業的一門理論與實際工作聯系較為密切的專業技術課。教師在課程授課過程中,必須強調常規的電工儀表與測量的基本組成結構、工作原理以及應用技術要點的重要性,使學生的基礎打牢固,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實際應用中的電子儀表與測量技術。
一、《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授課中遇到的困難
(一)授課內容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當前,《電工儀表與測量》課本的大體內容只局限于傳統的電工儀表測量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還有就是一些儀表使用技術要點,對于工程中使用較為普遍和成熟的數字電工測量技術部分內容很少涉及到。工農業生產逐步向大規模、密集化產業發展,對電工測量儀器儀表的功能、性能、測量速度、準確度,以及使用便捷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本課程內容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
(二)教師自身教學能力有限
1.教學知識匱乏有待補充。
筆者作為一名工作十年的教師,自感教學知識和教學能力有限。自己在學校時所學習的那些知識有些已經陳舊、過時,不能跟上現代科技的進步。參加工作以來雖然通過自身的學習知識面有所提升,但是出去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不多,使得一些較先進的技術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及時的傳授給學生。
2.教學方法有待創新。
《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教學過程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增強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是本門課程改革的重點,但是如今《電工儀表與測量》課本內容枯燥乏味,與社會生產實際應用嚴重脫節,這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熱情,阻礙了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以至于不能達到課程預期的教學效果,很難為工農業生產領域培養出優秀的電工測量技術人才。
(三)學生自身理論不能與實踐有效結合
《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教師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和學生所掌握知識的程度等,使學生將在課本中所學習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課本中知識內容的更新滯后于工程實際應用、學生能夠進行的實習機會也很少,這樣不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工程實踐使用相結合,嚴重影響其消化吸收和興趣的培養,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電工儀表與測量》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教材內容的改進
技術的發展,知識的更新,教學內容必隨之更新,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大有益處。目前筆者學校采用的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常用電工儀表的結構、工作原理、選擇及使用方法,以及正確選擇和使用常用電工測量儀表的基本技能。由于近年來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為電工儀表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材中的有些儀表型號已經過時,不能滿足當今科技對電工儀表的高要求,所以學校應該編制適合自己專業特點的教材,那么在編制教材方面遵從一下三點。
1.牢牢抓住教學重點。
《電工儀表與測量》的教學重點是電工儀表基本原理、測量 機構和測量線路,它們是分析電工儀表與測量的基本內容,不論電子儀表技術怎樣創新發展,萬變不離其宗,掌握基本原理是更好地實際操作的基礎與前提。電工儀表與測量的基本原理、測量機構和測量線路是學習本課程的基礎,是學習各種不同測量機構的共性知識。
2.注重電工儀表的選擇教學。
根據測量要求正確地選擇電工儀表是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由于學校一些儀表設備比較陳舊,要及時更新換代,然后將換代后的儀表的結構、原理、使用注意事項等都編入教材。
3.編制配套的實驗教材。
為了實現理實一體化,筆者本校更新換代了一匹儀表,又引進了一匹先進的電工儀表,那么就很有必要制定一套新的配套實驗教材。該教材的每一個實驗項目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內容、實驗記錄、自制演示光盤等。
(二)教學環境的改革
電工儀表與測量這門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不能采用純理論的教學模式。學生必須要把理論和實踐,也就是具體的儀表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與效果。教師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要做到一下兩點:①必須讓學生能夠接觸到具體的儀表設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實際操作;②建立配套的實驗室,構建一個能激發學生自主創新能力、開放式的實踐平臺,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提供條件。
(三)教學方法的改進
傳統的理論教學方式,主要就是以教師為主,主要是填鴨式教學,教師講課缺乏互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些現象,筆者在教學上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方法上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做了改進。
1. 演示—議論法。
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演示實驗錄下來,然后多媒體放給學生看。在看到過程中一邊發問,師生通過觀察現象、相互議論引入新課題。這樣可以直觀地激發學生思維,使其得到初步的感性認識,再通過教師講解,能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如講授電工儀表與測量的單向電能表的接線方法、通用示波器等課時我均采用此法。
2.分組教學法。
所謂分組教學,就是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設定一個組長。教師采用引領式教學,布置課程任務。由組長進行分工,安排每個組員的具體任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這樣既實現了對知識的學習,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事情做,打破以往以教師為主,學生只用耳朵聽的舊的教學模式,又鍛煉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團隊合作意識,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
(四)改革考試形式
以往的考試形式是以筆試為主要考試方式,教師通過統一批閱試卷,評分來結束該門課程的學習任務。改革后的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組成。①學生的平時表現成績包括平時上課的表現、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及小組競賽成績的綜合。②筆試考試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建立與專業能力目標相對應的課程理論考試與實踐技能考核試題庫。③實際操作部分以所學的幾個典型儀表作為考核重點,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主要考查學生對常用儀表是否熟悉,還有操作步驟的熟練程度,以及對主要注意事項是否了解。
三、結語
《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具有較強技術性、理論性的特點,又與實踐聯系較為緊密,教師在教學中面臨中許多難題,學校各種硬件條件的不足、課本知識的滯后,在教學過程中 , 教師應注重教學的整體性、統一性,抓住電工儀友與測量的重點內容,并充分運用類比的教學方法,加強概念教學,把電工儀表的實際應用案例引人教學中,使學生對新型的數字化、智能化、以及網絡化的測量儀器儀表更力口熟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電工人才。
參考文獻:
[1]余曉健.《電工儀表與測量》教學方法的改進.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3):65一68.
[2]胡淑沖.關于《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的教學探析.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3(97):1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