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江西省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普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胃切除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危險因素研究
孫勝
(江西省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普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研究胃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危險因素以及對策,預防胃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的發生。方法 臨床納入163例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觀察患者胃排空障礙情況。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收集,記錄臨床資料情況。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有差異的臨床資料進行計算,分析患者胃切除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危險因素,并分析應對措施。結果 共納入163例胃切除術患者,術后發生胃排空障礙的患者共35例,占21.47%。胃排空障礙患者與未發生胃排空障礙患者對比,性別對胃排空障礙無影響(P>0.05);而年齡、教育程度、原發病、白蛋白水平、BMI、術前幽門梗阻、手術方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鎮痛泵應用以及術后并發癥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有差異項目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發現白蛋白水平、手術方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是胃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危險因素。結論 胃切除患者術后對胃排空障礙的影響因素較多,臨床上予以營養支持治療,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盡可能采用BillrothⅠ式胃腸吻合,可有效降低胃切除后胃排空障礙的發生。
胃切除;胃排空障礙;危險因素;對策;研究
胃大部切除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外科手術,多數患者行胃切除術后容易引起非機械性梗阻,被稱為胃排空障礙,是胃切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目前隨著胃癌等疾病的不斷增加,胃切除手術在臨床上開展也越來越頻繁,導致胃排空障礙發生率持續升高[2]。研究認為[3],胃切除術后胃排空障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胃大部切除患者術后給予良好的針對性處理措施可進一步降低胃排空障礙的發生。因此研究胃大部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發生的相關因素,探討針對性措施是關鍵。本文對胃大部切除患者進行研究,收集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研究胃大部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影響因素并分析對策,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納入江西省九江學院附屬醫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間行胃大部切除的163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8例,女65例,年齡22~84歲,平均年齡(58.3±4.2)歲。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收集,記錄可能引起患者胃切除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危險因素。根據相關文獻查閱影響因素進行資料收集,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原發病、白蛋白水平、體質指數(BMI)、術前幽門梗阻、手術方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鎮痛泵應用以及術后并發癥等。對有差異的資料進行Logistic回歸計算,分析胃切除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危險因素,并針對性分析應對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胃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的發生率。觀察胃排空障礙患者與未發生胃排空障礙患者臨床資料對比情況,將有差異的項目帶入Logistic方程計算,分析影響胃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危險因素。根據胃排空障礙診斷標準[4],術后10 d不能常規進食,出現嘔吐以及胃潴留現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進行計算,是否發生胃排空功能障礙作為因變量,患者臨床資料作為自變量,以P<0.05為逐步篩選變量的標準。
2.1 胃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發生率 共納入163例胃切除術患者,術后發生胃排空障礙的患者共35例,占21.47%。
2.2 胃排空障礙患者與未發生胃排空障礙患者臨床資料對比 胃排空障礙患者與未發生胃排空障礙患者臨床資料對比發現,性別對胃排空障礙無影響(P>0.05);而年齡、教育程度、原發病、白蛋白水平、BMI、術前幽門梗阻、手術方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鎮痛泵應用以及術后并發癥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胃排空障礙患者與未發生胃排空障礙患者臨床資料對比
2.3 胃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多因素回歸分析 將上述有差異項目帶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發現白蛋白水平、手術方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是胃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胃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多因素回歸分析
胃排空障礙是胃大部切除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數學者認為[5-6],在胃大部切除手術中,患者迷走神經受損,胃部完整性遭到破壞,導致胃腸激素分泌失調,引起相關炎癥及水腫,導致胃排空功能障礙的發生。
本文對本院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白蛋白水平、手術方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是胃切除患者術后胃排空障礙的危險因素。(1)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可有效顯示胃腸壁吻合口水腫情況,若白蛋白水平過低,則顯示局部局限性運動功能障礙[7];(2)手術方式:實施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灶并重新建立胃腸道系統,BillrothⅠ式相對來說對胃部迷走神經損傷較小,影響胃泌素有限,解剖生理結構影響較小,從而對胃排空的影響較小[8];(3)手術時間:麻醉、溫度、切口暴露時間越長,對胃壁組織、胃蠕動功能等損傷越大,容易導致胃排空障礙發生[9];(4)術后并發癥:術后并發癥過多不僅影響患者機體恢復,同時對胃功能產生較大影響[10]。
對上述因素進行分析后,本院提出針對性對策。(1)營養支持:在患者術后恢復期間保障患者營養充足,良好的營養支持可增強患者免疫力,提高對麻醉、手術的耐受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2)需要胃切除的患者在條件允許下盡可能采用BillrothⅠ式胃腸吻合術進行治療,吻合后胃腸道與正常潔解剖生理相似,更加符合人體內環境,減少后遺癥的發生。(3)縮短手術時間:做好術前術后宣教工作,提高手術相關人員的配合度以縮短手術時間。(4)并發癥處理:術后密切監視患者生命體征,一旦出現并發癥需要及時進行治療和針對性處理。
綜上所述,胃切除患者術后對胃排空障礙的影響因素較多,臨床上予以營養支持治療,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盡可能采用BillrothⅠ式胃腸吻合,可有效降低胃切除后胃排空障礙的發生。
[1] 殷曉煜,蔡建鵬,陳偉,等.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并發癥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2014,19(2): 129-134.
[2] 崔志剛,崔乃強.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早期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3,53(42):71-73.
[3] 李建峰.老年結腸癌伴急性腸梗阻治療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8):3578-3579.
[4] Futagami S,Yamawaki H,Izumi N,et al.Impact of sleep disorders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Nizatidine improves clinical symptoms,gastricemptyingandsleepdisordersin FD patients[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3,28(8):1314-1320.
[5] 段建軍.功能性胃排空障礙臨床特點及治療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1):67-68.
[6] Bornhorst GM,Chang LQ,Rutherfurd SM,et al.Gastric emptying rate and chyme characteristics for cooked brownandwhitericemealsinvivo[J].Journal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3,93(12): 2900-2908.
[7] 甄福喜,施賽磊,薛磊,等.中下段食管癌Ivor鄄Lewis術管狀胃寬度與術后早期胃排空障礙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6,19(9):985-989.
[8] 王永超,李強.胃切除術后胃排空障礙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7(7):687-693.
[9] 高燕莉,張鐳,劉曉娟,等.肺部容積高分辨CT低劑量掃描方案的體模與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13,33(1):91-94.
[10]袁春,崔寧,王炳軍,等.253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臨床表現特征[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27):3413-34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