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輝
河南新鄭市人民醫院口腔科 新鄭 451100
牙周手術治療牙齦瘤效果觀察
張永輝
河南新鄭市人民醫院口腔科 新鄭 451100
目的 探討牙周手術治療牙齦瘤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將60例牙齦瘤患者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治療,觀察組給予牙周手術治療。對比2組臨床效果及治療滿意度。結果 術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治愈率及治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牙齦瘤患者行牙周手術治療,效果良好,且患者滿意度高,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牙周手術;牙齦瘤;臨床療效
牙齦瘤主要來源于牙齦及牙周膜的結締組織,是齦乳頭處生長的炎癥增生物。結石、菌斑及不良修復體是發生牙齦瘤的相關因素。2013-12—2016-07間,我科對30例牙齦瘤患者行牙周手術治療,并與同期行常規手術治療的30例患者進行對比,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60例牙齦瘤患者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18~45歲,平均32.5歲。病程5~24個月,平均14.3個月。觀察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18~46歲,平均33.2歲。病程5~25個月,平均14.5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手術治療。取仰臥位,常規消毒。局麻下距離牙齦瘤2 mm處將牙齦瘤切除,并將波及的患牙拔除。應用刮匙徹底刮除病變組織,并用咬骨鉗去除病變周圍相應的牙槽骨。將明膠海綿填入牙槽窩內后縫合。囑患者咬住棉卷壓迫止血。觀察組首先行常規牙周治療,如齦下刮治、根面平整、齦上潔治、去除不良修復體、調整咬合等。然后再實施牙周手術。取仰臥位,常規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腫塊基底周圍0.2~0.25 cm健康的牙齦切口,直至對應骨面,并及時止血,確保手術視野清晰。把瘤體組織全部切除干凈,并保留患牙。取內斜切口將部分游離齦切除,充分暴露患牙根面及對應牙槽骨。對根面上的結石、牙周膜纖維及感染牙骨質用刮治器刮除,并完整翻瓣牙周膜。用骨鉗或刮匙將病變波及的相關牙周膜骨膜及周圍的骨組織徹底刮除。將瓣膜內的炎性肉芽組織充分去凈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后復位。壓迫止血、清潔創面后予以縫合。若瘤體較大,切除后過多暴露牙槽骨時,可把鄰牙的牙齦側向轉位瓣充分覆蓋暴露的骨面。若創面較大無法進行縫合時,應用碘仿紗條或牙周塞制劑覆蓋在創面上。將切除的瘤體及時送檢。術后保持口腔清潔及衛生,口服抗生素,并應用含漱劑漱口7 d。7~10 d后拆線,將牙周塞制劑去除。
1.3 療效評價標準 術后隨訪6個月,對效果進行評價:牙齦色澤正常,無牙周袋形成,牙齦乳頭形態良好,牙髓活力未改變,牙齒無松動,為治愈。牙齦瘤復發為無效。根據本院自制的調查表評定治療滿意度,總分100分。不滿意:<60分。基本滿意:60~90分。滿意:91~100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30×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治愈29例(96.7%),無效1例(3.3%);對照組分別為21例(70.0%)和9例(3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滿意度 對照組的治療滿意度為73.3%,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滿意度對比 [例數(%)]
牙齦瘤是生長在牙齦部位的一種慢性炎性增生物,好發于前磨牙區。其外形為卵圓形或圓形,部分呈楓葉狀,大小不等,腫塊范圍比較局限,觸之極易出血。日常生活中不良口腔衛生習慣引起的牙面大量牙垢、結石及長期不良修復體的刺激,與牙齦瘤發生緊密相關。牙菌斑及其釋放的代謝產物是導致牙周組織破壞及發生炎癥的始動因素[1]。此外,由于牙齒的解剖特點(如前磨牙牙根面呈現凹陷形態),極易滯留菌斑、產生結石及刺激。牙垢、結石、不良修復體刺激會導致牙齦附著喪失,若長期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發生牙周膜缺陷時,會引起局部骨性結合,進而致使牙根吸收及牙齒功能喪失[2]。因而術前實施完善的牙周治療(齦下潔治、根面平整、齦上潔治及去除不良修復體等),及時徹底將牙菌斑、結石及相應的不良修復體等去除,對預防牙齦瘤的復發尤為重要,也是牙周手術治療牙齦瘤中的重點。
預防牙齦瘤術后復發的關鍵在于將牙齦瘤相關的局部刺激與感染病變組織徹底清除[3]。傳統的手術方法在切除牙齦瘤時將其波及的牙齒拔除,雖可起到預防牙齦瘤復發作用,但創傷較大及牙齒缺失會引起患者咀嚼功能下降,咬合關系紊亂并影響面部美觀,給患者心理和生活帶來不利影響[4]。近年來冷凍、激光等方法已用于牙齦瘤的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我們采用牙周手術治療牙齦瘤,其主要特點和優勢有:(1)術前首先進行完善的常規牙周治療,將致使牙齦瘤發生的致病因素徹底清除;術中將牙周膜、牙周袋內壁上皮、根面上牙骨質及相關牙齦結締組織徹底去除,將病變組織來源徹底清除。因此可有效降低牙齦瘤復發率[5]。(2)瘤體切除后實施牙周膜翻瓣術,可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利于醫生將齦下、根面上結石徹底刮除,為術區創造較好的愈合環境,提高治愈率。(3)可有效保存患牙及牙列完整,維持牙齒功能及美觀。本組結果亦顯示,接受牙周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療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治療效果顯著。
[1] 吳源,高鵬,趙璐.100例牙齦瘤的組織病理學診斷和相關臨床數據分析[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6,32(5):303-304.
[2] 劉華.Er,Cr.YSGG激光在口腔軟組織手術中的臨床應用[J].口腔醫學,2014,34(3):200-203.
[3] 惠杰.β-防御素2、bcl-2蛋白、雌激素受體及芳香化酶在牙齦瘤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陜西醫學雜志,2016,45(4):434-436.
[4] 劉鷸,羅思陽,羅洪.微創電切聯合模板護理技術在40例牙齦瘤治療中的應用[J].貴州醫藥,2014,38(8):767-768.
[5] 周峰,董佳增,鄭闈穎.高頻電刀治療牙齦瘤的臨床療效體會[J].口腔醫學,2014,34(5):394-395.
(收稿 2017-03-04)
R739.8
B
1077-8991(2017)03-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