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跟茂
“項目模式”校本培訓是由“項目教學”演變而來,“項目教學”團隊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不斷地提出各種培訓需求。學校發現了校本培訓的契機,創造出了“項目模式”校本培訓課程。經過近兩年的摸索,我們發現“項目模式”校本培訓對教師的成長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1.促進團隊意識的形成
在學校里,常規的工作團隊是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等,這些團隊都是按行政職能劃分而形成的,成員構成往往都是學校指定。傳統的培訓就是對這些團體成員的培訓,因為接受培訓的團隊是同一學科或同一年級、甚至全體教師,缺乏針對性,教師對于此類校本培訓就有了一種倦怠感。而項目組卻是由項目負責人邀請不同學科領域的志同道合的教師組成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團隊不可缺少的力量。為了完成共同的項目目標,他們要根據項目的需要、自身的發展提出培訓需求,通過共同的培訓課程,彼此之間更加了解,學習積極性、合作融洽性、工作效率都大幅提升。而且項目組中的每一位教師都獲得了強烈的存在感與成就感,不斷增強團隊意識,在相互幫扶中共同成長。
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項目組為團隊成員提供了一個開拓學科視野、提升學科素養的平臺。每一個項目組成立后,因共同的項目目標和任務,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教師在項目組中產生了學科知識及學科思想的碰撞,通過碰撞他們對自己學科的知識應用及學科間的知識聯系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使教師專業上獲得發展。如學校的“永定河水系生態研究項目組”由生物、化學、地理、歷史、語文學科教師組成,經團隊研究決定,除專業學科知識培訓外,學校相關部門還為他們團隊設計了“項目式教學”專家培訓、永定河人文與歷史專家培訓、科研報告撰寫專家培訓等課程。由于要和美國來訪生共同開展此項目學習,該團隊又請專家設計了“專項英語”培訓課程。通過“項目模式”培訓,大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得到大幅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大幅提高。
3.激發教師成長欲望
很多教師在經歷了剛參加工作時的新鮮感后,都會隨著歲月的消逝、職稱的評定、模式化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而缺少了激情、缺少了成長的欲望。但項目組給了教師一個新鮮的環境,在這個環境里,每一位教師都被需要,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知識都成為團隊成長的必需品,在團隊成員期許的目光中,每一位成員都在自信中努力學習、迅速成長。教師只要有了成長的需要,學校就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外出學習、考察交流的機會,繼續激發教師的成長欲望。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研究,學校的“項目模式”校本培訓促進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提高,構建了和諧的工作團隊,大大提高了團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編輯 _ 李剛剛